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自贸临空区再添国家级成果
长沙自贸临空区再添国家级成果
“组合式” 监管创新实施以来,道路类工程机械通关时间压缩50%,每车物流成本节约300元至500元
星沙时报10月15日讯(记者 李丹 通讯员 刘塑琪)近日,长沙自贸临空区以“组合式”监管创新助力工程机械出口增长的工作成效,获全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简报2025年第8期刊发推介,成为园区继“邮快跨”集约监管模式、湘粤港“跨境一锁”快速通关模式后,第三个获国家推介的创新成果,为湖南装备制造“走出去”再添“金钥匙”。
此次获推介的“组合式”监管创新,精准聚焦工程机械出口通关环节的“痛点”“堵点”。围绕长沙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战略定位,长沙自贸临空区管委会联合长沙黄花机场海关,依托综保区“境内关外”功能优势,以高级认证企业为试点,推出三项关键举措。
创新通关专用号牌识别措施,赋予道路类工程机械(如汽车起重机)通关专用识别号牌,解决纸质临时牌照无法被综保区卡口系统识别、需另由拖车运输进出区的问题,实现道路类工程机械“直接出”;探索工程机械二线出口综保区“一票多车”通关举措,支持整批申报、单车通关,有效应对“一机多车、多品类并发”运输场景,便利大型工程机械“分散出”;建立风险可控前提下的离境口岸容错改单机制,与沿海口岸海关开展跨区域监管协作,对设备发运至离境口岸后出现船期仓位变化、离境口岸变更的情形,允许企业凭原定离境口岸监管场所入场单向长沙黄花机场海关报备,根据实际离境口岸修改报关单据后,将货物直接运至新口岸办理出口,无须将货物退回综保区重新申报,避免船期有变工程机械“重复出”。
创新举措带来显著实效。举措实施以来,道路类工程机械整体通关时间压缩50%,每车物流运输成本节约300元至500元;叠加“入区即退税”政策,园区累计办理出口退税超6亿元,退税资金到账周期缩短7天至15天,有效缓解企业资金压力。2023年以来,中联重科、山河智能两家全球工程机械50强企业,经黄花综保区出口汽车起重机、挖掘机等工程机械超4200台(套),货值突破50亿元,其中2025年1月至8月同比增长157.21%,成为“湖南智造”走向全球的生动实践。
作为内陆开放型经济的重要载体,长沙自贸临空区始终以制度创新破解发展难题。此前,园区已在监管模式创新上屡创佳绩:“邮快跨”集约监管模式作为湖南自贸试验区首个国家级制度创新成果,入选全国自贸试验区第五批“最佳实践案例”并在全国复制推广;湘粤港“跨境一锁”快速通关模式获国家层面推介,并在湖南省内复制推广,大幅提升了粤港澳大湾区与湖南的跨境物流效率。相较于前两项国家级案例,“组合式” 监管创新助力工程机械出口增长的模式更具行业普适性,有望成为工程机械出口的参考经验,为全国装备制造业跨境贸易便利化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星沙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