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 | 聚力民生福祉 绘就幸福画卷——长沙县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五年综述

聚力民生福祉 绘就幸福画卷

长沙县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五年综述

◎星沙时报记者 柳峥

饭菜飘香的助老食堂,用“家的味道”温暖了老人们的三餐四季;温馨明亮的新救助站,为流浪的身影提供避风的港湾;松雅湖畔的颁证仪式,见证传统婚俗与现代文明的交相辉映……4月8日,长沙县民政会议召开,翻开《民政工作报告》,一项项惠民举措、一件件民生实事、一幕幕暖心画面,记录着五年来长沙县民政系统砥砺奋进的坚实足迹,亦留下温暖动人的鲜明底色。

五年来,长沙县民政系统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着力抓基础、促规范,补短板、强弱项,盯关键、破难题,在基本民生保障、基本社会服务、基层社会治理等方面发挥了基础性作用,为长沙县率先打造共同富裕先行区作出了积极贡献。

——五年来,全县民政系统坚持惠民生、暖民心、解民忧

基本民生保障网络持续织密,“群众小事”变“幸福要事”

家住长沙县星沙街道的小波(化名),患有地中海贫血症,父母靠打零工维持生活。前不久,8岁的小波进行了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后续的治疗费用让一家人犯了愁。

小波家医疗支出较大的预警信息被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系统注意到。核实情况后,长沙县民政局将小波家纳入低收入家庭,将小波纳入“单人保”。小波的父亲说:“没想到我们没有申请救助,民政部门也知道我们的困难,主动上门救助。现在,孩子的基本生活有了保障,我们心里也踏实了。”

工作人员开展入户调查。均为县民政局供图

近年来,长沙县聚焦构建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健全“多部门大数据比对+镇街网格化排查+村(社区)常态化走访”的动态监测帮扶机制,进一步提高社会救助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管理水平,为困难群众提供更加高效、公平、优质的服务。

目前,全县城市低保对象349人,农村低保对象8515人,低保标准提高到770元/人/月;特困供养3992人,供养标准提高到1001元/人/月。创新推进城市困难群体帮扶,累计帮扶2389人次672.9万元。临时救助12596人次2954万元,有效缓解了困难群众生活。

救助机构开放日活动。

“非常感谢你们的救助,不然后果不堪设想……”去年,来自岳阳市平江县的村民李某向长沙县生活无着人员救助站送来一面印有“救他人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传美德境跨二县奉献爱心”的锦旗,以此表达对长沙县民政局帮其寻回亲人的深切感激之情。

县救助站秉承“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服务理念,按照“自愿受助,无偿救助”的原则,切实保障流浪乞讨人员和困境未成年人得到及时有效救助。五年来,累计救助流浪乞讨人员3556人次,摸排并建立易走失人员花名册490人。今年,救助站新站的投入使用,将更有利于长沙县毗邻地区区域性救助中心发挥积极作用,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五年来,全县民政系统坚持强改革、促创新、保发展

基本社会服务体系持续完善,“需求清单”变“幸福账单”

轻歌曼舞,挥毫泼墨,T台走秀……走进长沙县星沙街道望圣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喜庆热烈的气氛扑面而来。一问到近些年老年生活的变化,在这里跟着老年大学老师学习各种课程的老人们打开了话匣子,纷纷说起幸福的晚年生活。

居民在星沙街道望圣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开展文娱活动。

全县现有居家养老服务站211家、民办养老机构12家、公办敬老院16家、社会福利院1家,现有床位5900余张。由单纯的舒适养老、快乐养老逐步转变为文化养老,这不断升华的“银发之乐”,是长沙县不断提升老年群体精神文化需求的真实写照。

青山铺镇敬老院获评全省标准化示范点。

此外,创新实施“1+N+N+6”整镇运营养老服务模式,初步形成县有“院”、镇(街)有“中心”、村(社区)有“站”的养老服务网络;积极探索开展养老助餐服务,在星沙街道开展养老助餐“整街”运营试点,建设星沙大食堂,覆盖星沙街道25个社区助餐点……如今,“家门口享老”已成为长沙县老年人的幸福生活常态。

