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设施提档 老人幸福升级

环境设施提档

老人幸福升级

长沙县青山铺镇依托敬老院打造舒适养老环境,用“贴心服务”与“健康餐桌”托起幸福晚年

◎星沙时报记者 杨源

“现在就算下雨天,我也能在长廊里和老伙计们打扑克,再也不用担心路滑摔跤了!”近日,在青山铺镇敬老院,80岁的童爷爷指着脚下的防滑设施,眼角满是笑意。

老人们在食堂享用敬老院精心搭配的健康餐食。均为杨源 摄

今年来,青山铺镇聚焦辖区老年人养老需求,依托青山铺敬老院,在硬件提质、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及健康食堂建设等方面创新发力,对整体居住环境进行了全面的适老化改造,为老人们打造了一个安全、舒适、健康的养老家园。

“点单式”服务把温暖送到家门口

“以前总担心父母独自在家没人照顾,现在在手机上点一点,助浴、送餐服务就上门了,太方便了!”这是家住洪河村的村民对青山铺镇敬老院居家养老服务的由衷赞叹。

作为长沙县首批转型升级的区域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青山铺镇敬老院打破“围墙限制”,构建起以敬老院为核心、辐射四村一社区的“一中心多站点”服务网络。

通过“长沙市智慧民政”小程序,老人或其子女可轻松预约助餐、助医、助洁、助浴、助急、助行等“六助”服务,像点外卖一样便捷高效。

青山铺镇敬老院打破“围墙限制”,老人或其子女可通过手机,像点外卖一样预约上门养老服务。

去年9月,赛头村的张娭毑夫妇意外摔伤后,家人通过小程序下单,敬老院迅速派遣专业团队上门提供换药、陪同就医等服务,解了燃眉之急。

更暖心的是,这里有一支“带不走”的本土护理队伍。敬老院面向全镇招募留守妇女,经系统培训、考核后持证上岗。52岁的李大姐就是其中一员,如今她每月能稳定收入1500元,既能照顾家庭,又能为周边高龄、失能老人提供专业照护。这支队伍不仅解决了农村养老“专业人才下不去、留不住”的难题,更用“熟人服务”拉近了与老人的距离,让居家养老更有温度。

截至今年8月,敬老院已累计为周边散居老人提供上门服务超3000次,让“老有所养”的承诺延伸到乡村的每一个角落。

从“吃得饱”到“吃得好”守护舌尖上的健康

“现在的饭菜清淡爽口,吃着舒服,血压都稳定多了!”78岁的周爷爷每天早餐后都会去食堂的“营养健康角”测血压,言语间满是对食堂的认可。

针对老人90%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特点,敬老院精准聚焦“减油减盐”,打造营养健康食堂。

敬老院对食堂、进行了全面的适老化改造。

在制度上,修订《营养配餐制度》《食材采购规范》等规章,将“减油减盐”融入从采购到制作的全流程。在硬件上,食堂从装饰装修、餐桌座椅、灯光配置等进行了升级,让老人就餐更安全舒适;“营养健康角”里的体重秤、电子血压仪,成了老人日常健康监测的“好帮手”。

在膳食服务上,食堂更是下足了功夫。菜品安排以清淡为主,每人每天烹饪用油量从50克降至30克,用盐量从5克减至3克左右,对患特定疾病的老人,还会根据病情提供个性化方案。同时,通过意见箱、院民大会等渠道收集反馈,在健康与口感间找到平衡。“一开始我还有点不适应口味,但现在感觉吃得健康,身体也更轻快了。”72岁的李爹爹表示。

走进食堂,墙上的一周营养食谱清晰醒目:周一清蒸肉饼、红薯汤粉,周二甜萝卜蒸肉、排骨炖冬瓜……紧邻厨房的食品留样专柜,让每一餐都可追溯。这里的“小餐桌”,真正托起了老人的“大健康”。

从“上门服务”的便捷贴心,到“健康食堂”的营养守护,青山铺镇敬老院用“开门办院”的理念和“以老为本”的初心,成功实现了农村养老服务从“单一供养”向“综合服务”的跨越式发展,乡村养老服务网越织越密。在这里,老人们不仅能安享“老有所养、老有所医”的保障,更能感受“老有所乐、老有所安”的幸福。

【作者:杨源】 【编辑:蒋亦子】
星沙时报,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举报
关键词:
时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星沙时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