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4位!长沙经开区位列全国园区高质量发展百强排名第31位
星沙时报11月3日讯(记者 周浩然)近日,国内知名咨询机构赛迪顾问发布《2025年中国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公布了全国园区高质量发展百强(2025)、全国园区产业质量发展百强(先进制造)等名单。长沙经开区表现亮眼,在全国园区高质量发展百强(2025)中排名第31位,较去年提升了4位;在全国园区产业质量发展百强(先进制造)中,位列第22位,较去年也提升了4位,彰显出强劲的产业竞争力。


作为省市工业经济的主战场,高质量发展是近年来园区规划建设的关键词。2024年、2025年,长沙经开区连续召开高质量发展大会。大会提出,园区将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吹响“三个高地”先行区建设冲锋号。

为持续推进先进制造业高地建设,园区以“传统焕新、新兴做强、未来抢滩”为路径,前瞻性、系统性谋划布局,构建起“千亿集群引领、新引擎加速、未来赛道卡位”的产业生态,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先进制造“集聚区”。三一集团、铁建重工、山河智能连续五年跻身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合计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的5.4%;上汽大众、比亚迪等五大整车龙头汇聚,形成了百万辆整车的设计产能;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在“数实融合”的推动下,2024年营收突破300亿元,蓝思科技、鸿蒙生态等百余家企业在此茁壮成长。
在科技创新高地建设方面,园区明确实施“八个一”未来产业发展行动,发展目标聚焦低空制造、人工智能+、具身机器人、先进材料、生物制造、新能源装备六大未来产业,力争到2030年新兴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打造“未来产业先行区和未来产业集聚地”。

目前,园区聚焦人工智能、具身智能等未来赛道,已成功推动鸿蒙生态(长沙)创新中心、湖南具身智能创新中心、中南大学人工智能产业基地、西安交通大学钱学森产业创新中心等一批高层次、高能级的创新平台纷至沓来。今年以来,园区新注册企业5701家,同比增长135%,市场活力被极大激发。
对外开放方面,长沙经开区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着力打造内陆地区开放型经济的新枢纽。同时,园区着眼“国际化、便利化、高端化”,加快建设一批重大功能性平台。国际金融港已引进各类金融机构超40家,其中持牌金融机构12家,并组建了远期规模各100亿元的科创基金和产业基金,以“耐心资本”赋能实体经济。国际人才港依托国家级产业园和出口基地的“双金字招牌”,聚集了330余家人力资源服务企业,业务拓展至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0年到2025年上半年,长沙经开区外贸进出口总额累计超过2300亿。

《2025年中国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指出,园区高质量发展必须把发展新质生产力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当前,我国园区发展正处于经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整合优化关键期、管理制度改革攻坚期,亟需突破传统路径依赖,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未来,园区将以“产业为骨、创新为魂、服务为基”推动发展提速提质,持续放大核心竞争优势,奋力在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中当先锋、作表率、立潮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