居民在星沙大食堂就餐。

清晨的松雅湖国家湿地公园,晨光微露,湖面波光粼粼。婚车内一对对身着礼服的新人们,面带幸福的微笑,缓缓进入颁证现场。去年七夕,县民政局在松雅湖畔精心编织了一场“在星沙,都最好—浪漫福彩·爱在七夕”中式集体颁证仪式,让婚姻登记服务从“程序办公化”走向“生态美学化”成为可能。

长沙县成功举办首场特色中式户外结婚集体颁证活动。

长沙县聚焦群众可感可及,持续深化婚丧领域习俗改革,大力推进婚俗文化场地建设和公益性殡葬设施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婚姻登记实现“全省通办”;全面完成婚姻档案电子化工作;成功举办首场特色中式户外结婚集体颁证活动;分批次投入830余万元,对 15 座农村公益性公墓进行改扩建与提质改造,新增墓穴23090个。

——五年来,全县民政系统坚持优培育、重管理、聚合力

基层社会治理效能持续提升,“美好愿景”变“幸福实景”

长沙县“中国好人”唐林发起“嘤鸣直捐”慈善活动,13年间进出西藏23次,累计行程30万公里,募集物资价值2500多万元;长沙县开慧镇社工站站长李柳英,投身社工行业10年,在民政服务项目点孵化当地志愿者组织36个,通过个案、小组、社区活动培养志愿者409人,成为“全职公益人”。

“中国好人”唐林发起“嘤鸣直捐”慈善活动。

目前,全县在册社会组织606家,成立社会组织综合党委,评定3A级以上社会组织15家,并成功培育18家镇(街)枢纽型社区社会组织。如今,他们在社会资源整合、利益关系协调、社会资本构建、公众参与能力培育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长沙县开展慈善公益集市活动。

“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融入集体才能更有力量,才能充分体现自己的价值。”长沙县投入1800余万元建成19个镇(街)民政服务站和1个县级民政服务总站,链接各类慈善资源共计577万元,开展社区活动及志愿服务1200多场,服务惠及25.5万人次。

长沙县推进“乡村著名行动”,为无名道路命名。

求是路、慧贤路、麻姑井路、乐和塘路……在村民们的期盼中,一个个崭新地名进入人们视野,定位地理坐标,解锁尘封记忆,勾连文脉,唤醒乡愁。五年来,长沙县在挖掘和保护上下功夫,深入挖掘地名文化内涵,厘清地名历史文脉,提升地名管理服务水平。

以开展“乡村著名行动”为契机,长沙县全面提升地名服务水平,依规依程序对629条道路进行命名,五个“乡村著名行动”试点乡镇完成758块路牌及指示牌的规范化制作,还出版《长沙县标准地名录》等系列图录典志,有效承载地名文化记忆。

——五年来,全县民政系统坚持讲政治、严作风、提本领

自身建设标准持续优化,“标准刻度”变“幸福精度”

五载砥砺前行,五载春华秋实。长沙县民政工作先后荣获全市养老服务真抓实干表扬激励、全市民政系统标准化工作突出单位、全市促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成效明显单位、全省五化民政建设先进单位等称号,在党建质量全面提升、党建品牌创建、为民服务方面实现新突破。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等。

长沙县标准化打造“儿童之家”。

坚持党建引领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不断完善党建制度建设,强化党建文化阵地建设,打造“五化五星”支部。切实加强班子队伍建设,抓牢党风廉政建设,认真做好安全生产、文明创建、信息化建设、工青妇及老干关协等工作,为全县民政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使命催人奋进,征途任重道远。未来,长沙县全体民政人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下,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干”字当头、“早”字先行、“拼”字为要、“实”字打底,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奋力推动民政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为长沙县率先打造“三个高地”、全面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先行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柳峥】 【编辑:王倩】
星沙时报,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举报
关键词:
时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星沙时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