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 | 以人民为中心的生动改革实践
长沙县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再深化:让改革所向与人民所盼更好契合——
以人民为中心的生动改革实践
◎星沙时报记者 周顺利 王箫 林正茂 刘萍
“违停占道不见了,街面秩序井然,平时还有执法队员帮我们查隐患、解难题,日子越过越好了!”家住长沙县星沙街道金茂路社区的李至远一有空就喜欢散散步,他对街道这几年的变化充满感慨。
秩序更好、城市更美、百姓生活更舒心——李至远讲出了这几年长沙县群众最直观的感受。这些身边的变化,是群众对基层治理的所思所盼,更是综合执法改革的所想所向。
“让改革所向与人民所盼更好契合。”历经四轮深改,十余年探索,长沙县行政执法局不断向改革要合力、向实践要答案、向创新要效益,只为更好回应群众期盼,擦亮民生福祉。
向改革要合力
让执法事项“接得住”“管得好”
晨光熹微,黄花镇东塘村鹅鸭塘组,村民张慧方(化名)家门口被倾倒了一车建筑垃圾。
情急之下,张慧方拨通了县行政执法局的投诉电话。不到半个小时,执法队员赶到现场处置,并及时联动镇政府、派出所,通过天网监控等科技手段迅速锁定倾倒车辆,顺藤摸瓜找出违法当事人。
由于涉事车辆归属县外企业,县行政执法局去函当地主管部门,对违法行为实现跨区域全链条处置。
办事知道找谁了,办事效率更快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以来,长沙县城市管理、自然资源、交通运输、文化市场、生态环保等30个领域3099项执法事项归口一门,全面破除城乡管理涉及部门较多、监管责任不明、执法效率不高等问题。
与此同时,为更好回应群众期盼,让执法事项接得住,更能管得好,县行政执法局主动向改革要合力,打破地域部门壁垒、贯通条块协作,通过“1+2+3模式”全面构建“纵横一体共治网络”。
构建1个体系——全域执法体系。构建“18个镇街执法队+1个直属执法队+1个应急执法队”的全域执法体系,92.2%的执法力量下沉一线。
用好2个抓手——党建共建、联动考评。18个镇街执法队党支部均归入属地党委,赋予镇街工作考评权,全面实现“镇街吹哨,执法报到”。
出台3项机制——行刑衔接机制、统筹调度机制、协作配合机制。设立行刑衔接“两室一队”;定期召开全县联席会议;出台《长沙县综合行政执法协作管理规定》等文件,既厘清职责边界,又保障案件移送、信息共享无缝对接。
得益于此模式的推行,长沙县重复监管、多头执法、互相推诿等现象全面杜绝,真正实现了从“九龙治水”向“一龙管水”的嬗变。
向实践要答案
让民生诉求“听得清”“办得妥”
“群众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我们的改革就聚焦什么、解决什么。”对长沙县而言,如何让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这个“老话题”变成“新热点”,就得不断向实践要答案。
面对“民生诉求”这道考题,县行政执法局用实际行动作答。依托调度指挥中心,县行政执法局打造“行政执法110”,构建“24·30”全天候执法圈(24小时在线接听群众诉求,30分钟内赶到现场进行处置),在全县形成了一张全方位、全天候的服务型执法网络,让群众切实感受到行政执法改革带来的获得感。
几年时间过去,群众对“24·30”全天候执法圈的认可度和信任度越来越高。但与群众赞誉同步而来的,还有逐年上升的投诉数量,和不断增多的重复投诉工单。
2024年12月,长沙县行政执法局针对重复投诉的工单实施“三色”预警处置机制,根据颜色来区分不同工单的实际情况,确定牵头负责人及投诉处置时间。截至目前,执法局收到的重复投诉工单减少70%。
让民生诉求“听得清”更能“办得妥”。“三色”预警处置机制的实施是长沙县行政执法局不断寻求执法改革“最优解”、以实际行动回应民生诉求的一个缩影。
一直以来,长沙县行政执法局通过网格化等方式,让执法队员深入一线,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积极收集群众意见,并及时作出回应。
“执法方式可以更柔和。”——柔性执法十条举措重磅发布、女子巡逻队正式成立、“721”工作法深入推行。
“要便捷,也要秩序。”——凤凰城小区外“限时早市”红红火火,店外经营“一米线”满足店家、顾客、行人三方需求,“城市治理朋友圈”让共享单车便民不扰民。
“要善用科技手段,推行非现场执法。”——无人机+AI技术应用至城市管理、生态环保等多个领域,油烟在线监测2.0版本减少对门店打扰,电子围栏筑起道路安全屏障。
“普法宣传方式可以更多元。”——长沙县综合宣讲团应声成立,《普法小剧场》《我的案件我来讲》等线上普法视频爆款频出,“预约式”普法惠及上百家经营主体。
……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长沙县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阅卷人始终是人民群众。”县行政执法局负责人说,执法改革之路,就是不断向人民交考卷,向实践要答案。
向创新要效益
让企业发展“行得稳”“走得远”
今年2月,县行政执法局主动靠前服务,全程指导湖南华阳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完成信用修复。得益于及时恢复的信用资质,该企业顺利通过重点客户供应链审核,成功斩获百万元生产订单。
“年初以来,我局开始实施行政处罚决定书和信用修复告知书‘两书同达’制度。在送达告知书时,执法队员会现场为其讲解信用修复的重要性,并承诺全程代办,助力企业足不出户完成信用修复。”县行政执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局上下一直时刻牢记“经营主体也是人民主体”这一理念,积极回应企业诉求,不断创新帮扶模式,以法治力量助推辖区企业行稳致远。
长沙县的企业星罗棋布,执法改革的创新手段也是多措并举。2024年,县行政执法局推出执法检查事前通知、分期(延期)缴纳罚款等举措,编制《“综合查一次”行政执法业务指南》,制发《行政合规建议书》,举办法治沙龙,打造70余个“助企示范组”,深化信用修复“三办”,组建“18+18+18”联企服务团,帮扶重点企业110家,助企信用修复900余条。
与此同时,县行政执法局深入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意见》,勇于刀刃向内,在全局范围内开展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整改执法不规范、不公正等问题18类44个,执法检查事前通知、扫码进企检查全面落实,“清单之外无检查”成为常态。
今年年初,县行政执法局再度创新,推出涉企行政检查“四有模式”,要求执法队员开展检查时做到入企有依据、进企有扫码、结果有反馈、企业有评价,确保行政执法于法有据、严格规范、公正文明、精准高效。
一项项“小改进”“小创新”,由点及面,结成让法治化营商环境好上加好的“硕果”。
效果好不好,企业会“用脚投票”,市场会“用数据说话”。截至2024年12月,长沙县、长沙经开区经营主体总数新增7764户。2025年1月7日,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中小城市发展委员会发布《2024中国城市创新发展评估报告》,长沙县获评为2024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标杆县(市)。
使命催人奋进,征程未有穷期。站在新起点,长沙县将始终以群众需求为改革坐标,持续深化综合执法改革效能,推动治理精度与民生温度深度融合、法治力量与发展活力同频共振,在护航人民美好生活、服务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书写新时代改革为民的壮阔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