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报头条丨破壁行动!长沙县把国赛级实验室“搬”进乡村,少年秒变“科创达人”​

点亮科学梦 星沙少年强

截至目前,全县师生共斩获国家级科创荣誉33项、发明专利95件,城乡实验室100%覆盖

◎星沙时报记者 刘洋 文雅丽 通讯员 覃仕娟

星火8月,长沙县教育捷报频传——在浙江诸暨落幕的第二十六届全国中小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中,长沙县第一中学黎佳勇、南雅星沙实验小学张博雅双双斩获“创新之星”奖(全国一等奖)。

第二十六届全国中小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中,长沙县学子斩获两个全国一等奖。长沙市南雅星沙实验小学供图

这份盛夏的“科创礼单”,恰是长沙县以全国首个县级“青少年科学创新教育中心”为引擎,全域浇灌科学沃土结出的最新硕果。

全国首创中心

打破城乡资源壁垒

时间回溯至2025年4月26日。第46届湖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现场,全国首个县级“青少年科学创新教育中心”在长沙县正式揭牌。该中心首创“小初高一体化”拔尖人才培育模式,聚焦科学观念、探究实践与责任意识三大维度,打造人工智能融合创新教育示范区。通过共享课程、师资与实验室资源,中心将县城名校的科创“星火”引向乡村,推动城乡教育从“点上开花”迈向“全域结果”

“长沙县青少年科学创新教育中心”揭牌。县教育局供图

支撑这一创举的,是长沙县深厚的科创根基。作为全国百强县教育综合指数排名第一的“优等生”,长沙县第一中学已累计获国际奖项9项、国家级及省级奖项413项,其“全国人工智能科普示范基地”“小平科技创新实验室”等硬核资质,为中心提供了可复制的“星沙经验”。

多元实践场景

科学种子撒向田间

中心揭牌仅三个月,科创“雨露”已润泽星沙全域。2025年7月26日,“点亮科学梦·星沙少年强”暑期送科普下乡活动收官,300名乡村青少年走进廖家祠堂水厂探秘净水工艺,在航空科技中心组装飞机模型,于生命科学课提取香蕉DNA,蓝天救援队现场演示心肺复苏,3D打印笔创作航模,科普密室逃脱融合物理化学谜题……“理论+实践”双线课程,让乡村孩子亲手触碰前沿科技。

“科创教育不是少数人的‘特权’,而是每个孩子的‘必修课’。”长沙县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强调。政府主导的“五好”教育工程,正通过科技活动周、创客节、院士进校园、科普大篷车等多元渠道,把“移动实验室”送到田间地头

常梓涵年仅11岁,已在各类科技竞赛中累计获奖20余项。长沙市松雅湖第二小学供图

“星少年”集体绽放

闪耀国家级赛场

体系化培育催生“星少年”集体绽放。除本次全国信息素养大赛双一等奖外,长沙县第一中学创客团队近七年累计获国家级奖项23项,11岁的常梓涵成为2025年湖南省、长沙市“双料新时代好少年”,20余项科技竞赛奖见证其探索足迹;百熙教育集团学子更在县级创新大赛中狂揽147项大奖,从“绿智行智慧斑马线”到“微风发电广告灯”,童真创意解决实际问题

长沙县第一中学开设人工智能创客班、AI机器人班,获评全国人工智能科普示范基地、全国创新教育基地校。长沙县第一中学供图

截至今年8月,全县师生共斩获国家级科创荣誉33项、发明专利95件。这张亮眼“成绩单”背后,是1469名科学教师、100%达标的城乡实验室、6大创客空间构筑的坚实底座。

从全国首创的县级科创中心,到暑期深入乡村的科普专列;从城乡共享的资源网络,到国家级赛场的少年英姿——长沙县正以最大力度践行“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承诺。随着三年全域科普计划的推进,更多“科技之花”将在星沙沃土绽放,为创新强国梦积蓄新生力量。

【作者:文雅丽】 【编辑:朱波】
星沙时报,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举报
关键词:
时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星沙时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