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报特稿 | 追寻红色足迹 致敬铁血忠魂

追寻红色足迹

致敬铁血忠魂

◎星沙时报记者 宋彬彬

今年是陈树湘烈士诞辰120周年。3月5日,“追寻红色足迹,致敬铁血忠魂”陈树湘烈士诞辰120周年相关活动在树湘故里长沙县福临镇举行,红三十四师的后裔代表,长沙市、国防科技大学、永州市、长沙县各级领导和烈士家乡福临镇的党员群众代表齐聚一堂,共同缅怀烈士英雄,开展“断肠明志铸忠魂”宣讲,围绕如何深入挖掘、弘扬陈树湘烈士忠诚精神举行座谈会,开展研讨交流,以此汲取奋进前行的精神力量。

红三十四师后裔代表,陈树湘烈士家乡群众代表,党史研究部门专家、学者等参加忠诚精神研讨会。谭园 摄

捐赠仪式现场。曾诗怡 摄

红色情景朗诵《忠魂不朽 盛世如愿》。曾诗怡 摄

断肠明志铸忠魂

2009年,陈树湘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2014年至今,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多次深情回忆陈树湘烈士的英雄故事。2020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调研考察时指出:“在湘江战役中,陈树湘烈士‘断肠明志’的事迹十分感人,真是‘寸土千滴红军血,一步一尊英雄躯’。”

图为陈树湘烈士雕像。

陈树湘烈士生平

陈树湘,原名陈树春,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团第34师师长。1905年出生于长沙县福临铺枫树湾一个佃农家庭,5岁丧母,8岁起给地主家放牛,受尽压迫与剥削。1914年,他随父逃荒至长沙小吴门外的陈家垅(今开福区清水塘街道长沙市一中南围墙拐角处瓦屋街),靠租地、种菜、卖菜、帮厨为生。因常去清水塘挑水送菜,先后结识了毛泽东、杨开慧、何叔衡等早期革命家,在他们的影响下走上了革命道路。

1922年,陈树湘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7月,陈树湘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参加了秋收起义、井冈山斗争和开辟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凭借机智骁勇、善打胜仗,很快便成长为优秀的红军将领。

1934年3月,陈树湘临危受命,接任红五军团三十四师师长,率部担任长征后卫任务。同年12月,红军长征路上迎来最惨烈的一战——湘江战役。在此战中,陈树湘率红五军团三十四师6000余人担任全军总后卫,浴血奋战四天五夜,以几乎全军牺牲的代价完成了掩护党中央、中革军委和红军主力强渡湘江的任务。最终,因寡不敌众,他腹部受伤,仍率部分伤员顽强阻击,掩护师余部近100人成功转移,直至弹尽粮绝,不幸被俘。在被抬至长沙领赏途中,他趁敌人不备,从腹部伤口处掏出肠子用力绞断,壮烈牺牲,践行了自己 “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 的誓言,时年29岁。

图为陈树湘纪念广场。曾诗怡 摄

红色精神代代传

三秩春秋铸丰碑,万里山河觅忠魂

韩京京,“八路军研究会”副会长,红34师第100团团长、开国中将韩伟之子。他的追寻之路,是从父亲去世那一天开始的。

1992年,86岁的韩伟将军弥留之际,却对儿子说出了要“魂归闽西”的夙愿:“湘江战役,我带出来的闽西子弟都牺牲了,我对不住他们和他们的亲人。活着不能和他们在一起,死了也要和他们一起回到家乡,这样我的心才能安宁。”

这句饱含血泪的嘱托,开启了韩京京三十余载的信仰传承之路。

带着父亲撰写的《红34师浴血奋战湘江之侧》回忆录,韩京京的足迹遍布湘赣闽革命老区。他多次赴泰宁县红34师梅口阻击战遗址等地考察,系统梳理红34师的战斗轨迹。在道县审章塘瑶族乡茶园渡口,他反复考证当年陈树湘师长率部突围的细节,三十年累计行程逾十万公里,将散落各地的红色记忆串联成完整史诗。

2009年湘江战役75周年之际,韩京京遵照父亲遗愿在湘江之畔为红34师牺牲的六千将士立起一块“无字碑”。因为找不到合适的言词来祭奠,最后只好在基座上刻下了:“你们的姓名无人知晓,你们的功勋永世长存!”

