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县域高中“龙头” 铸造“五好”教育样本

2024-12-19 06:00:29 掌上星沙 阅读量

当好县域高中“龙头”

铸造“五好”教育样本

◎星沙时报记者 李杰 彭娴

在长沙县第一中学校园里,圣和牌楼和百年古樟,见证着学校的发展、壮大,陪伴着学子拥抱梦想。圣和牌楼上,这句“愿后来子弟大家兴起萃人文”,激励着一代代师生接续历史、走向未来,更是学校始终将立德树人放在首要位置、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精神力量。该校纵深推进“五好”教育工程建设,聚焦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实现科创教育、田径体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多点开花,为学生培养未来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力。

蓝天白云下,长沙县第一中学校园风景如画。均为李杰 摄

聚力人才引培

铸就高品质教育

“学生首先要有责任担当、眼界和格局;优秀的学生往往有多方面的兴趣;无论在学习还是生活上,学生都要养成良好的习惯。”12月5日,长沙县第一中学举行以“班级管理提升”为主题的青年教师成长营研修活动,长沙县第一中学化学老师胡权力以“怎样把优秀学生培养成拔尖人才”为题进行微讲座,向青年教师分享优秀学生培养经验。

1990年,胡权力大学本科毕业,分配到长沙县一中工作,至今已满34年,有着30年班主任工作经验,连续担任班主任27年,担任过15届高中毕业班班主任,工作上服从学校安排,任劳任怨,勤奋扎实。他秉承教书育人,为学生终身发展的教育理念,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健身”。

长沙县一中校长唐建国非常关心学生学习生活,课余时间和学生一起开心交流。

如今,像胡权力这样的好老师源源不断,这得益于学校大力培育和引进教育人才。

学校通过建制度、强考核、抓培训等有效举措,不断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大中层干部的培养力度,规划后备干部成长路径,开展五四青年节活动,表彰优秀青年教师,组织青年教师开展解题讲题能力比赛,激发青年教师干事创业的闯劲、干劲。加强教师培训,不断开拓教师眼界,该校承办湖南省“新时代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暨二轮备考策略”研讨会,会议规格高,辐射广,影响大。

近3年来,学校依托长沙县“五好”教育工程和高层次人才引进方案,每年引进奥赛教练、教育名师1—2人,深入部属师范院校和双一流高校自主招聘教师5-8人,培养市、县卓越教师30余人,教师在省市教研赛课中获奖60余人次。学校在职教师224人,特级教师3人,正高级3人,高级教师67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50人,省、市、县级名师工作室9个,涵盖语文、数学、化学、历史、地理等学科。

专注学科特色

成就成长型好学生

12月12日下午4时半,天气寒冷,下起小雨,学生赵城程像往常一样在学校操场搞训练,完成一个个漂亮的跨栏。

“上个月训练时我腿受伤,肿了个大包,休息了两个礼拜,稍微好转之后就继续训练。” 赵城程读高二,是一名体育特长生,荣获2024年长沙市“新时代好少年”,“不管严寒酷暑,我都会参加训练,希望自己有朝一日可以参加奥运会,为国争光。”

8月,长沙县一中田径队在2024年中国中学生田径锦标赛中取得了1金2银3铜的优异成绩,并荣获高中组团体总分第七名、女子高中乙组团体总分第一名,再创历史新高。其中,赵城程在高中男子乙组400米栏预、决赛中均破赛会纪录。“这次比赛让我的心理素质得到极大提升。” 赵城程说,他回到学校后继续加强力量练习,体育和文化两手抓,全力以赴考上理想大学。

每天下午,赵城程都会在长沙县一中操场训练,完成一个个漂亮的跨栏。

“学校一直坚持‘早训+晚训’的常规化训练模式,在寒暑假,鼓励专业体育生到省外参加各类比赛,通过以赛促训,提升学生体育专业技能。”长沙县一中副校长郭帅介绍,长沙县第一中学高度重视和支持体育工作,总教练陈顺和教练员赵斌、匡宇雷、唐斌提前谋划,为稳步提升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专项成绩,制定了科学高效的训练计划。

近年来,长沙县第一中学坚持“五育”并举,聚焦体育强身、覆盖全面、突出特色,积极探索初高中一体化高水平运动员培养模式,专注于培养学生养成1-2项体育技能,聚力打造一支爱岗敬业、能力突出的田径专业教练员队伍。截至目前,该校已陆续输送5名田径运动员至北京大学。2024年,该校有2人达到国家一级运动员标准,18人达到国家二级运动员标准。

该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同样硕果累累。今年9月,长沙县第一中学又传来喜讯,高二学生徐宇凡、高三学生李嘉懿在全国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斩获全国二等奖。这是学校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的又一重要成果。

“我们就靠这项发明装置入围国赛的,它叫‘圣和之星’智能狗卫士。”在长沙县段贤清创客工作室,徐宇凡展示着一个像狗的智能装置。“‘圣和之星’智能狗卫士是通过搭建图像识别系统将图像信息(定位信息)映射到喷药系统,从而进行精准喷药除虫。”徐宇凡介绍,“这项装置自带GPS程序,能对装置所在位置精准定位,同时精准测绘害虫分布图像。”

