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投资超329亿!长沙经开区上半年招商 “成绩单” 出炉,鸿蒙、亚马逊为何选这里?
◎星沙时报记者 陈琪
今年上半年,长沙经开区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深入实施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创新工作机制,重构招商力量,革新招商方式,加快项目落地,促进招引项目总量、体量、质量“三量齐升”。1-6月,园区共引进项目62个,同比增长12.7%;总投资329.6亿元,同比增长8.4%。其中,重大产业项目32个,较去年同期增加4家,含百亿项目1个、50亿项目2个。
平台生态打造产业创新基座
在长沙经开区,平台型项目正为产业发展聚合新动能。通过打通技术链与价值链,园区加速构建开放协同的创新网络,推动产业链深度融通发展。
5月,鸿蒙生态(长沙)创新中心落地长沙经开区,将围绕鸿蒙生态芯片适配星火实验室项目,适配各种型号的鸿蒙认证设备和丰富的第三方软硬件资源,为鸿蒙生态外设合作伙伴提供理想的适配平台,星火实验室项目将助力国产芯片与操作系统的协同创新,提升长沙在集成电路领域的全国竞争力,同时为鸿蒙生态拓展工业、车载等垂直场景提供核心支撑。
据悉,这是继深圳、成都、武汉之后的全国第四个鸿蒙生态创新中心,也是落地时效最短、出台配套政策最快的。作为行业龙头企业,项目吸引了全国的目光,竞争十分激烈。经前期多轮接洽,合作细节已敲定。“越是临门一脚,越不能掉以轻心。”长沙经开区投资促进局项目负责人刘杰灵说,“为了盯紧合同进度,我在深圳蹲守了6天”。
3月20日,刘杰灵来到鸿蒙生态服务(深圳)有限公司,与企业相关工作人员同进同出,密切跟进项目方合同审核进度。3月26日下午7点,终于传来好消息。“感受到我们的诚意,当天企业主要负责人加班加点,最终在晚上9点敲定合同。”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长沙经开区拥有丰富的应用场景,为企业技术的深耕与迭代提供了试验场和应用舞台。同时,企业的核心技术积累和生态构建能力,也将深度融入长沙经开区的产业土壤,助力产业链的升级与创新生态的繁荣。
为加速生态培育,长沙经开区同步出台全省首个《人工智能+机器人创新发展若干措施》,其中,对开源系统应用和开源系统适配给予专门的支持,全力支撑企业吸引合作伙伴,加速形成产业生态。目前,鸿蒙生态(长沙)创新中心场地装修进展顺利,预计8月底完工。
同样聚焦生态构建的亚马逊云科技出海赋能中心,近期入驻中非经贸总部大楼。该中心以其强大的资源与技术优势,在长沙经开区打造功能完备、生态协同的跨境电商产业集群,聚焦企业“走出去”的核心需求,提供涵盖云计算基础设施、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全球市场拓展策略、安全合规咨询、技术人才培训等一站式解决方案。长沙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引进该项目是园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一项重大突破和亮点工作,将为企业扬帆出海提供强大的科技引擎和生态支撑,助力企业降本增效、拓展全球市场。
智造先锋引领产业能级跃升
智能制造领域的技术突破与模式创新,正成为产业升级的核心驱动力,长沙经开区引入多个“高”“精”“尖”项目,不断补链延链强链,持续筑牢发展新优势。
湖南特种机器人项目的引入堪称服务创新典范。企业专注于特种无人设备、特种传感器,因战略发展需求需整体搬迁,要求既满足生产需求,又要保障订单交付。长沙经开区投资促进局精准对接企业需求,迅速锁定园区一宗闲置用地。面对地块内既有建筑物与净地出让要求的矛盾,园区主动协调上级部门,突破传统供地模式,创新实施“带建筑物出让”,并完善相关产权手续,确保企业“拿地即开工”。同时,针对企业长期发展需求,园区量身定制弹性用地15年期方案,既降低企业初期投入成本,又保障项目长期稳定性。
长沙经开区投资促进局项目负责人王磊介绍,此次创新招商为同类项目提供了可复制的解决方案,进一步提升了园区招商引资竞争力。项目落地进展顺利,预计年内开工建设。项目建成后将新增数控机床、智能化生产车间等设施,预计投产后3年达产值3.5亿元。通过与本地供应商的合作,预计每年将带动至少20家零部件供应商、系统集成商等上下游企业发展,进一步完善园区机器人产业链条。
中联重科矿山机械装备产业园则以国企担当推动产业跃升。项目规划产值超百亿元,构建起集研发、制造、服务于一体的矿山装备全产业链生态。目前,项目有1条产线投产,产品已投入市场,其他产线及试车跑道正在加速建设。
芯盛智能“全国产闪存主控芯片和存储模组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聚焦SATA、eMMC、PCIe三颗主控芯片研发,并基于此开发全国产SSD和eMMC存储产品,将补强中国存储产业链短板,为工控、网安、汽车等泛工业市场提供安全可信的存储解决方案。值得一提的是,3月,在项目洽谈同步联合基金开展股权投资,东方私募投资2亿元,有效降低了企业投资压力,促进项目加速落地见效。项目目前正在进行场地装修,预计10月正式入驻。
美湖智造长沙基地在美湖科技(长沙)有限公司(原名湖南腾智机电有限责任公司)现有场地分阶段实施,包括高效节能智能电机项目将新建数字化智能车间和20条智能化生产线,针对新能源汽车研发电子油泵、电子水泵等创新产品的6条生产线以及汽车智能化全球研发中心及孵化平台。目前,数字化智能车间正在加紧建设,有望在11月全面竣工,明年3月正式投用。
创新机制涵养招商新优势
长沙经开区以系统性改革突破招商瓶颈,通过工作机制重塑与营商环境优化,构建“引得来、落得下、长得好”的发展生态。
围绕建强招商队伍,持续优化工作机制,构建大招商格局。重构招商部门力量,设立7支市场化招商小分队,率先组建驻德国、新加坡、京津冀、大湾区、江浙沪招商专班,出台市场化招商改革方案,成立招商公司团队,完善绩效考核体系,推动各部门积极参与招商,形成全员招商协同体系。建立“四比四拼”赛马机制,并依托项目信息管理平台,促进“线上+线下”双轨联动,形成项目招引管理闭环,有效缩短项目平均落地周期。建立项目建设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机制,优化项目建设管理流程,实施项目建设攻坚工程,破解招商项目履约难、落地难等问题。
营商环境优化则聚焦聚焦企业投资“安不安全、赚不赚钱、省不省心、方不方便”,完善服务体系,促进招商从“拼政策”向“拼服务”转变。创新实施工业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工业用地弹性开发等土地开发模式,土地、能源、技术等关键要素保障不断加强。创新推出承诺制、分段式、容缺受理等审批方式,推广政务服务增值化、“技审分离”、DeepSeek审批模块化、环评分类管理等审批模式,全力实现“洽谈即入库、签约即帮办、立项即供地、拿地即开工、竣工即发证”。提升服务精准化水平,实施优化营商环境八条举措,完善联企稳企帮企工作机制,深入开展“我为企业+”系列服务活动,全力为园区企业找订单、融资金、聚人才、跑手续、降成本。
长沙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面向未来,园区将以全球视野构筑产业新生态,深化招商改革,在人工智能、新能源、低空经济等前沿领域开展靶向攻坚,强化产业基金与科创载体的联动效能,实现全球化招引、专业化服务、生态化培育,让每个项目都能在园区这片创新沃土上扎根生长、枝繁叶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