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雅湖观潮|三年了,这条金色通道为星沙带来了什么

即使再过许多年,回顾星沙发展的历史,2021年8月19日这一天,依然激动人心。

三年前的这一天,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长沙片区临空党工委、管委会正式挂牌,宣告“长沙自贸临空区”诞生。瞄准内陆地区高端现代服务业中心,这块36.43平方公里的热土创新思路、凝聚力量、突出特色、增创优势,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不断进行着卓有成效的探索。

星沙,从此在全省乃至全国的视野中有了一个崭新的经济地理坐标。从那时起,一颗全面深化改革的“种子”在这块试验田里不断生长,一场面向未来的创新型经济体制建设浪潮奔涌三湘。

变革藏在细节中,细节,往往更能彰显变化的魅力。如今,已满“三周岁”的长沙自贸临空区,给星沙带来了哪些变化?



首先,走出去的“路”,铺得更宽更远了。



不靠海、不沿边的星沙,一直在为打破山海阻隔而努力。长沙自贸临空区成立三年来,星沙的对外开放平台越来越多,走出去的路子也越来越多,从欧洲、非洲到大洋洲,都能看见星沙制造、星沙好物的身影。

2021年至2023年,长沙自贸临空区实现进出口总额1682亿元。2024年,园区实际利用外资半年就达3761万美元;预计实现外贸进出口额273.77亿元,产生税收24.13亿元。

相比实实在在的收入,开放带来的改变还有很多看不见的利好——

带来了“不提升就要被淘汰”的危机意识。走出去的“路”宽了,意味着更多的商品、更大的市场来了,“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竞争就更加充分。比如,大西洋鲑鱼、锡矿、水果……许多优质非洲产品通过星沙走向全国,所有产品被放在同一市场同台打擂。“怕”一定是有的,但正是在开放的竞争环境中,星沙好物、湖南好物才逐步摸索出“打怪升级”的新路子,提升了全球竞争力,变身畅销的“中国好物”。事实证明,开放越是充分、竞争越是激烈,才会有更快的进步、更强的创造力。



带来了“多一种可能”的发展空间。日前,400枝来自肯尼亚的新鲜玫瑰乘机抵达长沙,在长沙黄花机场海关监管下,这批鲜花以转口贸易的方式,经长沙黄花综合保税区出口至乌兹别克斯坦,这是全国首例非洲鲜花转口贸易。开放的道路,构筑了更具韧性、活力和竞争力的开放型经济,让越来越多的项目开始青睐星沙:仅2024上半年,就新引进了53个项目,总投资近200亿元。

带来了更大的“朋友圈”。黄花国际机场迈入“双跑道双航站楼”时代,累计开通19条国际货运航线,长沙“4小时航空经济圈”覆盖全球1/3人口,长沙县的国际经贸“朋友圈”拓展到近200个国家和地区。

展开中国地图,还会发现,长沙自贸临空区不但联通着“丝绸之路经济带”,中间还勾连着长江经济带,直接串起了两大国家战略。

这也就意味着,未来,这条金色通道的发展空间还会更大。



其次,让“无改革不星沙、无开放不星沙、无创新不星沙”的理念越来越深刻了。



敢第一个“吃螃蟹”。长沙自贸临空区,能够用制度创新倒逼改革。从低空经济体系化发展,到特色型综保区的建设,到“一邮天下 共富三湘”内外贸一体化综合改革、再到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综合改革……每一个领域的尝试、每一项事业的突破,都源于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敢啃“硬骨头”、敢涉“险滩”。

创新成果“接地气”。“邮快跨”集约发展新模式实现国际邮件、国际快件、跨境电商3种业态同场监管,一站式通关,日处理能力提升6倍,通关效率提升30%,成为湖南自贸试验区首个国家级案例;“区港联动”项目被授牌“湖南省对接RCEP及非洲国家货邮集散分拨中心”;“跨境一锁”快速通关改革是内地“跨境快速通关”改革与香港“多模式联运转运货物便利计划”的融合创新,有效降低了企业通关物流成本……

改革创新“霸得蛮”。大多数改革、创新是要触动利益、打破舒适圈的。每一次的制度创新,都是对政府自身职能、理念、运行模式的一种重塑。数据是最硬气的口碑:围绕通关便利化、海关特殊监管区高质量发展、区域经济合作等重点领域,长沙自贸临空区复制推广了全国80余项试点经验和实践案例,形成了近20项制度创新成果。

这口碑得来难度不小:它“硬”,不好嚼,要打破旧有格局,要克服行事作风的惯性惰性。但正是从这口“硬”饭当中,长沙自贸临空区吃出了发展的优势与底气。

边走边学,边学边干,边改边看,刚刚三周岁的“小个子”,靠改革、开放、创新走上“尝甜头”“有奔头”的发展正循环。



如今,长沙自贸临空区已是“筋骨强壮扛大梁”。紧扣“中国式现代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接下来,如何让其长板更长、亮点更亮?松雅君想到了三句话。

要有“舍我其谁”的姿态。当前,全球化和去全球化两股力量交织博弈。在这样的背景下,要拥抱世界,参与国际竞争的长沙自贸临空区就需要以“舍我其谁”的姿态,去更高站位谋划,多做前瞻思考、先行规划和超前布局,努力建设内陆地区高端现代服务业中心,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提高整体竞争力。

玉湖冷链(长沙)交易中心项目效果图。

要有“不甘人后”的状态。未来,长沙自贸临空区需加快各开放平台的协同发展。比如可持续深化拓展玉湖冷链(长沙)交易中心项目,打造“买全球卖湖南、买湖南卖全球”的生鲜交易服务平台,提升湖南在全球供应链的关联度和影响力,助推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集“自贸试验区”“临空经济示范区”“跨境电商综试区”“综合保税区”“加工贸易产业园”五大国家级平台于一身的优势,强化功能叠加,以“不甘人后”的状态做到更全区域推进。

还得有“众人拾柴”的势态。发展不能“村村点火”“乡乡冒烟”,必须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和区域间恶性竞争,实现“有分有合”、错位发展,以“众人拾柴”的势态,实现更高水平协同。进一步拓展贸易制度“创新”范围,以点带面推进市场化制度创新;完善“引进来、走出去”的双向投资适配政策体系;强化管理制度“融合”程度,协同共建区域统一市场管理规则。

长沙自贸临空区参与的是一场“国家实验”,也由此获得了更多机遇,而在更大范围内,这场试验所引发的改革带动作用,就像看不见的引力波,将在星沙大地的各项工作中激宕开去。

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就有什么样的工作结果。敢闯敢试,敢为人先,不仅仅是自贸临空区的特质,也是星沙这座城市的精气神。

三周年,仅仅只是梦想的开始,属于星沙这片热土的故事还远未结束。(作者:任凭)


【作者:任凭】 【编辑:李桐丞】
星沙时报,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举报
关键词:
时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星沙时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