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特刊 | 长沙县实验中学——以高水平师资 引领高成长度教育

文/ 彭娴 刘思源 王箫 唐玉芳

14堂部级优课,全省领先;3位三级教授,占比全县普通高中三级教师数量100%;5位正高级教师,3位特级教师,29位省市县级卓越名师,4个省县级名师工作室,连续5年获评全县高中教育教学质量测评第一名……这些数据反映了,长沙县实验中学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坚持贯彻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始终聚焦师生核心素养,以雄厚的高水平师资力量,引领高成长度教育。

图为长沙县实验中学。刘思源 摄

青年冲锋:“萌新”的蜕变

邹韵老师利用休息时间给同学们讲解解题思路。刘思源 摄

学生总是喜欢认真负责、亲和力强的老师。邹韵就是这样的老师。

“邹老师会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解决我们的问题。”刘同学回忆,自己第一次联考的数学成绩很不理想。邹韵发现了他情绪低落,便耐心与他沟通,针对刘同学各阶段的学习问题跟踪提出相应建议。一个学期后,刘同学的数学成绩突飞猛进。

“很感激我的‘传帮带’老师,让我成长得如此之快。”面对记者,青年教师邹韵将成绩归功于学校“传帮带”的师资培养机制上。

为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培养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实验中学提炼了教师培养的“一体四化”模式,即师徒一体,实现人本化、平台化、效能化、品牌化,为年轻教师高速成长、高效成长、高质成长赋能,为学校的高品质发展夯实基础。

2021年,邹韵刚到学校,教高二年级。既是班主任,又是新任教师,双重身份的新挑战让她手忙脚乱。

茫然无措时,学校安排的“传帮带”师傅罗秋红站了出来,传授经验、分享方法……渐渐地在班级管理方面,从初出茅庐到独当一面,邹韵迅速成长。

与此同时,教学中,邹韵逐步摸索出了一套独具特色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构建“数形结合”的思维,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几何图案之间的关联。她的方法得到了数学教学组组长严国华的全力支持。多次磨课、试课后,她获得了数学学科部级优课。

“在学校,你随时随地都能获得学校和师傅的各种帮助,新手老师成长有指导,前进有方向。”比邹韵晚一年入职的青年教师黄勇表示。入职不到两年,黄勇就在教学上有所突破,斩获了英语学科部级优课。

依托于学校一体四化“青蓝结对”工程,在张水强、袁拥军、张扬、朱新庆、杨年华等资深教师的指导下,得益于教研组、备课组的团结奋进,中青教师渐放光芒,逐步站稳站好讲台,截至目前,实验中学教师已荣获教育部部级优课14堂,在全市高中学校中处于领先地位,也是长沙县高中学校中荣获部优课堂最多的一所学校,展现出了学校不凡的实力和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成果。

骨干支撑:专业的突破

何嘉欢老师正在与英语课代表们进行日常英语对话。刘思源 摄

树立个人风格,做学生眼中“独特”的老师,这是何嘉欢从教之初给自己设立的职业目标。从湖南师范大学硕士毕业后,一直任教于长沙县实验中学,10年里她的目标完成得如何?

从学生们的评价中就可窥见一斑。

“融入学生、关心学生,她就像我们的‘老铁’,课堂欢乐,课后我们也能愉快相处。”高一学生方芹湘如此评价何老师。

“也许是性格原因,也有可能是自己的名字原因,‘合家欢’嘛。”何老师总是随时记录与新闻时事、科技前沿、网络热语、诗词歌赋、影视大片、流行歌曲等相关的语句或小故事,把它们一一制作成英语话题,并适时巧妙地将教学知识点串联起来,整合课堂内容,如此不仅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更让学生听得明白,听得轻松。

实验中学注重教研,充分挖掘集体备课效能,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打造高效课堂。何嘉欢经常尝试突破自我,挑战完成各种形式的公开课。而她坦言,一次又一次的成功,其实都是教研组集体备课、反复磨课、共同研讨的成果。

2024年、2025年,何嘉欢连续担任长沙县实验中学“外研社”英语素养大赛总教练。曾获教育部“一师一优课”部级优课,“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在线集体备课大赛”一等奖,被评为长沙县“优秀教育工作者”。

“只有不断学习和创新,才能在通用技术教学领域走得更远。”2019年,同样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的肖杨老师作为湖南省唯一选手,参加全国通用技术教师技能大赛,荣获国家一等奖,登上通用技术学科比赛的最高舞台。此后,肖杨在专业上继续精进,连续斩获多项国家级奖项,与此同时,她还挖掘对通用技术内容感兴趣的学生来尝试创客项目。

