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报特稿 | 答好“三道题” 执法蓝护航生态美

答好“三道题” 执法蓝护航生态美

◎星沙时报记者 刘萍 林正茂 通讯员 周梁 吴婷

荣誉,是拼出来的:

——2022年,长沙县行政执法局获评湖南省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工作突出单位。

——2023年,长沙县行政执法局获评湖南省生态环境执法办案表现突出集体。

——2024年,长沙县行政执法局获评湖南省县级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机构规范化建设示范单位和标准化建设达标机构。

2025年8月28日下午,长沙市召开生态环境执法工作推进会议,长沙县行政执法局登台作交流推介,分享“执法蓝”背后的创新与实践。

时序更替,佳绩连连,喜报频传。面对生态治理的复杂考题,长沙县行政执法局以改革为笔、科技为墨、服务为本,交出了“协同治理”“智慧执法”“政企共赢”三份亮眼答卷。

打破壁垒、创新机制——答好“协同治理”题

生态环境治理涉及多部门、多领域,过去“条块分割、各自为战”的执法模式,偶尔会出现“权责交叉处推诿、监管空白处漏管”的问题。

如何打破壁垒,让执法力量“攥指成拳”?

长沙县行政执法局以全县执法改革为契机,多维发力,搭建起“大执法”格局。

以前,油烟扰民、噪声投诉,多方管却没管到位。如今在长沙县,一个电话,执法队员半小时到位。

“晚上10点投诉,不到半小时执法人员就到了!”泉塘街道居民王先生连连点赞。

改变的背后,是长沙县推动92.2%执法力量下沉至18个属地执法大队,把“执法窗口”搬到了群众“家门口”,并搭建24小时全天候响应的调度指挥中心,确保执法队员30分钟内抵达现场。

这种“力量下沉+快速响应”的模式,让油烟扰民、噪声污染等“民生小事”得以“接诉即办、快处快结”。

而面对复杂环境问题,跨部门协同是破题的关键。

长沙县专门建立联席会议、案件移送、信息共享和行刑衔接机制,公检法驻局联络室也正式运行——环保执法人员发现涉嫌犯罪的案件,不用再“多部门走流程”,驻局公安、检察官可直接提前介入,帮助固定证据、衔接程序。

“之前查处一起非法倾倒危险废物案,光对接就得一周,现在3天就完成了证据固定和案件移送。”长沙县行政执法局办案人员说。数据显示,近两年长沙县高效办理环保移送函件60余件,移送公安案件6起,“违法必查”的震慑力持续增强。

此外,长沙县整合12345市民热线、12369环保热线等渠道,开通综合执法服务热线,实行“统一登记、派单处置、有奖举报”,让更多市民主动参与到生态监督中。目前,县行政执法局成功处置的2起投诉获评省级典型案例,“全民共治、人人护绿”正成为星沙新风。

靶向发力 科技赋能——答好“智慧执法”题

在生态环境问题愈发复杂的形势下,传统“人海战术”“拉网式检查”不仅效率低,还容易出现“漏网之鱼”。

如何让执法从“多方排查”转向“精准打击”?长沙县紧扣“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要求,以科技为翼,构建起“智慧执法”新体系。

一方面,长沙县行政执法局科学统筹,靶向发力,抓牢重点领域执法。

——聚焦移动源污染专项执法、固体废物非法倾倒、畜禽养殖污染、餐饮油烟污染等重点领域,开展一体化综合执法检查。近两年,立案查处涉及环保、城管、农业、住建、交通等多个领域的生态环境保护类案件2600余起,实现了对跨领域、跨行业环境违法行为的有效打击。

另一方面,长沙县行政执法局研发软件、升级硬件,推动科技赋能执法。

——自主研发“行政执法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接入“长沙县视频超融合平台”2万余路视频资源,再搭配无人机巡飞、渔政船巡航、智慧执法记录仪,重构了“天空地”立体监管的新执法模式。

捞刀河流域,渔政船搭载高清摄像头巡航,可实时监测非法捕捞、污水排放;偏远地带,无人机快速锁定非法倾倒固体废物的痕迹;重点餐饮门店,监测系统自动识别油烟排放情况,一旦发现异常立即报警。

目前,县行政执法局利用在线监控设备,对全县292家重点排污企业、366家大型餐饮单位的污染物排放、用能情况实施“24小时不打烊”监控。若数据异常,系统自动触发警报,执法人员“线上纠违”,企业免扰,污染苗头早掐灭,真正实现了执法从“事后处罚”向“事前预防”转变。

刚柔并济、服务靠前——答好“政企共赢”题

生态底线不能碰,但企业发展也不能停。如何平衡?县行政执法局把准“严、宽、实”三字真经,有效实现“环境效益”与“营商环境”双赢。

“严”是执法的力度。县行政执法局以“专案专班”为抓手,针对重大环境违法案件集中攻坚。

——成立“两打”(打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和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违法犯罪)、“大气监督帮扶”等专案专班,整合执法骨干、环保专家力量,对涉嫌污染环境罪的案件“快查、快办、快移”,用“零容忍”态度释放“违法必受严惩”的信号,让企业不敢触碰生态红线。

“宽”是执法的温度。县行政执法局推行“包容审慎柔性执法”,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推出“损害赔偿 + 主动修复 + 从轻处罚”模式,依据企业赔偿履行情况依法从轻、减轻处罚。今年上半年,某环境污染案当事人在执法队员的教育引导下,通过增殖放流的方式积极修复生态环境,最终不仅被减轻了处罚,还取得了周边居民的谅解,让他放下心头负担继续经营。截至目前,长沙县共有20余家企业通过开展生态损害赔偿获得从轻、减轻处罚。

“实”是服务的关键。县行政执法局创新“执法检查+专项帮扶”模式,主动为企业解决环保难题。

——组建“助企帮扶团”,邀请环保专家深入企业“把脉问诊”。在某科技公司,帮扶团针对企业在线监测设备运维不规范的问题,开展专项培训,手把手教工作人员操作;在某机械公司,帮扶团从项目环评、验收、排污许可等环节入手,提供全过程指导,帮助企业规避环保风险。“帮扶团上门,一次性帮我们解决了废水处理、废气收集等5个难题,省去了不少麻烦。”企业负责人说。

今年以来,县行政执法局已为20余家重点企业解决实际难题50余个,推动“生态环境”与“营商环境”同步优化提升。

如今的长沙县,生态环境持续向优、群众获得感持续增强,蓝天白云、清水绿岸、鸟语花香正在成为“星”常态。未来,长沙县行政执法局将以更实举措、更优服务守护生态环境,用坚守与创新,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篇章。

【作者:刘萍 林正茂】 【编辑:王倩】
星沙时报,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举报
关键词:
时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星沙时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