也是这一年,韩京京会同福建龙岩市、三明市政府查访闽西每一处村落,搜寻在湘江战役中牺牲的红军将士名单。最终,他们找到了1000多位红军烈士的名字,全部刻在花岗岩石板上,连同无字碑一起矗立在湘江之滨。

他没有停下脚步。

2013年,湘江战役79年后的端午节,韩京京几经周折,终于找到了陈树湘失去头颅的遗骸,并经详细走访调查最终核实了烈士的身份。

2014年,陈树湘牺牲80周年纪念日时,韩京京请雕塑家为陈树湘塑像三尊,一尊被陈树湘的故乡长沙博物馆收藏;一尊赠给了陈树湘烈士早年带过的红四军特务大队——如今的某部红3连;一尊被韩京京放在家中,与韩伟将军的雕像肩并肩,便于他时刻缅怀。

30多年来,韩京京追寻着父亲和战友们当年的足迹,从文家市到三湾,从井冈山到龙岩,最后来到了湘江之畔。寻找烈士遗骸,立起英雄墓碑,韩京京不仅一步步完成着父亲的遗愿,更在追寻中一点点走近了“义父”陈树湘的英雄世界,重构了与陈树湘的精神对话——尽管他们从未谋面。

2025年3月5日,陈树湘烈士诞辰120周年相关活动在树湘故里——长沙县福临镇举行。当天,韩京京在“断肠明志铸忠魂”宣讲中,向在座的党员干部群众和陈树湘红军小学的学生们,深情朗读了一封自己写给陈树湘烈士的信,令人动容。

一封跨越百年时空的“家书”

——写在陈树湘烈士诞辰120周年之际

敬爱的陈伯伯:

您还好吗?您牺牲的时候我还没有出生,所以,您不会记得我。我叫京京,是韩伟的儿子呀,今年也73岁了,入党也有55年了。给您的这封信,我用心写了30多年。每次提笔,泪水就忍不住淌了出来,一肚子的话,有一肚子的话呀,要对您说。

先要告慰您的是,您和爸爸的理想已经实现了。我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去年过完了75周年的生日,我们的中华民族已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且正在迈向您和爸爸那一代人的最高理想——共产主义。

33年前(1992年)爸爸去与您相会了。我们把他安放在了您和他共同战斗的那片红土地——闽西,为的是让家乡的父老不要忘了,在湘江之侧,还有6000闽西儿女的英魂。

从那一年开始,我走上了一条找寻的路。我要找到您,找到那红34师几千将士,找到程翠林伯伯,蔡中伯伯,梅林伯伯,苏达清伯伯,吕官印伯伯,侯中辉伯伯,彭竹峰伯伯、袁良慧伯伯、王光道伯伯……

您知道吗?共和国60周年华诞时,您被人民评为了“双百”人物,那一年,我在灌阳的烈士陵园里为您和您那些牺牲了的战友们立下了一块碑面上没有字的碑——我实在是找不到他们的名字了,只好在基座上刻下了:你们的姓名无人知晓,你们的功勋与世长存——为掩护党中央、中革军委和主力红军在湘江战役中牺牲的红34师六千闽西红军将士永垂不朽。

因为您没留下任何的影像,2011年,我就请军博的刘林老师为您塑了像,您不会生气吧?塑好后我们把图片拿给那时还健在的您的战友张力雄伯伯看。他第一眼就认出了您,脱口而出:“陈树湘!”仔细观看后张伯伯说“基本上像”。

那一年,咱们的党和政府下了很大的力气,找到了1040个红34师烈士的名字,这名字被刻在了灌阳的烈士陵园里。每年的清明,闽西的党、政、军领导和父老乡亲都会到湘江之侧祭拜你们的在天之灵。

2013年的端午节,在毛泽民伯伯的外孙曹耘山和湖南党史办的帮助下,我才在道县潇水边找到了您的墓碑。我和妻子张微微在碑前,泪珠就像断了线。快80年啦!没等我开口,微微脱口而出:“大爹爹,我们是韩伟的儿女!我们来看你啦!”从此,您,就成了我们家的一员。我当时暗暗地下决心,“明年,一定要让您的形象永远站立在人间。”

2014年12月,您离开我们80年的时候,我们——红军总司令、总政委、总参谋长和您的红军战友们的后代以及一批红军传人来到您的墓碑前。那里我为您立了石像、一面红34师的石制军旗永远飘扬。刘蒙还为您写了挽联,我们的儿子——您的孙子“小小”,突然双膝跪在碑前大喊着“陈爷爷,我会再来看您的”,如今小小献给您的短诗已题刻在了“树湘文化广场”上。

大爹爹,您在世间没留下血亲,我就是您的孩子,我们都是您的后代。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7月1日,您家乡长沙县福临镇小学正式更名为“陈树湘红军小学”了,顾秀莲副委员长亲自为他们授旗授牌,我还要把您和爸爸的共同约定——“誓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誓言和精神传承给他们,让我们红色的伟大祖国千秋万代、不变颜色。

大爹爹,您在天上,我在人间,只要一息尚存,我就会把您和您那一代人“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伟大精神传播开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继续奋斗。

