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点上出彩”到“面上结果”
从“点上出彩”到“面上结果”
长沙县泉塘街道创新推出“1+3+N”基层治理模式,解锁基层治理“蝶变”密码
◎星沙时报记者 宋彬彬 通讯员 栗稳
春风拂过,长沙县泉塘街道泉韵社区海德公元小区一片生机盎然,小区党支部前坪的“共享花园”花香四溢。志愿者们一边打理花草,一边与居民亲切地聊天。
最初,志愿者把楼道闲置的花盆搬到这里种上植物。路过的居民常驻足交流养花心得,渐渐地,越来越多的人主动送来花盆和鲜花。
这样温馨、惬意的画面在泉塘街道持续上演。近年来,泉塘街道创新推出“1+3+N”治理模式:以党建引领为核心,深耕自治、共治、善治“三治融合”,整合多方力量破解治理难题。居民亲身参与治理,共同见证社区新变化。
居民自治 巧解民生结
在海德公元小区,“星锋·邻聚力”“老邓调解工作室”鼎鼎有名。占道停车、楼道堆物、邻里纠纷……都属于他们的“业务范围”,小区志愿者、义务调解员每天遛着弯儿就把这些问题解决了。
为应对小区治理乏力、矛盾纠纷频发等治理痛点,2022年初,小区党支部成立,构建“一核多元”治理体系,组建“星锋·邻聚力”、设立“老邓调解工作室”,200余名党员、热心群众加入其中。
小区党支部书记邓建芝、老党员刘维祥等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三熟”优势,既当志愿者又做调解员,深耕小区治理。
此前,小区一商户在门口烧柴火取暖,邓建芝巡查时正好发现,赶紧劝阻说:“这里是人员密集区,必须马上停止!”
邓建芝立马“摇人”同步启动“135”应急响应机制,志愿者闻讯赶来灭火并打扫卫生。“邓书记他们这一条龙服务真是没话说!以后一定守规矩。”该商户表示。
小区老年活动室里常年热闹,矛盾纠纷不可避免,为此,志愿者实施轮班值守制。“只要发现有人吵架,我们会第一时间把双方劝开再分头疏导,一杯茶的功夫就和解了。”。
多元共治 聚力破难题
在基层治理中,物业是不可或缺的一环,不仅关联着千家万户,是各项服务的扩展和延伸,也是居民生活的保障线。
今年,星悦社区联合物业公司在橄榄城小区开展消防安全系列活动,通过知识宣传、实战演练和隐患排查,全面筑牢安全防线。
橄榄城小区建于2013年,此前因外墙脱落、电梯故障等问题频发,居民多次通过12345热线投诉。“一进小区,不少居民就将我团团围住,向我诉苦。”街道物管办主任吴宏伟回忆。对此,吴宏伟做出保证:“我们一定努力推进整改!”
为改变物业管理服务“困局”,街道物管办每周汇总群众通过12345热线反映的小区热点、难点问题,下沉一线,多次到小区“现场办公”;小区党支部、业委会、物业三方协同,以“橄榄汇”议事会为依托,协同多方力量推动问题化解。
小区党支部书记、业委会主任罗聪介绍,2024年以来,通过“民生+文化”双管齐下,共完成外墙排险、电梯整改、新建车棚等10余项改造,并举办羽毛球赛等15场文体活动,参与人数超5000人次,今年一季度物业投诉量下降57%。
服务善治 共建幸福家
近年来,泉塘街道围绕“服务园区提标、城市建管提质、社会治理提效”发展定位,以“1+3+N”模式整合资源,创新推出“和塘悦社”“泉联共治”等治理品牌,各社区积极实践“三参四季,清风可期”“4+4工作法”等特色做法,努力探索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泉塘样板”。
泉睿社区中国铁建国际城小区依托“党建带妇建”,盘活1200平方米架空层,打造巾帼志愿“阳光站”;泉星社区楚天雅郡小区在业委会的大力推动下,设置雷锋驿站、老年活动室等便民场所;板桥社区楚天世纪城西苑小区通过“社区吹哨、部门报到”机制,推动违规菜园整治……
针对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难题,泉塘街道盘活各方资源,把脉开方、对症下药,这一桩桩、一件件民生实事的落地见效,正是泉塘街道以群众需求为“第一选择”、以群众满意为“第一标准”的生动诠释。
从化解邻里纠纷到创新物业管理,再到开展多彩文明实践活动,居民实现从“要我参与”到“我要参与”的积极转变。泉塘街道将持续以“一泉红脉,满塘初心”党建品牌为抓手,推动基层治理从“点上出彩”到“面上结果”,提升居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