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法党员“星”故事① | 驻村帮扶 凝聚振兴发展新动能

◎星沙时报记者 杨源

盛夏时节,走进长沙县青山铺镇天华村,最美公路X024穿村而过,矗立路旁的纪念馆记录着天华调查的故事,刘少奇同志留下了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至今仍被人们广为传颂。如今,天华村传承弘扬刘少奇天华调研的红色精神,深入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阔步走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

作为长沙县行政执法局派驻青山铺天华村的驻村帮扶队员,黄文思和陈红献两名队员与村干部同吃同住同战斗,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聚焦乡村“学理论、固基础、兴产业、稳增收、育人才、淳民风”等工作内容,深入学习应用“千万工程”经验,提升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水平,让群众看到新变化、得到真实惠。

防汛期间,黄文思帮助村民转移垮塌黄土。均为县行政执法局供图

摸清村底子画出干群“同心圆”

2023年5月,黄文思被选派到天华村担任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迅速转变角色,快速适应驻村工作节奏,给自己明确定位:“不越俎代庖做主人,不袖手旁观做客人,亮出手艺做匠人”秉持这一理念,团结带领村民群众阔步在乡村振兴道路上。

“初来乍到,第一要务就是要尽快摸清村情和民情。”上任以来,为尽快熟悉村情,黄文思一方面与村支两委积极配合,积极摸清村上基本情况,另一方面,经常深入群众家中走访调研,将每户家庭的基本情况建立民情档案,听取他们对村级组织、产业发展等意见建议。

今年4月,陈红献来到天华村担任驻村帮扶工作队队员。作为相识多年的同事,黄文思和陈红献曾在多个工作岗位携手并肩合作,如今又同时奋战在驻村帮扶的一个战壕内,两人早已形成了工作默契。黄文思和陈红献在驻村一线发挥所长、相互补充,把党得声音传播到各家各户,把惠民政策送到田间地头,架起为民纾忧解困“连心桥”。

村民熊爱英老人因自家宅基地与另一方存在纠纷问题,多次到村上、镇上反映情况,希望镇村干部帮忙协调解决自己的诉求,已经有多个年头。然而经过镇村干部多次协调,均没能让老人满意。了解情况后,黄文思多次上门与老人促膝长谈,以心换心最终赢得了老人认可,并接受了补偿方案。

帮脱贫户办理证件、为村民办理低保、协调村民间矛盾纠纷......驻村期间,黄文思和陈红献面临的往往都是这类小事情,但是他们凭借细心的态度、扎实的工作,已经与村上大多数村民熟络起来,一点一滴改变着村里的面貌,也以实际行动赢得他们支持和认可。

如今,黄文思和陈红献仍坚持着定期走访的习惯,每家每户有几口人、主要收入来源是什么、有没有经济负担、有什么诉求和建议?这些都成为了他们关注的重点,并记录在册,成为了谋划驻村日常工作的切入点。

在村民们看来,驻村队员想问题、办事情能够真正替大家着想。短短一年,变化看得着,驻村干部实实在在地开展建强基层组织、寻找致富门路、为百姓办实事解难事等工作,受到群众的广泛称赞。

黄文思(左二)与陈红献(左一)正在村民家中走访。

找准村路子筑牢产业“压舱石”

“自己种的农特产品品质好,每次都供不应求。”这两天,首届供销优供博览会在湖南国际会展中心开幕,天华村村民彭刚生带着自己的农特产品亮相了展会,得到了观展游客的支持,他笑得合不拢嘴。

彭刚生原是天华村的贫困户,这几年,在镇村帮扶下,成功脱贫,并开始探索发展自己的产业,相继从事了种植业和养殖业,虽然解决了基本生活来源,但一直处于小打小闹状态,没能形成规模。

驻村队员们在上门走访时了解,彭刚生往年自产的水果、牛肉市场销路并不乐观。通过实地考察、深入分析,驻村队员建议彭刚生注册家庭农场,并全程帮带其办理工商执照,让他的农特产品持证上岗,成功入驻网络平台。

“非常感谢驻村队员们,现在我能在网络平台上售卖自己的农产品,收入也增加了,生活越来越有奔头。”彭刚生告诉记者,在驻村队员帮助下,他的农庄逐步走上正轨,各类农产品持续畅销。

乡村振兴产业是基础。为进一步助推村上产业发展,黄文思带着驻村工作队积极对接多个部门,并与多个单位党组织开展结对共建,依托后盾单位优势,助力天华村文旅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

以农特产品销售为例,天华村与芙蓉区荷花街道杨家山社区、兴农供销的党组织开展以“党建引领促融合 村社互进共发展”为主题的结对共建活动,畅通了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推动天华村土特产进城,城中居民到天华旅游观光。

天华村持续放大“红色+文旅”两块金字招牌,大力推进红色文旅深度融合,建成8000平方米的漫坡营地成为游客露营打卡的好去处;文书塘乡村客厅、万年松飞盘基地、非遗文化竹篾馆、大沙里咖啡书屋等文旅产业已投入运营.....天华村文旅融合兴产业取得了积极成效,在驻村工作队引导下,村民们开始从事文旅服务,目前村上有30余户直接从事文旅服务,获评了省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村;2023年村集体经济达到62万余元。

“既然来驻村,就要对得起组织信任、对得起群众期待、对得起党员身份。”黄文思和陈红献表示,将发挥天华村得天独厚的红色文化和旅游资源优势,助推现有产业高质量科学发展、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和旅游产业发展有机结合,朝着产业美、生态美、生活美、收入美的路径奋力奔走,谱写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作者:杨源】 【编辑:蒋亦子】
星沙时报,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举报
关键词:
时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星沙时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