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战“秋老虎” 守护城市绿意

迎战“秋老虎” 守护城市绿意

长沙县园林人用汗水和智慧让星沙绿意在高温中持续绽放,为“城乡品质提档年”注入生态活力

◎星沙时报记者 杨欣雨 通讯员 邵昀珞

虽已入秋,但长沙县仍持续高温。烈日炙烤下,长沙县国展路的行道树却绿意盎然——绿化智能洒水车驶过,水柱精准滋养树根;行道树旁的滴灌袋缓缓渗水,为树木输送 “营养剂”;喜阴植物上方,遮阳网撑起一片“清凉伞”……

高温天气以来,长沙县城管局园林绿化维护中心带领各养护公司亮出“组合拳”,以“绣花精神”做好精细化维护,让星沙的绿意在高温中持续绽放,为“城乡品质提档年”注入生态活力

绿化智能洒水车驶过,水柱精准滋养灌木根部。均为杨欣雨 摄

智能洒水车

指尖操控的 “灌溉能手”

“以前三伏天跟车浇水,人工抱管调整喷头,汗流浃背不说,还容易中暑。现在坐在空调车里,指尖动一动就能搞定!” 环境服务公司相关负责人唐皓指着眼前的绿化智能洒水车,向记者展示它的 “过人之处”。

这辆经过改装的洒水车,车顶配备4个可灵活调节的喷水泵,司机还能精准控制水柱的角度、范围和形状——浇灌行道树时,水柱聚成“水枪”直抵树根,确保水分深渗20厘米;浇灌灌木时,水柱又化作 “细雨” 均匀洒落,让每片叶子都能喝到水

水车司机何俊正在对作业前的车辆进行设备调试。

“以前只有2个喷水炮作业,8小时最多浇8到9车水;现在有3个喷水炮同时开工,40分钟内就能完成一车水的浇灌,一天能浇14车水,效率翻了近一倍!”唐皓边说边拿出取量器插入土中,土壤湿度数据印证着智能浇灌的成效。

而在技术设备升级之外,管理层面的数字化赋能更让抗旱工作有了 “智慧大脑”。唐皓介绍,他们还引进了左岸环境夏季抗旱管理数字驾驶舱系统,“打开系统就能看到近7天重点区域检查次数、风险发现与解决情况,还有现存抗旱植物风险点的详细记录,像给抗旱工作装了‘监控眼’。”

更便捷的是,系统能同步实现抗旱工作、品质检查、资产检查、安全检查、药物检查、补栽检查等多项功能,工作人员在现场通过实时定位、拍摄照片,就能完成效果评价与问题上报,“发现问题及时安排复查,让抗旱从‘被动应对’变成‘主动预判’。”

打开智能检测系统就能看到近7天重点区域检查次数、风险发现与解决情况,像给抗旱工作装了“监控”。

创意滴灌袋

低成本的 “营养输送管”

在国展路的行道树底部,一圈圈挂在树干背面的蓝色编织袋分外显眼,这便是长沙县园林人 “接地气” 的抗旱巧思——改良版滴灌袋。

“今年的滴灌袋换成了普通肥料袋,里面加了防水膜,既保留了滴灌功能,成本还降了一半。” 唐皓笑着介绍,“而且我们在带子上扎了小孔,水流能缓缓下渗,挂在树背面还能减少蒸发,一举多得!

在国展路的行道树底部,一圈圈挂在树干背面的蓝色编织袋分外显眼。

更贴心的是,滴灌袋里不只有水,还添加了“园动力”等肥料药剂。“就像给树木喝‘营养液’,既能解渴又能补营养。” 园林工人李师傅介绍,他们每周一早8时开始灌水,2-3小时内就能让水分和养分渗透到树根深处,“你看这树叶绿油油的,就知道这法子管用!”

小小滴灌袋的改良,藏着长沙县园林人对细节的极致把控。“精细化维护不是喊口号,要从每一件小事琢磨,让养护既有效又实用。” 唐皓说。

立体遮阳网

半耐阴植物的 “清凉保护伞”

“这片区域我们叫它‘光明顶’,周边树木冠幅小,底层植物总被晒得蔫蔫的。”在一处绿化带前,唐皓指着上方的遮阳网介绍,针对杜鹃等半耐阴植物,他们搭建了立体遮阳 “防护网”。

在该公司的维护范围内,700余平方米的遮阳网,用1.25米高的杆子撑起,网与植物保持20厘米距离。“距离太近会有热胁迫,太远又挡不住太阳,这个高度是反复试验出来的。” 唐皓解释,遮阳网选用吸热材质,正午时分能挡住直射阳光,又不影响通风,“就像给植物撑了把伞,既防晒又透气,完美平衡了阳光供需。”

遮阳网选用吸热材质,正午时分能挡住直射阳光,又不影响通风。

负责该区域园林维护的班组长陈学武蹲在花丛中,轻轻拨弄叶片:“自从有了遮阳网,杜鹃花再也没出现过叶片枯黄的情况,长得比往年还茂盛!” 这种 “因植施策” 的精细维护,也是长沙县园林人 “绣花精神” 的生动体现——不搞“一刀切”,只为每一株植物找到最适合的抗旱方式。

高温仍在持续,长沙县的抗旱保苗行动也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从智能设备到创意巧思,从制度管理到人工守护,长沙县园林人用汗水和智慧,为星沙编织起一张 “护绿网”。

【作者:杨欣雨】 【编辑:朱波】
星沙时报,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举报
关键词:
时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星沙时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