徐宇凡回忆国赛经历,直呼“大开眼界”。“在比赛中我学到了团队精神和更多专业知识,我们是随机组成的四人团队,之前互相不认识,但是比赛中很有默契,能迅速确定设计思路,根据各自专业优势进行分工,最终顺利完成作品设计。”他介绍,自己参与设计的“独居老人轮椅”可以通过智能调节椅背倾斜程度,让老人可睡可坐,达到舒适状态,还能防止倾倒。通过物联网建立数据库,椅子可以记录老人日常生活习惯,进行生活提醒。

“此次获奖,不仅是对获奖师生努力拼搏的见证与认可,更是学校科技教育蓬勃发展的生动注脚。”校长唐建国表示,接下来,学校将继续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五育”并举教育方针,不断创新学生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多角度全方位地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为培育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子搭建更广阔的平台,着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该校一直重视并践行科技创新教育,聚焦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为学校发展的一大特色。2019以来,学校在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大赛中取得了丰硕成果,每年均获国奖。在该比赛创意智造项目上,目前共计3名同学获得全国一等奖(创新之星),8名同学获得二等奖(交流奖),2名同学获得三等奖(参与奖);在多足仿生机器人项目上,4名同学获得国家二等奖;在人工智能项目上,4名同学获得国家二等奖。此外,在其他人工智能科技创新全国性比赛上,如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全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等,学校累计340余名同学获得国家级省级奖励。

如今,成长型好学生花开校园。近年来,学校学生五大类竞赛成绩持续向好,获得省一等奖的有生物学科2人、化学学科1人,省级奖励达73人次。在科技创新比赛中获国家级奖励8人次,省级奖励26人次;在体育类竞赛中获国家级奖励25人次,省级奖项18人次,学生其他类比赛评比获省级奖励14个,市级特等奖32个。学校被授予第二批“央馆虚拟实验”规模化应用试点学校,成功入选教育部、中国科协共同组织的“英才计划”基地学校,以及湖南省教育厅、省科协主办的“小荷英才计划”基地校。9名学生入选2024年度全国英才计划,占全省名额的12%。

2024年,生物奥赛教练刘良智老师指导何天佑、吴雅妤2名学生获省一等奖,8名学生获省二等奖,1名学生获省三等奖;化学奥赛教练曹龙爱老师、谢军老师指导潘子玉同学获省一等奖,另有8名学生获省二等奖,5名学生获省三等奖;物理奥赛教练黄丰、胡伟龙老师指导11名学生获省二等奖,3名学生获省三等奖;数学奥赛教练王政凯老师指导2名学生获省二等奖,2名学生获省三等奖。

在长沙县段贤清创客工作室,学生徐宇凡和指导老师段贤清一起交流发明装置制作设计。

做好引领示范

赋能县域教育高质量发展

长沙县第一中学以“团结、严谨、求实、创新”的校训精神为引领,传承圣和文化,打造三湘名校。近5年来,该校在长沙市教育局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中稳居同类学校前列,2023年荣获湖南省高中学校教育督导评估“优秀”等第。

为实现高品质办学长远目标,学校提出了以建设“湖南一流,全国有名”学校为发展总目标,以“建设一流学校、打造一流师资、培养一流学生”为总抓手,从学生、教师和学校层面设定目标,三位一体,同步推进,从而开启了学校富有特色的县域高中高品质发展体系构建探索之路。

在以三年一贯制助力学生高质量成长、多措并举引导教师高质量成长、文化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多措联动之下,长沙县第一中学近几年发展成绩显著,开创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学校的生涯、体艺、科创等特色课程全国有名,课程教学成绩实现新提升,拔尖人才培养实现新跨越,近年高考上榜人数不断刷新突破。

近年来,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生涯教育实验学校”“全国人工智能科普教育示范校”“湖南省文明校园”“湖南省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重点学校”“湖南省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示范校”“湖南省现代技术教育实验学校”等荣誉。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今年5月17日,经长沙县教育局批准,长沙县第一中学圣和学校挂牌成立,由长沙县第一中学深度托管。长沙县第一中学对托管学校实行“六共享”机制,即共享校园文化、共享教学场地、共享课程资源、共享名师团队、共享培训机会、共享校友资源,选派优秀骨干教师直接来校任教并担任备课组长。同时圣和学校成立青年教师成长营,开展青蓝工程师徒结对,由县一中名优特教师担任师傅。通过开展青年教师解题讲题比赛等活动、落实青年教师教学常规周检查制度,共同促进教师快速成长。充分发挥长沙县一中语文、数学、化学、历史、音乐、科创、生涯等7个县级名师工作室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探索研究初高一体化贯通培养。

“长沙县高中教育的最大特点和优势是惠及最广大人民群众。”作为县域内本土重点高中,下一步如何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唐建国思路非常清晰:“县内高中学校都各有优势,也各有短板,一定要互相交流学习,取长补短,一中将加强文化建设、队伍建设,完善教育教学体系化管理,突出学校特色,多渠道培养优秀人才,同时通过‘龙头学校引领示范,为长沙县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一中力量。”

作者:李杰 彭娴 | 编辑:蒋亦子
一审:李杰 | 二审:王嫔 | 三审:周顺利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