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潮奔涌,星“业”璀璨

重器擎天共举旌,云车智驾向新行。

星沙欲揽银河灿,更借嘉辰照历程。

新潮奔涌 星“业”璀璨

长沙县加快构建“358”现代化产业体系,全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

◎星沙时报记者 龙慧玲

长沙县,举足轻重的产业高地,动能澎湃的发展热土。

在这里,三一集团、山河智能、铁建重工等“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共同书写“中国智造”的硬核诗篇。

在这里,汽车产业重塑智能生态,走上弯道超车“新”赛道;会展经济在浏阳河畔风生水起,掀起“在星沙,会世界”的热潮。

长沙县加快构建“358”现代化产业体系,全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图为星沙全景。艾哲文 摄

数控磨床集群跻身“国家队”的铿锵、低空物流航线的嗡鸣,与大型商业体的人声熙攘交相应和,一起奏响县域产业发展的动人协奏曲。

以占全省0.8%的面积,为全省贡献4.3%的GDP,综合实力稳居全国百强县前五……“十四五”以来,作为中部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长沙县始终把产业作为立县之本、强县之基,突出工业为先、制造为本,一路向“新”而行,加快构建“358”现代化产业体系,全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

转型升级 焕发传统产业“新”生机

产业兴则城市兴,产业强则城市强。

进入“十四五”,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和日益激烈的区域竞争,而立之年的星沙,传统王牌产业迎来了转型爬坡的“阵痛期”,如何破局突围?星沙的答案是,着力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向“新”破茧!

打好工程机械产业保卫战——

全球最长臂架泵车、全球最大竖井掘进机、全球最大直径盾构机……诸多高端制造产品从星沙出发,问鼎国内市场、抢滩海外市场。

铁建重工超大直径盾构机“江海号”在长沙县下线。长沙县市场监管局供图

2024年,县区工程机械产业逆势突围,凭借海外市场的强劲支撑,实现累计出口额高达99.93亿元,同比激增47.7%,强力托举长沙与美国伊利诺伊州、日本东京并肩,共同构成全球工程机械产业的“世界三极”。

打好汽车产业攻坚战——

“9个月,燃油厂变身新能源灯塔!”2023年,广汽埃安长沙工厂砸40亿改造旧厂区,搭建全球新能源汽车唯一的“灯塔工厂”。

应对汽车产业百年变局,县区果断换赛道,紧跟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推动传统车企转型,开辟“第二增长曲线”。

全力以赴推进以大众新能源、广汽埃安等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整车项目建设,以索恩格电动系统、博世汽车部件热管理系统和集成式电驱动系统等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链核心项目建设。当前,县区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已实现“链升链”,新能源化进程加速,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49.3%,占比达55%。

打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壮大战——

创新推出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融合应用“揭榜挂帅”机制,四年来,立项27个项目,成功打造18个全国领先的高端装备+数字孪生+区块链等应用场景,其中7个项目荣获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等国家级、省级荣誉。

动能转换 澎湃新兴产业“新”势能

天下之事,非新无以为进。

二次创业的新征程上,除了让传统产业“老树长新芽”,星沙还注重澎湃新势能,让新兴产业“新苗成大树”。

浏河之畔,长沙国际会展中心和长沙国际会议中心隔街相望、并肩而立。仅2024年,这里举办的各类展会数量占长沙市的23.62%,收入占全市展览总收入的49.54%。同年,全县新增注册会展市场主体20家,一年时间会展市场主体激增31.7%。

第四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在星沙举行。谭园 摄

中非经贸博览会、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会……一个个规格高、规模大的展会落地星沙举办,既让世界了解星沙,也让星沙深度奔向世界。

今年6月,第四届中非经贸博览会咖啡产业推介暨项目签约活动成功举办,一批重点咖啡产业项目集中落户,又一个百亿产业在这里蓄势待发。

新兴产业是拼经济、谋长远的重头戏,围绕后劲大、推力强的新兴产业落子布局,各地竞相发力冲刺,必须快人一步,方能抢占先机。

而这样的速度,体现在长沙县新兴产业培育的方方面面。

宣布率先建设国内首个全量感知多源融合低空智联网、发力建设民用无人机产业第一城、成立湖南首支无人机航空应急救援队……越来越多的典型应用场景落地,加速形成低空经济产业集聚,助力星沙低空经济“振翅高飞”。

