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基因 助力青年成长

星沙时报5月5日讯(记者 杨源 通讯员 韩莉文)5月4日,长沙县青山铺镇团委召开“庆祝五四青年节暨‘教育帮扶十个一’系列活动座谈会”,长沙县团委、青山铺镇团委相关负责人出席会议,与返乡大学生代表共同探讨青年使命担当,正式启动全域化教育结对帮扶品牌活动。

座谈会上,长沙县团委详细介绍了长沙县鼓励青年创业就业的扶持政策,涵盖资金支持、技能培训、生活服务等多方面内容,呼吁青年学子投身家乡建设。青山铺团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青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鼓励大学生“传承红色基因、投身乡村振兴、深耕基层治理、拥抱时代机遇”。青山铺镇选调生则根据自己求学到就业的一系列变化开展分享。返乡大学生们踊跃发言,分享学业规划与回乡就业愿景,表达对参与家乡发展的热切期待。

此次“教育帮扶十个一”活动的全面推广,源于2025年寒假期间的试点成效。今年1月,青山铺镇团委首次组织寒假实习大学生与困境青少年结成“一对一”帮扶对子。试点中,受助青少年的性格逐渐开朗,沟通意愿显著增强,学业动力逐日增强。基于此,镇团委决定在五四青年节将活动升级为品牌项目,扩大覆盖范围,惠及更多困境青少年。

传承红色基因:“十个一”活动聚焦双向成长

会上发布的“教育帮扶十个一”系列活动方案,以1961年刘少奇同志在青山铺天华村调研提出的“农村兴家立业十个一”愿景为历史脉络,围绕青年成长与困境帮扶两大主题,设计十项实践任务。活动号召大学生与困境青少年结对,共同完成“共读一本书、参加志愿服务、制作非遗产品、参观红色旧址”等内容,通过“小而实”的互动促进双向成长。

镇团委指出,该活动既是对红色历史的致敬,也是对新时代青年责任的回应:“通过共同实践,大学生能深入理解乡土文化,青少年则获得陪伴与引导,这是精神与行动的双重传承。”

座谈会一结束,返乡大学生立即响应活动号召,走进困境青少年家庭,通过入户交流倾听孩子们的心声,并为他们送去文体用品等,实现“微心愿”。有一些结对小组在青山竹编非遗文化馆共同制作竹编作品,体验本土非遗手工艺的魅力;参观刘少奇天华调查旧址,重温“实事求是、躬身调研”的红色精神。还有一些大学生与青少年通过户外运动和团队协作,进一步拉近距离、增进情感。返乡大学生感慨:“孩子们制作竹编时的专注和参观红色旧址时的触动,让我感受到帮扶的真正意义——不仅是给予,更是共同成长。”一名困境青少年也表示感到非常充实、快乐。

构建长效机制:打造可持续帮扶模式

下一步,青山铺镇团委将以“教育帮扶十个一”为基础,建立常态化结对机制,联动学校、企业及社会资源,为困境青少年提供学业辅导、心理关怀等持续支持。同时,结合本地非遗技艺和红色文化资源,探索“文化传承+青年成长”的特色路径,助力乡村人才振兴。

“从寒假试点到五四全域推广,我们见证了青年与乡村的‘双向奔赴’。这项活动将持续深化,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让更多青年在家乡建设中实现价值。”团县委负责人表示。

【作者:杨源】 【编辑:王倩】
星沙时报,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举报
关键词:
时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星沙时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