您的儿子

京京

2025年3月5日

烈士家乡新面貌

树湘故里 影珠福地

近年来,长沙县福临镇围绕“奋力打造宜居宜业康养福地,全面建成全国知名红旅小镇”的目标定位,在长沙县“打造文旅融合样板区”的战略引领下,文旅产业异军突起,成为长沙市近郊游热门地。2024年,共吸引80万游客,带动文旅消费9000万元,实现了游客“流量”沉淀为富民“留量”。

无垠的金黄花海次第铺开,呈现出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画卷。章帝 摄

擦亮“忠诚底色”

让福临“红”起来

“忠诚之路”蜿蜒于影珠山脚下,串联起陈树湘故居、树湘文化广场、陈树湘事迹陈列室和汲志堂。这条步道于2023年建成并投入使用,不仅是游客追寻红色记忆的纽带,更是福临镇抓党建促发展的精神图腾。

近年来,福临镇利用国家文旅类专项债及和美乡村建设契机,整合盘活闲置资源,新建了“忠诚之路”旅游步道,提质升级福临驿站(陈树湘事迹陈列室),打造陈树湘儿时故事展示馆“汲志堂”,并整合原有的陈树湘故居、树湘文化广场等红色阵地资源,创新打造了陈树湘故里旅游区,促进红色旅游景区从单一展馆向综合性旅游目的地转型升级。

如今,福临镇已形成了以陈树湘故居为主体,树湘文化广场、“忠诚之路”旅游步道、福临驿站(陈树湘事迹陈列室)、汲志堂等红色阵地为依托的红色教育矩阵。2024年9月,沉浸式、体验式研学课程《新编十送红军》正式上线,通过四幕情景剧再现长征途中的送别、参军、军民互助等经典场景,并依托陈树湘“断肠明志”绝对忠诚的英勇壮举,推出了《聆听断肠明志故事》等研学课程24门。2024年,共计接待研学团队3万余人。

除研学教育外,来福临开展党建活动的团队同样络绎不绝。为进一步深挖陈树湘“断肠明志”绝对忠诚的英勇故事,福临镇联合市县两级党校开发了《断肠明志陈树湘》《追寻陈树湘足迹》《跨越世纪的回电》《陈树湘:穿透纸背的壮烈》等11堂特色党课。2024年,共接待团队参观1485批次,游客39万余人次。

秀出“生态绿色”

让福临“靓”起来

福临镇茶坡里美丽宜居村庄以“三减三加”重塑乡野,10亩湿地变身生态研学区,30米亲水沉桥勾勒“四季幻境”,3.2亩荒地化作64块“三分福地”共享菜园,农耕体验与科普教育相映成趣。

蓝天白云下,影珠山翠色欲滴。章帝 摄

近年来,依托和美乡村建设契机,福清美丽宜居村庄示范点、长虹河慢生活原乡、白马湖和美乡村示范片、茶坡里美丽宜居村庄陆续建成,形成了陈树湘故里旅游区、白马湖生态研学营地(露营基地)、影珠山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三大区块,打造了“春观花”“夏研学”“秋登高”“冬赏雪”四季文旅主题,开展油菜花季、稻田艺术节等活动100余场次。

2025年,福临镇制定并实施了《2025福临镇文旅产业提质实施方案》,通过整合闲置农房打造民宿餐馆、以赛事运营激活影珠山户外经济、串联多家农家乐塑造美食IP等一系列举措,让游客从“过客”变“常客”,农文旅产业成为共同富裕的“金色引擎”。

坚守“为民本色”

让福临“富”起来

“这是双起村的红薯片、金牛村的羊肚菌……”在福临驿站内,福临盟公司正在紧锣密鼓地上货备货,准备在今年油菜花季中大展身手。

农文旅融合不是“独角戏”,而是“大合唱”。去年3月份,福临镇紧抓赏花热潮,顺势延长赏花经济的产业链条,整合餐饮、特产、农副产品、民宿等资源,鼓励村民通过“一个好庭院、一间好客房、一桌好饭菜、一份好特产”来吸引游客、留住游客,共享旅游红利。

图为福临驿站。

为让游客“流量”沉淀为富民“留量”,福临镇联合全域7个村(社区),构建“政府搭台+公司运营+村集体入股+农户参与”抱团发展“福临盟”模式,整合运营和美乡村建设期间的场馆设施和文旅阵地,着力打造“党建红培+乡村休闲+研学教育”的乡旅发展新业态。自2023年10月成立以来,福临盟公司共接待团队1500余批次,带动村集体经济增长10%。

【作者:宋彬彬】 【编辑:王倩】
星沙时报,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举报
关键词:
时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星沙时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