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润星沙 绘就“民生幸福”新画卷
◎星沙时报记者 杨源 通讯员 吴紫菁 单婵 彭雨
近日,长沙县水业集团党委先后在临空经济区综合污水处理中心和金井水厂,精心组织了多场“水厂开放日”活动。200余名学校师生、群众深入生产一线,沉浸式体验农村供排水全流程。这一由党员骨干主导的科普实践,正是集团党委深耕“水润民心”党建品牌建设的生动写照。
作为县属国有企业,近年来县水业集团以“水润民心”党建品牌为引领,立足主责主业,获取县域农村供水和污水处理特许经营权,实现年营收突破2.5亿元,获得AA信用评级,成功发行2亿元全国首单农村“两水”绿色乡村振兴债券等,在农村供水保障、污水处理攻坚、国企改革等领域,交出了亮眼“水业为民”答卷。
增强国企发展“红色引擎”
县水业集团党委始终秉承水润民心使命,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实现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同频共振、互促互进。
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制定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加强关于“饮水安全”“生态文明”“国企改革”等专业知识学习,按月开展专题学习、研讨。2024年以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研讨17次,学习“第一议题”41次,通过深学细悟引导党员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将学习成果转化为供水保障、污水处理、项目建设、技术攻坚和市场化转型等各领域工作的优良作风。
制度革新,健全治理体系。完善“党建入章+决策前置”治理机制,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和议事规则,将党建融入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领域各项环节,切实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的领导作用。动态调整党委前置研究事项清单,实施“党委前置研究-董事会科学决策-经理层高效执行”闭环管理。
近两年来,通过该模式推动解决集团经营发展类事项300余个,为企业科学决策、高效运营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锻造干事创业“硬核队伍”
戴着头盔,穿着工作服,沿着生产线巡查、做记录,对加压泵站、重要供水管网设备进行“拉网式”巡查,认真观测每一处设备设施运行……这就是县水业集团党员突击队的工作日常。
党员突击队冲锋在前,攻坚克难促建设,“十四五”期间投资约7亿元构建城乡供水骨干网,保障农村32.77万人饮水安全;重大项目星沙产业基地污水处理厂完成主体建设,毛塘铺、金井脱甲污水处理厂等重点项目投产投运。党员技术团队坚守初心,保障民生福祉,严把水质关,出厂水、管网水合格率均达100%;创新驱动拓市场,拓展瓶桶装水、管道直饮水等32个市场化项目,建设6个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2024年全年实现营收2.5亿元,多元业务拓展营收增长新路径。
该集团构建“网格化党组织覆盖”体系,推行“党旗插在项目上、班组中”模式,将党组织延伸至供水服务、污水处理、项目建设、技术攻坚、市场运营等一线场景。做实做细“党建+业务”融合模式,各支部“揭榜挂帅”开展“四提”行动,促进项目建设提速、供水服务提档、出水品质提升、市场运营提效。
书写水务为民“生动实践”
“用上自来水,我们的日常用水终于能得到稳定保障了!”今年4月,家住北山镇石常村长乐塘组的罗女士拧开水龙头,清澈的自来水欢快流淌。
未安装自来水前,该村大部分村民使用井水,可用水量变化大,夏季高温,村民用上自来水的盼望尤为迫切。长沙县水业集团投资180万元实施自来水入户安装工程,自来水管网延伸进227户村民家中。
民生为本,实效便民惠民。该集团持续开展“走找想促”实践活动,通过服务座谈会、供水热线、上门服务等渠道,收集并解决300余条群众建议,切实提升群众用水便利度。
集团主动为纳污企业提供污水预处理技术指导,降低企业成本,2023年以来为临空经济区湖南易厨鲜食品公司处理污水超3000吨;近两年累计为困难群众减免费用130余万元,为126家企业减免安装费98.7万元,以务实举措、真情服务精准惠民助企。
今年以来,集团增设春华、开慧2个供水服务中心,打造“30分钟服务圈”;设立“为民服务工作站”,实现报装、缴费、维修“一站式”办理;开通微信公众号、小程序等多种线上服务渠道,推动农村供水服务向区域化、精细化、专业化升级。开展作风整顿,建立“群众诉求-党员响应-限时办结”机制。“通过该机制,12345政务热线受理量逐年下降,群众诉求满意率达100%,有效增强企业服务效能和社会公信力。”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
从组织强基到服务提效,从主责主业到市场拓展,长沙县水业集团正以党群同心之力奏响新时代“两水”事业高质量发展强音,让党的旗帜在农村供排水一线高高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