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稻开镰,田间奏响“丰收曲”
田间奏响“丰收曲”
长沙县福临镇2万余亩早稻开镰收割,预计本月底完成早稻收割和晚稻种植
星沙时报7月4日讯(记者 周汝洁)盛夏时节,骄阳似火。近日,走进长沙县福临镇高标准农田区域,暖风拂动沉甸甸的稻穗,涌起阵阵稻浪。趁着天气晴好,农户们抓准时机开镰收割,田间地头一派丰收的繁忙景象。
今年,福临镇坚决扛牢粮食安全生产责任,将粮食安全作为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抓实抓细,在保障粮食种植面积的同时,着力提升粮食种植品质,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6.42万亩,其中早稻种植面积2万余亩,全年粮食总产量预计达2.93万吨。
万亩良田绘丰景
伴随着“轰隆隆”声响起,福临铺社区种植大户周永恒驾驶着收割机,开足马力,在稻田里来回穿梭,机械驶过处,一茬茬稻谷卷入收割机滚轮中,金灿灿的稻穗被切割、脱粒,新割的稻秆散发着清新的气息。
“今年的早稻颗粒饱满,产量比去年有所提高,平均每亩湿谷的产量预计能达到1000斤左右。”不一会儿,收割机就把转运车装得满满当当。周永恒介绍,他种植的900亩早稻已陆续进入收割期,得益于选用优质早稻种子,以及高标准农田建设,今年的早稻的结实率更高,籽粒更饱满,亩均增产预计50公斤以上,增收15%左右。
目前,周永恒凭借着3台收割机高效作业,平均每日可完成90亩早稻的收割工作,且配备的3套烘干设备能够将当天收割的稻谷及时进行烘干处理,确保粮食安全储存。
“稻谷烘干后,也不需要愁销路了。”周永恒笑着说。今年,福临镇与中储粮长沙库、神农种业、隆平好粮、长康实业4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依托“订单农业”模式,从源头锁定稻谷销路,既保障了农民售粮渠道畅通,又提升了种粮收益,让农户吃下“定心丸”,实现“好田有人种,好粮有人收,好米有人买”的目标。
多措保障助粮安
在孙家桥村的晚稻室外育苗田中,一盘盘绿油油的秧苗整齐地排列,在阳光照耀下,生机盎然。村民们正在忙着拔秧苗,将其运送到需要移栽的田里,为晚稻丰收开好头、起好步。
“我们一边收割早稻,一边及时移栽晚稻,实现早稻收割与晚稻种植的无缝对接。”种植大户汤频介绍,今年他种植了1500亩双季稻,早稻收割完的第二天,便开始稻田新一轮的翻耕。预计7月底全面完成早稻收割和晚稻种植。
“双抢”工作的顺利进行,离不开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保障举措。为有效保障了粮食生产安全,去年,福临镇新建设高标准农田4300亩,优化了原有耕种条件,实现“田成方、地成块、路相通、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
此外,在开镰收割之前,福临镇便对接农机合作社或跨区域引进农机,并组织技术人员进行检修,确保每一块稻田都能及时收割、播种;农技人员深入田间,进行“一对一”技术帮扶,指导病虫害防治、晚稻育秧、减损收割等;协调农资企业、经销商提前储备物资,保障农资供应;提前检修水利设施,保障农田排灌畅通,并合理调配水资源,满足插秧灌溉需求,为全年粮食丰产丰收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