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民办实事⑩ | 床位“搬进家” 服务“送上门”
床位“搬进家”
服务“送上门”
长沙县2023年度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完成
◎星沙时报记者 张梓峰
家中安装智能设备、配备助老用品,不离开家的养老也可以品质化;点单式提需求、专业队伍上门,居家养老上门服务愈发个性化……近日,提起居家养老服务,长沙县的许多老年人都表示感受到了变化和提升。而这份获得感,来自于长沙县民政部门实施的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
截至目前,长沙县提升行动目标任务已经完成,通过“一户一策”建设家庭养老床位200余张,居家养老上门服务14000余次,越来越多老年人感受到了有一种幸福叫“养老不离家”。
家居改造,变“有碍”为“有爱”
“来,进屋看看。”近日,在春华镇武塘村,龙爹爹带着记者参观他适老化改造后的家。一进门,记者先看到安装在墙上的一盏智能感应灯,随着人的走近自动点亮;来到卧室,映入眼帘的就是床边的一个黄色扶手,底部被一块钢板固定在地上,牢固又安全。
龙爹爹最满意这两处改造,他说:“我年纪大了,晚上要起夜好几次,子女不能天天跟着我,一个人在家最怕摔倒,现在有了扶手,可以扶着支撑,睡觉时不小心滚到床边它也能挡住。智能感应灯不插电就能亮,晚上去上厕所再不愁看不清路了。”结合老人日常起居习惯,龙爹爹家还安装了可燃气体探测报警器、卫生间警报器、紧急呼救器、防滑地垫等适老化设施,老人的居家生活更安全方便。
小改造带来的便利,为老人增加了不少幸福感。在春华镇武塘村胡爱民老人家中,淋浴间增添的一把淋浴椅也藏着不少“小心思”:淋浴椅安装吸盘脚垫,遇水能紧紧吸附在地上,防滑又耐用;淋浴椅的坐垫采用抗菌防霉材料,配有排水孔,健康舒适。卫生间内还设置了一个U形扶手,为老人的淋浴再添一分安全保障。说起家里的新变化,胡爱民老人满脸笑容:“方便多了,也安全多了。”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建设家庭养老床位是长沙县实施的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之一。“在家庭养老床位建设过程中,我们综合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居家环境条件、自我意愿等因素,经过科学评估,对其居家环境关键区域或部位进行适老化改造,按需安装网络连接、紧急呼叫、活动监测等智能化设备,并视情配备助行、助餐、感知类老年用品。”县民政局养老服务与老龄工作科负责人说。
“家庭养老床位不仅是物理上的一张床,而是对老人居住环境进行适老化、智能化的改造,实现了专业、规范、智能的养老服务向家庭的有效延伸。”县民政局养老服务与老龄工作科负责人表示,这样的服务契合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和心理期盼,为老人搭建起处处可感知的安心养老屏障,实现养老床位“搬回家”,养老“不离家”。
上门服务,化“不便”为“便捷”
近日一大早,金井镇的周爹爹家里来了一群“熟客”,长沙县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的护理员们主动打扫周爹爹家里的卫生,询问老人身体状况,为老人提供服务,他们的到来让安静的小院立刻热闹起来。
“他们每个月都会按时来,帮助我打扫卫生、剪指甲、量血压。”周爹爹下肢瘫痪,完全不能自理,有吞咽功能障碍。经过县民政部门评估审核,周爹爹符合居家养老上门服务条件。
“我是低保家庭,常年患病,扫地、擦灰等家务活对我来说都是难事,如今,有了居家养老上门服务,有什么需要,一个电话,就有人上门帮助我解决,让我的养老生活少了很多后顾之忧。”周爹爹说。
在对享受居家养老上门服务的老年人进行走访时,许多老年人都给出了满意的评价。“虽然养老机构的服务很专业,但年纪大了,更习惯在家中养老,如今有了居家养老上门服务,政府帮我们把关,我们很放心。”这是许多老年人的心声。
据悉,依托专业的护理机构,家庭照护床位可以为不同需求的老人提供康复、家务、助行等不同组合的个性化照护服务。为了进一步落实平台监管,每位护理员上门服务时还需要通过工作手机“打卡”,确保服务到位,给老人多一份安全感。
“居家养老上门服务,相当于把专业化的养老服务延伸到老年人家中,为老人提供照护服务。”县民政局养老服务与老龄工作科负责人介绍,提供居家养老上门服务也是提升行动项目的另一项内容。明确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生活照护、基础护理、安全巡视、健康管理、委托代办、精神慰藉等,服务机构可根据老年人家庭照护需求,按照“一户一策”定制个性化服务包,并根据老年人能力评估等级提供相应的居家养老上门服务。
据了解,提升行动项目实施对象为具有长沙县户籍且居住在本县的年满60周岁以上的特困分散供养人员、低保和低保边缘家庭中经评估为重度失能(含完全失能)、中度失能、轻度失能的居家老年人。为了提升知晓率,近年来,县民政局多次上门开展宣传,讲解政策,介绍服务,让更多老年人能够享受到这项“红利”。
下一步,县民政局将继续推进机构、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融合发展,创新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服务模式,为老年人打造更加舒适、便利的居家养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