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一段时光

◎金建

前段时间,我整理了一下书柜。书柜里除了书籍外,还有一些信件。同学小江是写信给我最多的一位,有35封之多。

我和小江相识于1997年。那年高考后,我和他都去了同一所补习学校选择复读。当时小江是我的邻桌,他来自省城,是家中的独子,他父母都有稳定的工作。由于我来自农村,父母都是农民,所以那时我有一种很强烈的自卑感,不愿跟来自城里的同学有太多的交流。

让我诧异的是,小江只复读了一个月,便离开了补习学校,临走时,他喊我到校园里走了一圈,并送给我一本他自己写的诗集,另外还送给我一个大大的苹果,说是我吃了这个大苹果,今后就一定会平平安安的。那时我们才认识不久,关系还很生疏,真没想到他会送礼物给我。

更让我诧异的是,他离开补习学校之后,居然还会给我写信。当时城乡差距那么大,我以为城里的同学会看不起乡下的同学,然而他压根就没有这种想法。收到他的第一封信后,出于礼貌,更出于感动,我立即回信了。让我更加没有想到的是,这便开启了我们长达两年的书信往来。有时我因学习太忙,没顾得上回信,不过他也不计较,照样还是给我写信,信上的内容一般是以鼓励我的学习为主,当然偶尔也会探讨一些文学方面的知识。

1998年高考,我依旧没有发挥好,再度名落孙山。小江为了宽我的心,特意写信来邀请我去他家做客。从未进过城的我,在他的盛情邀请之下,踏上了进城之旅。

我在火车站下车后,依照他约定的地点,来到了广场上的喷泉边上。这时,一个骑自行车的小伙子反复打量着我,难道他就是小江么?但我不敢确认,因为我们仅仅同学了一个月,之后又有一年未相见,留给彼此的印象已有些模糊了。还是他先开口说话:“你是姓金不?”

“是的呀!”我赶紧回答。

他呵呵一笑:“那还犹豫什么,赶紧上车啊,我骑车载你。”

到达他家后,他父母准备了一大桌子的菜。在饭桌上,他父亲看我有些拘谨,便说到了同学家里,尽可随意,不必讲客气的。

他母亲笑眯眯地对我说:“小金,小江告诉过我,你是他最好的朋友,以后你就把他当小弟看吧。”当时,我真有一种受宠若惊的感觉,我猜一定是小江在他父母面前把我吹嘘了一番,不然他父母怎么会如此高看我。

当天下午,小江先后带我逛了晓园公园和袁家岭新华书店。在晓园公园里,一群鸽子围绕在我们身边,小江便买来一些鸽子食,随手撒在地上,那些鸽子一点也不怕人,旁若无人地享受着食物。在公园的另一侧,一对年轻的恋人正在拍摄着婚纱照,小江有感而发,他说他准备到30岁再结婚,一定要等事业稳定后了再说。我莞尔一笑:“也许不用等到那个时候吧,那要看缘分的。”

在袁家岭新华书店,小江对我说:“这里是书的海洋,你看上了哪些书,就直接告诉我,我来帮你买单。”说实话,我不好意思让他破费,所以逛完之后便对他说,这里的书,我都没看上。

从城里回来之后,考虑到当时的家庭条件,也考虑到自己的一些实际情况,我决定不再复读了,也不去读一些不太正规的大学,而是开始了艰辛的学徒生活。由于那时我和小江都没有手机,我家也没有安装电话,所以我们仍只能靠写信来联系,由于我学徒的地方不方便收信,所以小江就只能把信寄到我家里来,由于我又不经常回家,所以就导致了我不能及时看信和回信。渐渐地,他的信越来越少了,直至最后中断。

一年之后,我去省城办点事,特意绕道去小江家看一下。我站在他家门外徘徊了好久,不敢去敲门。因为我们已有一段时间没有联系了,我这次贸然前来,多少有些不妥。不过我最终还是鼓起了勇气去敲门,但房门始终紧锁,无人应答。

这时,楼上的一个邻居经过这里,他告诉我,小江家已经搬走了,听说搬到了一个很远的地方。

刹那间,我有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我高一脚低一脚地走下了楼。我预感到,我和小江已无缘再见面了,我们维系了三年的友情,此刻已划上了一个句号。瞬间,我泪眼蒙眬……

自那以后,我和小江便彻底失去了联系。一晃20多年过去了,不知道他是否已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是否还一切安好?他写给我的那些信件,我会永远珍藏。我们仅仅同窗一个月,彼此之间竟然有30多次书信往来,我觉得那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这段友情,来时猝不及防,走时无影无踪,它曾经让我倍感遗憾。尽管如此,我还是想把这一段时光剪下来,粘贴在记忆深处。


【作者:金建】 【编辑:李桐丞】
星沙时报,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举报
关键词:
时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星沙时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