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特刊|长沙县交通运输局:交通运输为城市造血赋能

2021-01-23 6:24 掌上星沙 阅读量

  文/吴婉沁

  俯瞰长沙县大地,一张色彩纷呈的交通网络在飞速描画。

  G319开元东路东延线、S103等一批路面大修工程如期完成,公路新改建、生态路建设、危桥改造、公路安保工程等一批民生项目相继建设,智能化行业监管平台正在应运而生……

  驰而不息,久久为功。过去的一年中,长沙县交通运输系统坚持深化“率先现代化、追赶前三强”,立足加速打造“一核三城”城市发展格局,着力提高交通运输发展质量。城乡公交客运多了科技的加持,乡村架起一条条“富民路”、一座座“生命桥”,公路管养水平迈上新台阶,交通人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跑出“加速度”。

  2020年,长沙县持续四年保持“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称号,城乡公交一体化模式作为先进典型纳入《全国农村客运发展典型案例集》在全国推广,公路水路交通建设年度目标完成情况、“四好”交通成效、隐患清零成果获湖南省通报表彰,全县交通幸福度居全国第一。交通运输事业正逐步成为全县先行示范的基础,高质量发展的乐章已在公路跑道上迎着疾风奏响。

  A

  铺筑千里“腾飞路” 高速发展带悄然兴起

  隆冬时节,种苗下地。2020年12月,沿笔直宽阔的S206一路向北,走进金井镇蒲塘村山田深处溶家源冲菖蒲塘组,70多亩的茶叶苗刚刚播种进泥土。半年后,这里将蜕变成一片葱郁茶园。

  依托农田旁一条新建成的1.1公里水泥路,运送农作物的车辆有了进山的坦途,茶苗、肥料、务农人员为荒废了几年的土地带来勃勃生机,更为村里昔日偏僻的一壤带来无限“钱”景。

  “随着产业路的建成通车,直接将这片土地与外界连接起来,实现互联互通,为拉动种植产业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谈起蒲塘村的变化,村党总支书记杨莽感慨不已。他告诉记者,乡村道路从泥泞山间小道到平整的硬化公路,荒山野岭变成了青山绿水,不仅解决了近30名困难户的就近就业问题,还为当地村民带来10余万元的务工增收。

  沿着国省干线走乡入镇,会发现长沙县越来越多的公路翻新提质。

  沿S103从长沙县往浏阳方向行进,沿途坐落着客车加工厂、水泥厂等众多企业。2020年12月初,门前坑坑洼洼的水泥路脱胎换骨换上“黑装”,每日进出送货的司机们从此走上了新路,“道路平坦了,标识标牌齐了,开起来更有安全感了!”送货的杨师傅欣慰地说。

  这是长沙县路面大修工程的成果之一。2020年来,长沙县共完成三处路面大修工程,全县共计23.5公里干线公路的破损老化得到了及时遏制,路面行车舒适度、安全度直线提升。

  交通工程就是民生工程。为全面提高全县12个省级贫困村公路的密度和服务水平,长沙县全力推进交通扶贫项目工作,完成新建公路120公里、公路精准扶贫项目25.7公里。一砂一石铺筑千里“腾飞路”,让群众出行更安全更保障;一条条“富民路”萦绕山峦入梦来,把原本寂寥的青山绿水变成金山银山。

  B

  管好一方民生路 “路管家”绘就美丽风景线

  公路,三分建,七分养。在从宏观着眼努力实现路网梦的同时,长沙县不忘从微观发力写好“民生答卷”。

  今年元旦假期,位于江背镇的渔夫广场游客络绎不绝。引人注意的是,连接渔夫广场与外界的唯一公路好三路也吸引不少人“打卡”拍照。自三年前好三路提质改造以来,渔夫广场作为新兴旅游景点飞速崛起,周边农家乐、民宿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公路与两旁水杉交相辉映,与景色融为一体。

  为使公路路域环境持续向好,江背镇将公路管养工作与党建结合,在镇村两级路长常态化管理的同时,通过党建平台发动镇村党员干部共同参与路域环境整治。看到路面隐患,随手拍下来,上传到党建平台及“路巡”APP,由路长办及时上报处置……共管共治绘就“一路一景”,推动这个边陲小镇成为全县的崭新“名片”。如今,每年前来江背镇金洲村的游客达20万人次,平均为全村带来300至500万元的增收, “畅、安、舒、美”的路域环境,成为了推动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的“载体”、群众致富的“干线”。

  江背镇是全县“路长制”工作的一个缩影。2017年以来,长沙县在首获“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荣誉称号后持续加码,成立“路长制”工作领导小组,以打造“美丽公路”为总揽,推动公路管养水平不断提高,为公众出行创建“畅、安、舒、美”的路域环境。

  2020年期间,三级路长按照上级精神大力推进路长制工作,县级路长共巡路10余次,下发交办函10份,交办整改工作17件,已整改到位15处,另2处已列入北部新城G107拓宽改道项目之列,全年共完成80公里“路长制”示范路创建工作,且保持“全国示范县”荣誉至今。