做大生命健康产业、发展智能建造产业、激发数字经济新动能……如今的星沙大地,一大批新兴产业正如春笋般快速拔节生长,蓄势长成郁郁葱葱的产业森林。

前瞻布局 锚定未来产业“新”赛道

未来产业塑造产业未来。

星沙是全国较早布局未来产业的县域之一。凭借国家战略位势跃升、科创资源丰富、产业体系完备和应用场景广阔的优势,未来产业在星沙拥有广阔的成长发展空间。

长沙经开区人工智能科创园。舒展 摄

今年,长沙经开区正式获批湖南省人工智能产业园(长沙经开),明确“以先进制造业应用场景驱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的定位,力争到2027年引进20家AI头部企业、培育50家高新技术企业、打造50个标杆应用场景、超百个上下游生态。

当前,从国科微芯片到三一重工的“智造大脑”,从中科曙光的融合型智算中心到西安交大的钱学森创新平台,一张完整的AI生态版图已然铺陈开来。

作为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结合的最佳载体之一,机器人,也是园区重点布局的未来产业。蓝思科技联合国内顶尖智元机器人,共同投资设立“智启未来”公司,目标直指打造集“研发-制造-展示-创业-服务”为一体的中国最大人形机器人产业集群;AIoT独角兽企业特斯联计划总投资11.5亿元,在此建设其全球创新研发总部暨AGI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基地,强势抢占通用人工智能新赛道。

立足今日之优势,更要赢得明日之竞争。传统产业跃迁、新兴产业聚势、未来产业谋远,不断擦亮“产业”这个最耀眼的城市IP,星沙新潮奔涌,大步向前。

“十四五”县区产业发展大事件

1.2021年9月,长沙县成为全国首个以“县”入选国家级“两业融合”试点城市。

2.2021年10月,总投资约80亿元的上汽大众新能源车项目开工。

3.2022年3月,博世长沙成为湖南本土首家荣获“灯塔工厂”称号企业;同年10月11日,三一18号工厂获评世界级“灯塔工厂”。

4.2022年12月,大陆集团全球首个5G数字化超级工厂在长沙经开区启用。

5.2023年9月,省发展改革委公布了第一批湖南省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区名单,自贸临空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区榜上有名。

6.2023年11月,全球新能源汽车头部企业广汽埃安长沙分公司建设项目在长沙经开区开工。

7.2024年9月,长沙县数控磨床产业集群入选工信部2024年度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

8.2024年12月,长沙县率先建设国内首个全量感知多源融合低空智联网。

9.2025年5月,长沙县成功入选2025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立项名单。

10.2025年6月,第四届中非经贸博览会咖啡产业推介暨项目签约活动在长沙县成功举办,现场签约优质咖啡产业项目7个。



百强智涌倚和风,利盾传奇松雅红。

新列宿光摇紫汉,星沙浪起竞天工。

科技赋能 星“创”未来

长沙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星沙时报记者 杨源

星沙大地,创新已然成为最鲜明的底色。

在2024年度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市名单中,长沙县位列第4位,较2023年上升一位,稳居中西部第一。

图为大美星沙。章帝 摄

硬核的成果,跃升的数据,勾勒出长沙县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壮阔图景。“十四五”以来,长沙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主动融入长沙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建设布局,加快推进科技强县建设,全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从全球工程机械巨擘的“钢铁森林”,到松雅湖畔的“数字涟漪”;从大力实施“4710”创新跃升行动,到“两城一湾一基地”重构区域创新生态,星沙,正构建起协同创新矩阵,书写着全链产业新质赋能、全域科创“新”潮迭起的精彩答卷。

活力涌流 创新主体动能澎湃

7月1日,全长873米的成渝中线高铁伍家湾隧道项目贯通。长沙经开区企业湖南蓝海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掘进支护一体机组大显身手,成为推进工程进度的利器。

在成渝中线高铁伍家湾隧道项目中,蓝海智能装备自主研发生产的掘进支护一体机组大显身手,成为推进工程进度的利器。杨源 摄

“这台装备完全由我们自主研发,目前在全国隧道施工装备中处于领先地位。”蓝海智能副总经理冯怀介绍,掘进支护一体机组集合了掘进开挖、支护、喷浆、拱架安装、锚杆作业等功能,是自主研发的拳头产品,可开展隧道全循环施工,让隧道掘进、喷浆支护、出渣实现平行作业,一个施工循环最快可8小时完成。

在科技创新的大潮中,星沙企业挑大梁、唱主角的作用日益凸显。

如何培育更多“硬科技”企业,推动更多技术含量高、创新能力强、成长空间大的企业投身科技创新,长沙县持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激发企业创新内生动力,加速构建“铺天盖地”“顶天立地”的科技企业集群。

着力实施高质量创新主体培育行动,按照“分类指导、梯次培育、重点突破”的思路,长沙县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科技上市企业-科技领军企业”五级梯次培育库。

