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她”力量温暖基层治理每个角落
◎星沙时报记者 宋彬彬 通讯员 栗稳
“我愿意参加,没关系!”在长沙县泉塘街道,这样铿锵有力的巾帼之声正成为基层治理的最美和音。近年来,一支支党群巾帼志愿团队活跃在社区一线,她们以柔肩担重任,用“她”力量书写新时代基层治理的精彩篇章,成为推动长沙县高质量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半边天”。
精心培育亲子情,巾帼筑梦幸福家
“小蚂蚁爬呀爬,爬到哪里去呢?”每周一清晨,泉睿社区中国铁建国际城小区“巾帼志愿阳光站”童声阵阵。老人带着小朋友们围坐一圈,跟着巾帼党员志愿者陈晓艳做手指操。孩子们亮晶晶的眼睛里,映照着这位党员志愿者四年如一日的坚守。
该小区作为泉塘街道最大的居民小区,常住人口达1.6万人,其中很大一部分为铁建重工等企业职工家庭。针对这一特点,社区党支部创新实施“红色物业+志愿服务”模式,组建了包括巾帼志愿服务队在内的6支专业志愿服务队伍,实现精准化民生服务。
亲子早教从最初5个家庭的读书会,到如今的多个班级、上百组家庭参与,陈晓艳用专业改变了居民的早教观念。“亲子互动才是最好的早教。”她总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在她的带动下,社区早教从“教认字”变成了“玩中学”。
“阿姨,今天讲什么故事呀?”图书室里,孩子们围着张莉花雀跃不已。每周的故事会时间,这位巾帼志愿者总是变着花样带孩子们遨游书海。在社区党支部的支持下,这个由架空层改造的图书室已成为小区最热闹的角落,书架间洋溢的欢声笑语,见证着巾帼志愿者用书香串起的邻里温情。
“看着孩子们眼里的光,所有的付出都值得。”张莉花抚摸着故事书笑着说。在这个被居民亲切称为“巾帼志愿阳光站”的空间里,亲子阅读、手工课堂等活动轮番上演。来自天南地北的新市民家庭在这里找到了归属感,原本陌生的邻居成了相约读书的伙伴。一支红马甲队伍,正用书香笔墨绘就着“此心安处是吾乡”的社区新图景。
暖心守护夕阳红,巾帼如同亲儿女
“我老伴的半边身体不能动了!”家住泉韵社区海德公元小区的周叙明紧急拨打唯爱社工、巾帼党员志愿者周庆的电话,向其求助。
周叙明、覃忠贤夫妇今年67岁,来自湘西土家族,覃忠贤老人患有帕金森,周叙明患有糖尿病,儿子在外省工作。为此,小区巾帼志愿服务队将夫妇俩及另外21户高龄独居、患病失能等群体列为重点帮扶对象,让每位老人都能享受到贴心服务。
放下电话后,周庆迅速跑向老人家中,当机立断驾车将覃忠贤送医,途中还联系同事粟娜前往医院支援。“幸亏送医及时,否则后果严重。”医生的话让人后怕。周庆和粟娜全程陪护,垫付医药费,覃忠贤握着周庆的手不断地道谢:“谢谢你们。”
在小区,像周庆这样的巾帼志愿者有120余名。她们以真情换真心,让老人们感受到生活在泉塘的浓浓暖意。
海德公元作为万人大小区,老年群体理发难问题突出。巾帼志愿者孟红云主动当起了“流动理发师”,只要一个电话,她就背着工具包上门服务且从不收费。三年来,她的足迹遍布小区各个楼栋,累计为老人义务理发500余次。
更令人感动的是,孟红云与李金美、张晓玲、康玲、党员梁康群等志愿者组成“银发关爱小组”,将服务延伸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代购生活物品、打扫卫生、陪医送药……每逢老人生日,她们还会带着食材上门,为老人做一桌家乡菜庆生。90岁高龄的黄德群老人常说:“这些志愿者啊,不似亲人胜似亲人!”
用心治理社区事,巾帼担当绽芳华
“小区不但改造得好,管理更到位!”走进阳高社区长沙电力职院家属楼小区,居民们纷纷称赞。这份成效,离不开巾帼志愿者的付出。
70岁的梁梅香是位有44年党龄的老党员,退休前在学校财务科工作。2021年,这位充满正能量、有热心的老党员被推选为离退休党支部副书记。
在小区改造期间,面对千头万绪的工作,她带领其他女党员志愿者冲锋在前:做好日常巡查,督促工程质量;改造完成后,她又组织大家参与维护工作。在她看来,女性力量将为小区治理注入人文温度,补齐治理短板。
泉星社区楚天雅郡小区的变化,党支部书记龙腾深有体会。从“活动阵地少”到“电动车棚不足”,她总能精准捕捉居民需求并迅速推动解决。作为女书记,她以细腻的观察力和高效的执行力,让社区治理更贴心。
泉星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社工、党员梁莎则是居民心中的“暖心人”。一次,78岁的空巢老人彭泽纯在一家饭店门口不慎摔倒后,因赔偿问题与店家产生分歧。关键时刻,老人立刻拨打梁莎的电话,向她求助。梁莎迅速介入调解,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很快促成双方达成和解,圆满化解了这起纠纷。平日里,梁莎还定期上门探访高龄、独居老人,谁家有困难,总爱找她帮忙。“梁莎就像自家闺女一样。”老人们常这样说。
这些巾帼志愿者中有党员也有普通居民,他们每天穿梭于小区,从亲子教育到调解邻里纠纷,从关爱独居老人到组织文艺活动,总能在居民需要时及时出现;她们是社区治理的“柔性力量”,用细腻的洞察化解矛盾,用温暖的行动传递关怀,让小区更和谐,让社区更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