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力全开!这场“空地一体”演练很震撼
星沙时报10月15日讯(记者 刘梓嫣 通讯员 文钊)10月15日,长沙县安沙镇一片林区警笛骤起、无人机盘旋、橙烟升腾——一场实战化的森林防灭火综合演练正在紧张进行。
本次演练由长沙县人民政府主办,县自然资源局、县应急管理局及安沙镇人民政府共同协办。它既是对全县进入森林防火期的一次实战练兵,也是对2025年国际减灾日“投资韧性建设,增强防灾减灾能力”主题的积极响应,通过强化技防与人防能力,为建设更具韧性的灾害防治体系提供了生动实践。
演练以实战为导向,检验“空地一体”防火体系建设成果,全面提升森林防灭火应急处置能力。
实战演练淬炼应急本领
“发现火情,请迅速处置!”随着指令下达,综合演练正式启动,现场共集结长沙县森林防灭火救援大队、长沙县星城无人机航空应急救援队及协办部门相关人员共50人。
侦查无人机搭载的双光谱热成像镜头首飞升空,实时捕捉火点温度和蔓延方向,并将所有数据同步回传至指挥中心,为地面决策提供关键依据。与此同时,消防一队和二队携两组背负式森林消防泵赶赴水源地,搭建临时供水链路;空中的喷水无人机随即与地面供水组精准衔接,形成“地面供水+空中扑火”的立体作战格局,高效压制火势蔓延。
接到侦查无人机实时反馈的火势扩大信号后,前线指挥部迅速调度两组队员乘消防车赶到现场,抵达火场周边,同步展开水带铺设作业,并依托消防车搭载的高压水枪,从多维度构建灭火防线,对火场火势实施精准压制,进一步遏制火势扩散态势。
火场火势得到有效控制后,指挥部派出地面扑救组投入到后续清场作业,重点针对地面残留的零星火点、烟点开展精细化处置,通过“机械扑打+人工清理”的组合方式,对潜在火源进行彻底清除。
“发现山上仍有一处地形复杂的顽固火点,受限于地貌,水泵与水车短时间内难以抵达作业区域。”侦查无人机发现一处地形复杂的“死角火点”,指挥部立即调度投弹无人机精准挂载1枚30kg森林专用干粉灭火弹紧急出动,只见无人机稳定悬停于火点上空,精准投射灭火弹,成功将明火压制。
伴随最后一缕白烟散去,演练圆满结束,整个演练节奏紧凑,有效锻炼了队伍反应速度,加强了队伍间的合作联动。
体系建设夯实安全底座
近年来,长沙县持续推进“空地一体、科技赋能、群防群治”的森林防灭火格局。从天上到地上,从山林到村落,一张智慧防火网正越织越密。
长沙县创新打造“天上无人机 + 铁塔哨兵 + 地上护林员”立体巡查模式,依托196个重点林区“铁塔哨兵”、30台无人机巡飞与146名护林员日常巡护,实现火情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形成“地上有队、空中有眼”的监测体系。快速反应机制的建立,让处置更高效、更精准。县应急局建立了“村组10分钟、镇街20分钟、县级40分钟”的响应机制,打造了由镇街专职消防队、县森林防灭火救援大队、社会志愿力量共同组成的多层次队伍。每年定期组织夜间拉练、实战比武,确保一旦有火情,第一时间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
正是依托这样严密、立体、全天候的防控体系,长沙县连续十一年实现森林火灾“四零”目标——零重大火灾、零人员伤亡、零重大财产损失、零负面舆情,并获评湖南省森林防灭火成效突出单位。
“我们通过常态化开展演练、完善体制机制等措施,不断提升基层队伍防灾减灾能力,实现森林火灾‘打早、打小、打了’的目标。”长沙县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长沙县森林防灭火工作,从不止于一场演练,而在于每一次巡山、每一次巡查、每一次及时的警报与响应,从制度到装备、从科技到宣传,长沙县正在用实践守护着绿色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