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启星沙 万象耕新⑩|田间来了“智囊团” 农民伯伯笑开颜
田间来了“智囊团”
农民伯伯笑开颜
长沙县开慧镇农技人员全部下到田间地头,围绕“四高”技术指导春耕,助农增产又增收
星沙时报4月9日讯(记者 张庆)“太实用了,有农技专家现场手把手指导,我们种田更有底气了。”4月9日,在长沙县开慧镇连片的高标准农田里,农户的谈笑声与农机轰鸣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了一首动听的春耕“交响曲”。
“早稻要高产,良种良法必须双管齐下!”作为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的技术骨干,郑云光连日来奔走在田间地头,围绕粮食生产“四高”技术(高标准、高技术、高产量、高品质),聚焦早稻种植全链条技术推广,为春耕注入科技动能。
在白沙村种粮大户张曙光的集中育秧田里,郑云光手持早稻品种“欣荣优123”和“潭两优83”的秧苗,向农户讲解品种特性与搭配要点:“这两个品种抗逆性强、熟期适中,搭配精准浸种催芽技术,出苗率能提升15%以上。”
今年开慧镇早稻种植面积达3.5万亩,通过推广叠盘暗化育秧、温室催芽等高标准技术,秧苗整齐度显著提高,为后续合理密植打下基础。
针对肥水管理,郑云光现场指导如何智能测土配方施肥:“根据土壤氮磷钾含量动态调整施肥方案,既能减少浪费,又能避免后期倒伏。”数据显示,采用该技术后,早稻亩均化肥用量减少10%,单产却提升8%。
不远处,张曙光今年投入的四台抛秧机正抢抓晴好天气作业中,结合近期开慧镇开展的“合理密植增穗”行动。郑云光手持株距标尺示范指导:“传统插秧行距30厘米,现在我们推广25厘米窄行密植,增加有效穗数。”通过无人机精量播种、插秧机智能调控等高科技手段提高单产量。
“技术再先进,农民会用才算数!”连日来,像郑云光一样的农业技术人员纷纷下到田间地头,与湖南省农科院专家组成“春耕服务团”,在田间开设“四高技术流动课堂”。从浸种水温控制到秧苗移栽深度,从分蘖期水层管理到抽穗期叶面补肥,每个环节都手把手教学,全程指导早晚稻品种搭配、浸种育秧、肥水管理、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帮助农民增产又增收。
据了解,2025年开慧镇早稻“四高”技术覆盖率已达100%,预计早稻平均亩产达450公斤,晚稻平均亩产550公斤。正如郑云光所说:“用科技解开土地的‘增产密码’,才能让每一粒稻谷都饱含丰收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