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长沙“五龙出海”→重塑全球工程机械版图!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李治
当逆全球化暗流涌动、地缘政治重塑全球产业链格局之际,中国内陆城市长沙却在世界工程机械版图上划出了一道醒目的上升曲线。
这座不临海、不沿边的中部城市,2024年集群规模突破2500亿元,占全国30%以上,多年稳居“中国工程机械之都”宝座。
显然,长沙制造的“钢铁巨兽”已从“替补队员”蜕变为“核心主力”。2024年长沙工程机械出口额达290.6亿元,同比增长22.9%;海外营收复合增长率超50%,毛利率突破30%,在印尼、泰国、加纳等20余国市场独占鳌头。
全球工程机械50强榜单上,三一、中联、山河、铁建、星邦五家龙头常年赫然在列。它们如同五条腾渊蛟龙,将“长沙基因”编码进180多国的基建血脉中。
五龙腾空,从“中国制造”到“全球生态”
1、三一集团:“电驱军团”破局全球智造生态
4月上旬,久负盛名的德国宝马展期人头攒动。
从首款1吨最小微挖SY10U,到全球最大吨位纯电履带起重机SCC2000A-EV、行业领先的电动挖掘机SY35E、SY215E等引领行业变革的电动化设备军团,三一集团展区的每一台“钢铁巨兽”都是专业买家竞相围观的焦点。开展当日,全球200余家客户踊跃认购,三一收获意向订单近30亿元!
阿尔卑斯山北麓的清风拂过慕尼黑,每一台设备都在阳光下闪耀着喜庆的红色光芒,这是三一的标志性色彩。
4月8日晚,在德国慕尼黑历史悠久的Wappenhalle场馆,2025三一集团海外直营事业部宴请全球合作伙伴,表示将一如既往坚持全球化、数智化、低碳化核心战略。
从巴西的基建项目到中东的智慧城市,三一设备正以更多技术创新与更可靠的性能,拥抱绿色与智能并行的新时代。三一集团2024年海外销售额创历史新高,贡献利润占比超50%。
作为中国装备制造业数智化转型的领军者,三一集团已积极探索并实践建成3座世界级灯塔工厂。
“未来的三一是一个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合的平台型企业、生态型企业。”三一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三一重工董事长向文波认为,三一过去的“国际化”战略是将中国生产的产品销到海外,现在的“全球化”战略则是将产品出口变成产业出口,在全球范围内配置研发、制造等资源,进一步推动本土化,构建起“智能产品-智能制造-智能运营”全链条协同发展格局。
2、中联重科:端对端数字化本土化深拓全球版图
3月31日,中联重科德国工厂二期奠基仪式在德国瓦尔德劳贝尔斯海姆举行。一座占地面积超6万平方米的研发生产基地又将拔地而起。
这是湖南装备制造企业在欧洲独资建设的首个研发制造基地项目。达产后可年产工程机械设备超1000台,产值约3亿美元。
作为全球高端装备制造商,中联重科积极推动技术、产品、资本和产业与全球市场接轨。目前,中联重科在海外共有11个研发生产制造基地。并凭借在企业文化、经营理念、数字技术、研发创新、产品服务等方面的综合优势参与全球竞争,中联重科以“端对端、数字化、本土化”海外发展战略,构建了直接对接客户、对接市场的营销体系,通过“绩效合伙、品字型管理、孪生平台”管理架构,海外业务运营保持高效牵引。
“不在中国争地位,要为中国争地位。”中联重科党委书记、董事长、CEO詹纯新这句名言已被业内熟知。“对于一家科研院所改制而来的跨国企业来说,这是‘国家队’的使命。”
2024年,中联重科全球销售网络持续扩张,已在全球设超400个海外网点,拥有超210个服务备件仓库,产品覆盖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员工超6300人,其中本土化员工4400人;匈牙利工厂加速推进,中联重科海外制造产能合计超百亿。中联重科预计,2025年中联重科海外业务占比将有望接近60%。
3、山河智能:“挖钻铁军”攻克世界市场高地
在欧洲不少国家,山河智能电动挖掘机正在助力城市基础设备建设。
目前,山河智能出口至欧洲的电动挖掘机统一支持配备符合欧洲技术标准的慢充充电装置,可以在欧洲进行市电慢充,非常方便客户使用。针对有快速充电需求的部分客户,该公司还提供符合欧洲地区标准的高压便携式充电桩供客户选择。正是这种贴心及精准的设计,使得山河智能的挖掘机在欧洲市场受到广泛青睐,目前,市场保有量达到4万台。
4月12日,山河智能官微再次亮出成绩单:在慕尼黑宝马展,其专为欧洲定制的多款旋挖钻机当场售罄,收获超亿元订单,以硬核科技突破全球工程机械高地。
“山河蓝”版图已扩张至100多个国家地区,欧美子公司如钢钉嵌入产业链。现场工程师展示作战地图:除亿元欧洲订单外,中东、南美等地客户亦抛出橄榄枝。在德国机械心脏地带,山河智能用自主创新撕开市场缺口。
4、铁建重工:“硬核军团”贯通地底基建脉络
今年德国宝马展上,铁建重工开挖直径达16.64米的“江海号”盾构机展板、全球最大直径竖井掘进机“梦想号”、全球首台大坡度螺旋隧道掘进机“北山1号”等创新产品模型,在慕尼黑引人注目。
铁建重工探索海外保税仓库模式,创设阿联酋、意大利中心仓库,设立12 个区域经营部,打造东南欧核心支柱市场,公司产品实现哈萨克斯坦、阿尔及利亚等 7 个新国别市场突破,掘锚一体机首次实现了海外市场销售。
在海外市场,铁建重工以直销为主,部分市场与海外代理商开展合作。各级经营机构根据目标市场“大客户、大项目”特点,秉持“工法引领、技术先行和售前交流”的市场策略,以硬科技深耕全球市场。
铁建重工研发制造的隧道掘进机、钻爆法施工装备、矿山装备、轨道系统装备、高端农机等五大类产品,在全球50 个国家和地区市场均可一窥雄风。去年,铁建重工实现海外业务收入 14.03 亿元,同比增长 122.48%!
