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星沙丨月经“迷路”代谢“跑偏”,警惕多囊“缠上你”

文/金浪 李丹

月经长期不规律、体毛浓密、痘痘频发、体重莫名增加且难以控制、备孕之路屡屡受阻……别大意,这可能是“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在作怪!

近日,记者走访长沙市中医医院(长沙市第八医院)内分泌科门诊了解到,近年来,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明显增多,其典型症状包括月经紊乱、多毛、肥胖、痤疮、黑棘皮、不孕等。

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涂晶指出,多囊卵巢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及代谢紊乱性疾病,虽然临床表现多样,病因较为复杂,但通过早期诊断、综合管理和定期监测,可以有效控制症状,预防远期并发症的发生,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患病常常悄无声息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育龄期女性面临的健康挑战日益增多,多囊卵巢综合征就是其中之一。”涂晶介绍,临床数据显示,在育龄女性中,多囊的发病率在6%~20%,这意味着每10~20位育龄女性里,就至少有1个人受到多囊的困扰。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导致的常见的女性生殖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且多发于育龄期妇女。涂晶解释,正常育龄女性每月都会排出一枚成熟的卵子,但如果出现体内激素水平失衡,就会导致卵泡发育受阻,无法正常成熟并排出。

经超声检查,可发现这些患者的卵巢体积往往大于正常,卵泡数目增多,但直径仅2~9毫米,无成熟卵泡。多囊卵巢是超声检查对卵巢形态的一种描述,并非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所特有或必须的表现。

涂晶强调,多囊的发生往往是悄无声息的,初期可能只是月经失去了规律。部分没有生育需求的女性甚至觉得可以避免每月的“麻烦时期”,对月经不规律置之不理。

但实际上,多囊卵巢综合征危害不容小觑:它可能引发糖代谢紊乱,如果不加以控制,会逐渐发展为糖耐量异常甚至2型糖尿病。同时,多囊患者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的风险也高于普通孕妇。此外,它还是造成不孕的重要因素,是心脑血管疾病、子宫内膜癌的高危因素,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患者临床表现多样

“多囊卵巢综合征目前病因不清楚,它主要表现为代谢和生殖内分泌功能紊乱。同时存在胰岛素抵抗和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功能异常。因此,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可因为不同目的或临床表现就诊不同科室。”涂晶表示,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因人而异,并非所有患者都具备典型症状,需结合病史、体查、实验室检查和超声等综合判断。

一般有哪些情况可以判定可能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涂晶介绍,月经异常是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最主要的症状,患者常表现为月经异常(月经周期<21天或≥35天以及1年内<8个月经周期)、量少或闭经(停经时间超过3个以往月经周期或≥6个月)及不规则子宫出血。

多囊卵巢综合征会导致卵泡生长发育异常,往往会导致排卵障碍,是75%育龄期女性无排卵性不孕的原因。在雄激素的作用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皮脂分泌旺盛,痤疮好发于面部中下1/3,同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多毛,常在上唇部、下颌部、前胸、下腹部等部位出现异常毛发。

同时,因胰岛素抵抗30%~60%以上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肥胖,且以腹型肥胖为主,同时常见于颈部、腋窝、腹股沟处皮肤出现绒毛状角化过度及灰棕色色素沉着,称为黑棘皮病。

及时干预控制病情

“一旦出现月经推迟、月经量的减少等情况,务必尽早就诊,接受专业评估和对症治疗。”涂晶说,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治疗是一个综合管理的过程,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等治疗,二者相辅相成。

生活方式干预是基础,包括饮食、运动和行为调整等方面。饮食干预指对饮食的合理控制和搭配,做到规律饮食,不吃或少吃零食;减少精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用粗粮代替精粮;增加纤维食物,如豆类、各种叶菜等。运动干预不仅适用于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对于非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同样有益。

值得一提的是,临床上有1/3的患者是“瘦多囊”。对于这一部分患者来说,不再是控制饮食和减重,更重要的是要增加肌肉含量。“即使体重数字上变化不大,但肌肉占比增加了,脂肪减掉了,脂代谢得到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也就能被管理得更好了。”涂晶表示,行为干预则包括戒烟限酒和心理调整,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以及巩固饮食及运动疗法的效果,防止体重反弹。

涂晶强调,生活方式干预虽是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一线治疗方式,但患者仍需坚持定期复诊,在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调理,动态监测病情变化。只有通过长期、科学的综合管理,才能有效控制症状,降低远期并发症风险,让患者更好地回归正常生活。

【作者:李丹】 【编辑:蒋亦子】
星沙时报,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举报
关键词:
时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星沙时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