做好山水文章 小山村正在大变样

  星沙时报8月9日讯(记者 杨源)沿107国道一路北上,穿过“善化棠坡”牌坊右转,绕过蜿蜒曲折的山路,十几分钟车程便到达了安沙镇宋家桥村。地形闭塞、交通不便曾是限制村里发展的最大障碍。

  近年来,从完善路网基础、发展农业产业,到盘活闲置资源、壮大村集体经济,宋家桥村发展面貌大为改观:贫困户因户制宜发展产业,提高了收入,村容环境得以改善......宋家桥村也从2014年确定的省定贫困村中出列,小山村正在“大变样”。

杨迪顺查看水塘养殖情况。

  村民致富有了门路

  “养殖南美白对虾对水质要求高,水要是出了问题,田里虾子就可能受影响,一点也马虎不得。”8月初的烈日下,杨迪顺忙着查看水温、测量水质,脸上挂满了微笑。

  50岁的杨迪顺患有肾病综合症,2014年被确定为建档立卡户后,到了村上的农业公司上班,从那时起,他开始与虾结缘。

  “工作一段时间后,觉得养殖小龙虾有利可图。”2017年,杨迪顺在家门口流转了30亩稻田,一边上班一边养殖自己的小龙虾。2018年,他又随着公司的转型开始养殖南美白对虾,连续几年的纯收入都在16万元以上,被县扶贫办评为“创业带头人”。

  杨迪顺是宋家桥村36户建档立卡户中的脱贫典型,但不是唯一典型,今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驻村工作队全力支持建档立卡户发展特色产业,走出了一条条发家致富的新路子。

  养了26头猪的黄举高、7头牛的易希建,种植10余亩荒田的黄国安,外出务工的杨文学夫妇(聋哑人),从事村内保洁工作的陈国庆夫妇,……在精准扶贫帮扶下,他们生活正在向小康迈进。

  不仅如此,驻村工作队还确定了以养牛为主、养鸡为辅、入股分红兜底的产业扶贫思路,今年,36户建档立卡户中,22户选择养牛、4户选择养鸡、9户选择入股分红、1户选择油茶种植,预计户均增收6500元左右,人均年收入达8000元以上,是2014年建档立卡前的近四倍。

产业扶贫送鸡苗。

  村里发展有了方向

  “36户贫困户生活已经基本稳定了,但村里集体经济的壮大还要下很大功夫。”指着挂在墙上的精准扶贫户基本情况表,驻村第一书记张瑞波对村里的发展情况十分清晰。宋家桥村目前还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6户101人,虽均已脱贫,但各方面帮扶工作还不能有丝毫懈怠。

  自确立为贫困村以来,宋家桥村开始立足村里实际,进行摸排走访,找出村里短板不足,一方面确立了对贫困户的帮扶计划,另一方面推进村里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围绕路、坝、塘、渠、堤在完善基础设施方面发力,硬化道路、安装路灯,实施产业扶贫、教育扶贫等举措,村容村貌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村党总支成立了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社,通过土地增减挂钩项目实施、村级物业出租等方式,年收入稳定在35万以上。今年,随着中央财政扶持壮大集体经济资金作用的发挥,村集体收入将进一步提升。

  今年6月,长沙县委主要领导调研该村时要求,围绕“好山好水好人”的特色做好发展文章,这也为该村发展指明了下一步方向。村党总支书记罗来国表示,将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党总支的“桥头堡”作用,积极探索有机农业、乡村民宿、休闲旅游、健康养老等新型农村产业形态,鼓励有技术、懂管理的外出务工人员回村创业,把宋家桥村的“好山好水”通过“好人”变成“金山银水”。

【作者:杨源】 【编辑:黄珂岚】
星沙时报,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时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星沙时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