因对地理感兴趣,高二年级学生严瑾瑜在肖杨的指导下,参与了县实验中学智能微灌系统的水分运移机制与优化项目调控策略项目。他与项目其他同学一同通过半年的研究,在学校全面铺设智能微灌系统,不仅降低了学校水资源的损耗,增强了学生们的节水意识,植被也因为科学的灌溉而长势茂盛。

名师引领:品牌的形成

张水强老师正在上课,锻炼学生的模型建构与认知能力。学校供图

2次获教育部“一师一优课 一课一名师”赛课活动“部优”,现场赛课获全国特等奖、湖南省一等奖,2022年5月被省教育厅聘为湖南省高中化学名师工作室首席名师,2023年被长沙市委教育工委认定为“长沙市优秀教育人才”,90后教师罗鹏程正成长为研究型化学名师。

现在就读于武汉大学的学生戴曙新坦言:“罗老师的课条理清晰,直击考点。”与他一同斩获全国中学生奥林匹克化学竞赛全国二等奖(省级赛区)的杨烨同学补充道:“罗老师注重思维训练,也注重价值引领。”

把学生放在心上,用专业扎稳脚跟,这份教育情怀的传承,源自罗鹏程的师傅张水强。作为长沙县首位三级教授,正高级、特级教师,张水强数十年如一日践行“四有”好老师标准,培养出罗鹏程、唐梓云等大批骨干教师。罗鹏程回忆,2018年参加全国现场赛课,从县赛到市赛到省赛最后到全国赛,每一次都是师傅亲自带队,悉心指导。而这种“经师”与“人师”相统一的教育家精神,实际上已经成为实验中学教师团队的共同追求。

“教师的成长需要精神沃土。”为了多维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坚持党建引领,打造“一营四坊”特色党建品牌,即“维汉青年先锋营”“思政教育工作坊”“班主任成长工作坊”“家庭教育工作坊”以及“书香悦读工作坊”,全面促进党建品牌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通过常态、丰富的活动,锻炼队伍、培养人才,服务学生和家长。

以家庭教育工作坊为例,在坊主朱新庆老师和工作坊全员的共同努力下,工作坊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家庭教育课程体系。除了面向实验中学师生及家长,朱新庆还经常受邀到社区、中小学开展家庭教育公益讲座,辐射带动了全县更多家庭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与此同时,工作坊还吸引了长沙师范学院、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长沙市百熙中学、长沙市松雅湖中学、长沙市特立中学、长沙市星沙实验小学、长沙市泉星二小等学校的老师们踊跃参加。

如今,实验中学已经形成了名师引领、骨干支撑、青年冲锋的优秀教师团队。柳国强书记主持省级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重点课题,李浩校长获评市教育人才“教育专家”,张水强、袁拥军老师获评市教育人才“教育名师”,张扬等3位老师被聘为市课程资源建设专家,鲁飞等4位老师聘为市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学科专家……

强大的师资力量托举了学生的高成长度。近年来,学校加强五大学科竞赛和强基培训,大力开展科学教育,争创英才计划基地学校,探索小初高拔尖创新人才衔接培养,成功托管长沙县实验中学中南学校。学校2024年高考的各项成绩达到市“五小”中上水平,目前,已经连续5年获评全县高中教育教学质量测评第一名,树立了维汉高成长度教育品牌。

2024年,蓝青龙泉同学在省高中学生三独比赛中,荣获独唱一等奖;学校男女篮球队连续多年夺得全县冠军,学校成功申报长沙市体育传统特色学校(篮球);学生在第十届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等赛事中均取得了优异成绩。9人通过空军和海军的招飞复选,飞行班人才培养初见成效。学校成为“同济大学”等985高校的优秀生源基地。

长沙县实验中学3000余名师生开展环松雅湖励志毅行活动。学校供图

最近,2025年艺术联考成绩出炉,实验中学艺术班全部过线,其中声乐生谢欣妤进入全省前20名,卿思涵进入全省前50名。美术生杨子欣进入全省前50名,舞蹈生范静娴和张梦玥等也位列全省前5%,高成长度教育正在结出累累硕果。

【作者:彭娴 刘思源 王箫 唐玉芳】 【编辑:蒋亦子】
星沙时报,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举报
关键词:2025两会特刊
时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星沙时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