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谋划 新发展 新获得,长沙县踏出乡村振兴铿锵足音
2022-01-11 14:6 掌上星沙 阅读量
◎星沙时报记者 李松
岁序更新,大地飞歌,沃野千里说丰年。
回眸2021,长沙县牢记嘱托、创新实干、勇攀高峰,在希望的田野上留下了一串串砥砺奋进的铿锵足音:获评2021全国县域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先进县、中国茶叶百强县及2021年度智慧茶业样板县域,成功举办第四届中国农民丰收节湖南主场活动……
民族要振兴,乡村必振兴。一年来,长沙县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1345”发展思路,紧扣“强”农业、“富”农民、“美”农村三大主题,全面打造乡村振兴标杆区,扎实推进农业“六化”、农村“六好”工作,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奋力书写新时代“三农”高质量发展的“星沙答卷”。
新谋划:锻造“红色引擎”推进乡村振兴一体化战略
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建设元年。
2021年5月8日,长沙县乡村振兴局正式挂牌,顺利推动工作重心从打赢脱贫攻坚战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转变、工作任务从脱贫攻坚向推进乡村振兴转变。
立足新发展阶段,擘画新发展蓝图。长沙县以乡村振兴“20字”方针为指导,秉持改革创新的智慧和勇气,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全域乡村振兴规划,以“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基本建成”为要求,先后制定《全面打造乡村振兴标杆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全域打造乡村振兴标杆区的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建设乡村振兴标杆区规划纲要(2021-2025)》等系列文件,科学铺排一系列项目和举措,加快全县农业农村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步伐。
“书记领航”建设美丽宜居村庄。图为会议现场。章帝 摄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长沙县始终把党建引领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第一抓手”和“红色引擎”,坚持以党建为先、“五零”为基、文化为魂、产业为要,以基层党建高质量发展引领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长沙县紧扣抓党建促乡村振兴重点任务,成立县、镇(街道)、村三级领导机构,以美丽宜居村庄建设为核心抓手,纵深推进“党建聚合力书记领航行动” ,同时紧密切合基层实际和工作目标,通过制定任务书、路线图、时间表,明确责任人等方式进行项目化管理,稳步构建“全域推进做示范,勇争一流当先锋”的推进格局。
“一盘棋”统筹发力、“一股劲”真抓实干,开启了“三农”工作新篇章,长沙县乡村振兴各项工作态势良好、成效明显。2021年全年农业总产值预计可达150亿元左右,同比增长11%左右;预计完成固定资产投入1.5亿元;农民人均收入预计增长10%左右。2021年11月26日,长沙县78个村(社区)入选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村。
新发展:加速“接二连三” 构建现代化都市农业格局
食为政首,粮安天下。
在第四届“中国农民丰收节”湖南主场活动期间,长沙县路口镇隆平稻作公园的“巨型稻”,吸引了众多专家学者专程前往观摩,它们的“平均身高”超过了1.8米,亩产可以达到1200公斤,壮美的丰收画卷,展现了长沙县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崭新气象。
图为路口镇隆平稻作公园的巨型稻,穗长粒多,圆润饱满,平均每蔸水稻植株超过1.8米,禾下乘凉不再是梦。 章帝 摄
在过去的一年,长沙县以扎实有力的举措,扛起了农业产业的“四梁八柱”,持续实施六大强农工程,打造“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升级版,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动粮食、蔬菜、生猪等产业提质增效,为全面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秋收时节,路口镇上杉市村高标准农田里一片金色稻浪。章帝 摄
种植业基本面稳中向好、畜牧业生产稳步上升。2021年长沙县落实粮食播种面积113万亩以上,总产量突破50万吨,超额完成“两稳”目标;全县蔬菜播种面积 42.8万亩,总产量突破106万吨;生猪产能稳步新增,预计2021年生猪存栏41万头,生猪出栏57万头,
长沙县金井茶园里,采茶女正在采摘滴翠的茶叶,清香四溢。田卫涛 摄
2021年,长沙县切实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4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全面启动,推广农机“耕、种、防、收、运”社会化服务,农业综合机械化率82.8%。
图为长沙县花卉苗木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2021年预计年产值将达20亿元。章帝 摄
长沙县不仅在“基本盘”上下功夫,更在“谋长远”上再发力,按照“一县一特”的发展思路,持续聚力“一茶一花一民宿”,加速构建“接二连三”产业链。全县茶园面积稳定在10万亩以上,综合产值45.1亿元,获评中国茶叶百强县;苗木种植面积近10万亩,花卉种植面积达1万多亩,年产值达20亿元;预计全年民宿接待游客 23.6 万人次,销售收入4970万元。
在全面推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一条百花齐放、朝气蓬勃的“一区两带四基地”现代都市农业发展之路正在星沙大地铺展延伸。
新获得:瞄准“共同富裕”建设全域美丽宜居村庄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诗经》里的悠悠吟唱,穿越千年风雨,成了现实。目前,4584户12962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2个省定贫困村全部摘帽。
这份成绩单,绘就了星城大地全面小康最亮丽的底色,夯实了乡村振兴最坚实的基础。如今,百村绘蓝图,一幅“有景可看、有活可干、有钱可赚”的新画卷正在长沙县徐徐展开。
图为长龙街道杨祠盈商小镇民宿池畔乡宿,吸引不少游客前来“打卡”。章帝 摄
“长龙鸭,城里人爱吃;诗意小镇,城里人爱来。” 依托美丽宜居村庄建设,长龙街道湘峰村杨祠组发展民宿产业,不少村民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生态优势带来了产业兴旺,美丽环境创造了美丽经济。湘峰村村集体经济一年增收达18万元,村党总支书记李正军感慨:“美丽宜居村庄串珠成链,村子活了、旅游火了、百姓富了。”
乡村兴,则农民富。2021年全县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实现突破亿元,全县145个村集体收入全部实现25万元以上,其中经营收入6万元以上。
图为黄花镇银龙村巴山子组,美丽菜园葱茏翠绿,种出村民“好日子”。章帝 摄
“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2021年长沙县全面吹响美丽宜居村庄建设的“冲锋号”,创建162个美丽宜居村庄,总投资2.86亿元。
如今,放眼星沙大地,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村美人和,游人来了,乡村美了,诗意浓了,远方也离我们越来越近,星罗棋布的美丽宜居村庄,犹如一幅“美丽星沙
宜居家园”的乡村画卷,正在长沙县串点成线、连线成片、合片成区,徐徐展开。
青山铺镇洪河村,房前屋后,绿草成荫,田园如诗如画。 章帝 摄
田野,凝聚着丰收的热望。乡村,正涌动着振兴的力量!
百尺竿头扶摇上,千帆竞发勇者胜。从农村到乡镇、从高山到河谷,发展的活力喷涌、奋进的动力澎湃,宜居、宜业、宜游的壮美画卷全面铺展,新的一年,长沙县将画上新“农”妆,踏着时代的激昂鼓点阔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