  C

  “硬措施”做暖心事 打造便民利民营商环境样本

  “过去进市区只能拦的士,半天等不到一辆车。现在进城,等个几分钟,就有公交车,实在是太方便了。”看着单位门口经过的公交车,在临空经济示范区上班的李先生一脸喜悦。

  以前,示范区仅有X225、X226、X123三条公交线路,最远只能抵达星沙城区,终点站以外换乘不便,出入市区成了很大的问题。为切实落实民生政策,县交通运输局经过深入调研,决定新开辟X219、X220两条公交线路,均从临空公交首末站直达长沙市城区,并分别连通汽车东站、火车南站,更好地畅通了临空示范区与市区、星沙城区公交、地铁的无缝对接。

  不仅如此,全县在四级公交网的基础上优化创新,投入5300余万元推进县乡公路提质改造、安保工程建设、候车亭、临时站牌建设。同时以“外通内联、通村畅乡、班车到村、安全便捷”为目标,进一步优化5条经开区订制线路、2条景区线路、35条城乡线路、33条县内线路,将公交客运的“触角”延伸至每一个行政村,基本形成以县道为骨架、乡道为支线、村道为脉络的公路网络体系。

  为民利民便民,还要从深化改革发力。“现在办理道路运输证年审,只要带两个证件,全程只花了3分钟!”在县政务服务中心交通局窗口前,张先生办理完业务后有感而发,并为现在的窗口服务点赞。

  据窗口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年初,道路运输证年审业务不仅做了“减法”,还开通“网上办”实现全省无障碍办理,去年年底,更是将办理范围拓宽至全国。现在,身处国内任何地区,只要上传检测数据、行驶证照片及北斗证明单,都可以在三分钟内完成长沙县道路运输证年审服务。

  这是交通局窗口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工作的真实写照。为优化服务,县交通运输局实现大部分业务“网上办”,足不出户将办理时间平均缩短至2天之内;将道路货运、驾培、维修业务的受理环节或部门服务窗口前移到全县18个镇(街)和黄兴会展经济区,实现市民“就近办”,有效解决了群众往返奔波、反复排队的问题,真正让“便民窗口”走到群众身边。

  截至目前,全年共办理各类行政事项18463件,货运驾驶员从业资格证诚信考核 1205人,无一例错办、漏办、超期办结行为。

  D

  切实守牢行业安全 构建“人技结合”监管着力点

  梨江物流园是全县货物吞吐量最大的货运站(场)。2020年6月,一次信息化的“初体验”为园区上百户物流企业带来了十足的“安全感”。

  “以前的货物寄递,就像瞎子摸象,无法判定是否属于违禁运输。现在不仅货品信息一目了然,还有无数双眼睛在帮你‘盯梢’!”梨江物流园区相关负责人介绍道,早前,长沙县物流业货物实名登记、开箱验视存在漏洞,让违禁运输、毒品运输有了可乘之机。现在,寄递人员仅需完成人脸识别、实名认证,从业人员按比例开箱验视,安全监管即可“一步到位”。

  纵观全县47家物流园区、1000多家物流档口、2万余名从业人员、全市货运物流60%的占比,规避违禁运输风险任重道远。县交通运输局配合县禁毒委在全省首创研发“星递安”物流管理平台,强化物流档口、从业人员、货运物品及寄件人实名监管四个维度,对货物运输全过程管控,并形成“县级—镇街—园区”三级管理的联动处置机制。截至年底,全县使用“星递安”备案档口1130家,收寄验视数达到30万,共处罚物流企业81家,罚款150余万元,有效规范了物流行业的经营秩序,堵住了寄递毒品的口子。

  这只是长沙县交通运输行业精细化监管的一个环节。2020年以来,长沙县深化使用交通运输行业安全监管信息化平台,并大力推广危货运输企业使用“电子运单”,打出整治安全隐患、交通问题顽瘴痼疾的“组合拳”;打击超限超载车辆方面,长沙县接入重点源头企业车辆出站视频和称重数据,使每一辆车被县治超信息指挥调度中心平台实时监控,实现源头治理超限超载。

  通过智能化监管手段,长沙县去年货车超限率下降至0.23%,交通事故同比下降24.7%,行业安全监管信息化平台覆盖率达100%,危货企业“电子运单”上报率达100%。

  “交通建设是民生大事。打破交通信息化建设瓶颈,提升运输服务品质,优化综合交通网络,才能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更多活力。”长沙县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周习彬表示,站在新一年的起跑点,全县交通运输系统将紧紧围绕“主攻强园富县、坚持人智驱动、推动产城共兴、实现融合升级”的发展战略,坚持“两有”发展、建设“两富”星沙,努力锻造强有力党员干部队伍,以党建引领各项业务工作,力争让交通运输成为拉动长沙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动脉”,为实现乡村振兴插上腾飞的“翅膀”,为率先打造“三个高地”,建设现代化示范区凝聚磅礴力量,提供强大动力。

作者:吴婉沁 | 编辑:吴家齐
一审: 王嫔 | 二审:田王兵 | 三审:唐建兵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