5、星邦智能:“敏捷生态”密织欧洲服务智网
德国宝马展期间,星邦智能披露了本土化战略:“波兰波兹南工厂自2022年竣工投产以来,已实现剪叉/臂式产品连续三年稳定生产。目前已构建:覆盖欧洲的供应链体系、持续扩大的客户群体、本土化研发团队,真正实现‘欧洲需求,欧洲响应’的敏捷服务模式。”
星邦智能英国子公司日前正式成立,选址英格兰中部交通枢纽,2500平方米仓储中心,集成销售、售后、培训全功能,将显著提升英国这一欧洲核心市场的设备供应与服务响应能力。星邦智能还通过荷兰子公司完成了Holland Lift战略收购,强化星邦智能在欧洲市场的技术储备与业务覆盖,“欧洲制造 服务欧洲”战略迈出重要一步。
“不出海,就出局”,从生死抉择到杀出重围
改革开放浪潮中,中国制造依托人口红利与资源禀赋强势崛起,却在增速换挡与成本攀升中遭遇利润“绞杀战”。当国内增长引擎承压时,全球市场裂开新机遇窗口——新兴经济体基建需求井喷叠加成本洼地效应,出海跃升为制造业突围生死线。
全球基建浪潮与“一带一路”扩容同频共振,工程机械赛道空间指数级扩张。长沙工程机械军团以“五龙出海”之势卡位结构性风口,在东南亚、中东、非洲等战略要地构建竞争护城河,市场份额持续裂变。世界工程机械版图重绘进程中,中国力量正从跟跑转向领跑。
三一以“不出海即出局”为生死令箭,重构“平台赋能+精兵作战”全球矩阵,印尼“灯塔工厂”与非洲绿能基地卡位新兴市场;中联落子土耳其备件中心、匈牙利高空装备基地,构建欧洲战略支点;山河智能印度浦那“研-产-训”铁三角助其份额两年飙涨5倍,本土化用人直击市场命门;铁建重工俄罗斯维修基地筑牢欧亚服务闭环,星邦智能以认证二手设备激活全球循环生态……
“真正的全球化不是卖产品,而是建生态,中国的工程机械已经发展到了这个阶段。”中国工程机械学会秘书长周贤彪告诉记者,被行业周期规律长期束缚之后,长沙工程机械产业找到了出境破局的星辰大海,海外收入占比不断提升,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山河智能等海外收入占比均超过50%,企业从“产品出口”逐渐转向“产业全球化”,从“产品出口”升级到“产业出海”,以全球资源配置应对全球市场需求。
倾力托举,从“抱团出海”到“标准登顶”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政府提出“走出去”战略,鼓励和支持本土企业进行全球布局。
最近几年,省、市规划措施相继出台,提出实施工程机械“抱团出海”等工程,加快推动产业国际化发展。
长沙连续三届成功举办了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打造高水平对外展示交流窗口。今年5月的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又在紧锣密鼓筹备中。长沙市工程机械行业协会作为建设世界级集群促进机构,正引领行业加速国际交流合作。
湖南省工程机械二手设备出口行业联盟应运而生,在湖南省自由贸易试验区(长沙片区)开展二手设备出口业务试点,拓展出口新蓝海。“五龙出海”带动下的工程机械全球突击,已成为助力长沙工程机械“二次腾飞”的加速器。
“五龙”狂飙突进的背后,是长沙工程机械产业集群的深刻变革。国家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政策支持下,长沙构建起“主机企业+配套企业+服务平台”的金字塔生态。据长沙市工程机械行业协会介绍,近些年,工程机械本地配套率不断提升,关键零部件采购周期缩短40%。2024年集群产业规模超2500亿元,约占全国的30%,始终保持全国第一。
“政府和企业倾力合作之下,工程机械正在经历从产品出海到标准出海的质变。”长沙市工信局局长郑以仁表示,由中联重科主导制定的起重机国际标准、三一参与的挖掘机数据接口标准,都在ISO会议上获得通过。新增ISO12480-1《起重机安全使用第一部分:总则》等2项国际标准,为“走出去”奠定了良好基础。
现阶段,湖南省和长沙市紧紧围绕打造“三个高地” 的战略目标 ——“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秉持创新实干、奋勇争先的精神,全力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在此背景下,工程机械企业争相出海的生动实践,充分展现出深厚的文化积淀、雄厚的产业基础、强大的科技基因和开放包容的气质,无疑是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长沙实践的关键产业篇章。
当世界需要重建基础设施的骨架,长沙,这座不靠海的内陆城市,正通过“五龙出海”的战略纵深,带动制造业全面突围,为全球工业化进程注入新的动能。
从沙特未来城到加纳港口,从德国宝马展到ISO标准战场,“长沙基因”深度嵌入全球基建骨架。湘江惊涛化作静水深流的强劲势能——长沙,正在书写一部中国制造的全球化启示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