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报道 | 擦亮知识产权“金名片” 让创新“火种”生生不息成燎原之势
擦亮知识产权“金名片”
让创新“火种”生生不息成燎原之势
◎星沙时报记者 胡欢欢 通讯员 童湘云
在长沙县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工作人员正在为市民解答商标注册相关业务问题……这一场景,已成为星沙大地创新生态的日常剪影。作为中西部地区第一个迈上2000亿元的县域经济体,长沙县以建设国家知识产权强县示范县为契机,在“十四五”期间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
从自贸创新“试验田”,到全省唯一的知识产权强县建设示范县,创新的基因融入星沙大地各行各业,如“阳光雨露”呵护着“智慧之花”在星沙大地尽情绽放。
截至2024年,全县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7400件,增长率21.5%;有效商标注册量突破30000件,增长率10.33%;培育出3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140亿元……这张成绩单的背后,离不开系统谋划、科创引领、成果转化、执法监管的系统工程。
突出系统谋划
下好“一盘棋”
近年来,长沙县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知识产权工作的决策部署,深入推进知识产权强县战略,围绕打造“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示范县”“国家级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示范园区”,坚持县区一体,出台系列政策,引导各类资源向科技、人才等核心领域倾斜,着力打造知识产权高地。
将知识产权纳入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重要学习内容和县政府年度工作考核目标,细化《长沙县建设国家知识产权强县示范县工作方案(2022—2025年)》,印发《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等文件,全面提升全县知识产权创造质量、运用效益、保护效果、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辖区内长沙经开区先后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强国示范园区、国家专利导航服务基地、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集聚试验区、国家专利审查员实践基地等荣誉,县域知识产权管理和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2024年,长沙县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3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1500家,同比增长22.95%;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280家,创新型中小企业达495家。近3年累计有23项技术装备产品被认定为湖南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三一集团18号工厂、博世长沙工厂先后入选世界“灯塔工厂”,源品细胞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16家企业被认定为2024年长沙市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
湖南省发改委发布的关于2024年全省营商环境评价表现优秀地区的通报,长沙县榜上有名。2024年度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市名单中,长沙县位列第4位,较2023年上升1位,居中西部地区第一。
强化科创引领
把稳“定星盘”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
去年4月20日,正值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启幕,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专利产业化十大典型案例,铁建重工超大直径竖井掘进机及系列产品入选。
作为一家专门研发高端装备的科技创新型企业,铁建重工提出并践行“向顶端转化、向现场端转化、向产品端转化、向产业端转化”的专利转化实施战略,成功打造专利密集型产品——超大直径竖井掘进机及系列产品,填补了国内外竖井建造技术及装备领域空白。据了解,该专利技术产品已广泛应用于交通、市政、国防领域的竖井工程建设中,经济效益显著。
近年来,长沙县科技创新活力涌现,取得丰硕成果。“两城一湾一基地”加快建设;成功引进西安交大钱学森产业创新中心、湖南大学产业发展研究中心等一批高能级研发中心(总部);中南·三一科技城全球AI数实融合产业科创基地签约发布;麦格米特全球研发中心、松雅湖人工智能创新中心揭牌运营,上海技术交易所中南中心落户长沙县;中伟全球科创中心等纳入长沙市2024年十个重大科技创新项目清单。
据悉,2024年,长沙县新增市级以上科技研发平台83家,新增企业研发中心16家。推动各类金融机构389家企业发放知识价值信用贷款18.66亿元。
“十四五”期间,全县获得中国和湖南省专利奖40项,其中中国专利银奖2件、中国专利优秀奖20件,获国家示范、优势企业18家,培育县级知识产权试点示范企业近200家。同时,全县共有19个驰名商标,2个地理标志。
在这片智造热土上,科技创新主体量质双升,构筑起县域优势产业的坚实底座。
赋能成果转化
筑牢“压舱石”
知识产权是创新发展的核心动力,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是打通创新链与产业链的关键桥梁。
在长沙县人民路两厢区域的铭诚·绿谷智慧产业园内,坐落着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知识产权服务中心(以下简称“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大楼。2024年,该中心实现专利转让许可270次,指导19家企业获得知识产权质押融资4亿多元,极大地激发了中小企业创新动力。
近年来,长沙县以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知识产权服务中心为载体,打造集便捷化公共服务、精准化深度服务、特色化创新服务于一体的知识产权服务综合体,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全链条公益服务,形成了多项可推广复制的典型案例。同时探索“知识产权保护+区块链”应用场景,建立知识产权前置存证平台,实现企业知识产权全流程保护。
在这里,《知识产权“前置保护”新模式》《打造知识产权全景服务新模式》两个案例入选湖南自贸区制度创新成果;《海外知识产权保护新模式助力企业“走出去”》获2021—2022年度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十佳案例,《信息服务赋能企业创新发展》被评为国家知识产权局2023年度优秀服务案例,有效促进了区县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创新发展。
“此外,我们在全县13个镇、5个街道均设立了从事知识产权管理和服务的专干,为辖区内企业提供专业服务。”长沙县市场监管局(长沙县知识产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依托各乡镇市场监管所、行业协会、重点市场管理方等,长沙县市场监管局(长沙县知识产权局)在全县范围内建立了16个知识产权维权站(点)和2个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站,以“普惠服务+重点培育”的方式支持引导有研发能力的中小企业制定和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打造专利产业化样板企业。
聚焦执法监管
敢啃“硬骨头”
无论是成果产出还是成果转化,都离不开知识产权法律保护。
“县市场监管局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深入实施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护航计划,严厉惩治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并从部门联合、诉源治理、信息互通多方聚能,促成知识产权多元保护机制。”长沙县市场监管局(长沙县知识产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近年来,长沙县加快构建知识产权“严惩侵权 协助维权”长效机制,从部门联合、诉源治理、信息互通多方聚能,促成知识产权多元保护机制,坚决查处商标侵权、假冒专利等违法行为,依法保护注册商标所有人合法权益,营造了诚信有序的市场环境和良好的营商环境。
如长沙某食品有限公司涉嫌销售伪劣产品案被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评为典型案例、长沙某房地产公司侵犯奥林匹克标志专有权案被评为省级典型案例、谭某洋生产经营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白酒案被评为市级典型案例等。一个个侵犯知识产权案件的有效解决,反映了长沙县纵深推进知识产权保护的决心。
此外,长沙县市场监管局(长沙县知识产权局)作为共同发起人,与全国近200个知识产权强县建设创建区县签订《县域知识产权保护跨区域协作协议》,携手公安、检察院、法院等部门,建立协同保护机制,健全覆盖前置审查、商标注册、维权援助、诉前调解、行政保护、司法保护的全链条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全方位联动保护指导创新主体应对知识产权纠纷。
据了解,2024年,长沙县市场监管局(长沙县知识产权局)办结商标侵权案件41件,假冒专利案件2件,办结专利侵权纠纷行政处理案件5件。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强调“只有严格保护知识产权,才能优化营商环境、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知识产权是创新发展的源头活水,事关企业创新发展、事关优化营商环境,也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要。”长沙县市场监管局(长沙县知识产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大县挑大梁,强县强担当。下一步,长沙县市场监管局(长沙县知识产权局)将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在促进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发展、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上的支撑作用,牢固树立“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的理念,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以高水平的知识产权工作,全面建成知识产权强县,奋力打造成为全国一流的知识产权标杆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