如今,星沙正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3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150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33家,位居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市第4位。

平台赋能 创新成果加速转化

在县区,“工程机械之都”深厚的产业积累,成为企业创新的动力之源。

今年5月21日,斯泰兰蒂斯长沙研发中心正式布局长沙经开区,聚焦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技术,年投入超1亿元,汇聚2000名高端研发人才,带动上下游投资将超10亿元。

5月21日,斯泰兰蒂斯长沙研发中心启动暨首届汽车生态技术峰会在长沙经开区举办。曾诗怡 摄

“看中了星沙完整的汽车产业链和丰富的人才资源。”斯泰兰蒂斯集团全球执行总裁奥利弗介绍,目前,整车集成实验室及对标实验室已投入使用,针对十余款海外车型进行研发测试,真正实现“长沙研发,全球应用”。

同样瞄准县区先进制造业集群产业优势,麦格米特全球研发中心去年落地长沙经开区,建设了测试楼及研发生产大楼,占地面积达200余亩,一年多时间,研发团队成员1200人,致力于电力电子部件软件开发测试,打造华中最大测试实验室,力争全球领先。

一个个科创大平台不断建设完善,成为促进“两链”融合、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载体和加速器,也将为长沙县抢占科技制高点、催生高新技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供关键支撑和发展动能。

这些年,长沙县着力培育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共建新型研发机构,打造国家级、省级孵化器和众创空间,“两城一湾一基地”加快建设,成功引进西安交大钱学森产业创新中心、湖南大学产业发展研究中心等一批高能级研发中心(总部)。中伟全球科创中心等纳入长沙市2024年十个重大科技创新项目清单。2024年,全县新增市级以上科技研发平台83家,新增企业研发中心16家。

以创新平台为支撑,星沙正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奋力将科技创新的“最大潜力、最大优势”变为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关键胜势”。

厚植沃土 创新之树枝繁叶茂

走进长沙苗朵夏彤智能技术有限公司,一款款工程机械零部件被整齐排列,经过创新设计后,变得结实耐磨……2024年,湖南大学博士何海涛拉起创业团队,投身县区制造业沃土之中,企业短短一年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以“硬核科技”为工程机械行业补链强链、降本增效提供新路径。

长沙苗朵夏彤智能技术有限公司以“硬核科技”为工程机械行业补链强链、降本增效提供新路径。舒展 摄

如今,星沙积极构建创新生态,厚植新质生产力发展沃土,科技创新这一关键变量已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增量。

长沙县先后出台《长沙县“科技创新提升行动”2025年工作方案》《长沙县科技创新赋能攻坚实施方案》《长沙县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十大行动方案》,分解重点任务,推进全球研发中心城市集聚区建设,全域布局、整体推进科产深度融合。

围绕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总体布局,优化顶层设计,强化系统思维,紧扣县区“358”产业体系,大力实施“4710”创新跃升行动,在项目、平台、人才等方面构建覆盖科技工作全领域、科技创新全链条、科技资源全要素的新机制。

在“阳光雨露”滋养下,一批科技成果加速嵌入产业链供应链,不断为长沙县重点产业赋能,促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星沙,正用科技创新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释放更加澎湃的发展动能。

“十四五”县区科技创新大事件

1.2022年1月,湖南道依茨新一代D09发动机下线仪式在长沙经开区三一产业园举行。

2.2022年5月,《长沙县松雅湖生态新城总体规划》正式出炉,将建设松雅湖智算中心、海创中心,全力打造产业科创的策源地。

3.2023年4月,长沙黄花综保区瑞德体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首批用于研发的人肝微粒体顺利报关并正式入区,标志着长沙黄花综保区率先全省实现保税研发业务“零突破”。

4.,2023年5月,长沙县正式入选第二批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名单。

5.2023年10月,铁建重工自主研制的直径8.61米盾构机主轴承在星沙下线,为全球直径最大、单体最重、承载最高的整体式盾构机主轴承。

6.2024年2月,麦格米特全球研发中心在长沙经开区正式揭牌启用。

7.2024年9月,铁建重工超大直径盾构机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荣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同月,钠能时代总部暨产业化基地项目落户长沙经开区。

8.2024年11月,中南大学、长沙经开区管委会、三一集团联合打造的“中南·三一科技城全球AI数实融合产业科创基地”正式发布并签约。

9.2025年2月,《长沙县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十大行动方案》正式发布。

10.2025年5月,世界500强斯泰兰蒂斯集团在长沙经开区启动研发中心。

【作者:龙慧玲 杨源】 【编辑:朱波】
星沙时报,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举报
关键词:
时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星沙时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