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星沙 • 诗情画意”—— 长沙县生态文明采风创作作品合集(四)

编者按:由长沙县环委办与县文联共同主办的“‘生态星沙 • 诗情画意’生态文明采风活动”走进城市、乡村、企业。文学艺术爱好者实地了解长沙县生态文明建设和发展情况,挖掘长沙县绿色转型发展的典型经验,讲好长沙县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生态故事,以文学艺术形式展现生态文明的魅力,进一步提高人们对生态文明的认识和关注,促进生态文明理念的传播和推广。

想到开慧种丘田

◎周湘波

“到了到了!哇,真漂亮!”甲辰年初冬,我随长沙县生态文明采风创作团来到开慧镇,刚在车上打了个盹,就听到了同伴们热切的声音。

开慧镇是长沙县最北部的镇,可谓“鸡叫响三县”,东与平江县的向家镇接壤,西与汩罗市李家镇相连,这也得益于长沙县打造“半小时经济圈”,京珠高速在星沙和开慧留了口子,一路高速,刚好半小时。

因为工作原因,我来过开慧不下几十次,这里是全国人民心中的红色圣地,不仅养育了杨开慧和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女党员缪伯英,还有全国最早的农村党支部之一的杨柳坡党支部,有太多让人流连忘返的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我在开慧纪念馆和缪伯英故居接受过革命精神的洗礼,参观过千年古塔飘峰塔、千年古寺湘峰寺、百年古庙上华山,去万亩水果基地里采摘过桃李,在大明湖生态湿地公园散过步,看过这里葱笼叠翠诗行一样的茶园,在慧润露营基地数过最美的星星、吃过最香的烤全羊,采访和报道过最早实行农村承包责任制的葛家山村张家塝组,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感受,每一次都能看到她的变化发展,不知道这次又有什么惊喜在等着我。

接待我们的是清一色的美女,听介绍,一个是主管宣传的党委委员,一个是主管生态环境的副镇长,还有几个是文旅线的工作人员,都是二十几三十几岁的年龄,一个个青春洋溢,干练而不失温柔,豁达而不失娇媚。我暗暗想起坊间的一个传闻,说开慧娭毑特别保佑在这里工作的人,特别是女干部,看来此言非虚呀。

我们跟随美女们的脚步,一边听着她们热情洋溢的介绍,一边欣赏这美好的风光,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或许是远离城市,又适逢久雨初霁,太阳却朗照着,煦暖得像阳春三月,天  空湛蓝湛蓝,纯洁得连云朵也不忍来打扰一般,街道上干净整洁,两边的水杉已经红得像火,银杏像披着黄袍的将军,交织在一起,构成最醒目的风景。

开慧镇农副特产品中心在开慧纪念馆前坪,这应该是新建的,我上次来时还没有这个建筑,它实际上是开慧镇 农副产品的展销窗口,里面摆满了货品,全部是当地农民生产的,茶米面酒油,薯片坛子菜,腊肉鱼干鲜蘑菇,土得掉渣的东西,包装也不很精美,室内的电子屏幕上,正在播放着这些农副特产的来源,充分说明产品都是最绿色,最无害,最环保,最受大众的喜欢。

紧邻农副特产中心的开慧美术馆,是由原来的杨家祠堂改建而成,两边的房间里挂满了本土画家与国内外名家的画作,展示了艺术家们的独特风格,给参观者带来美的感受和艺术的熏陶。而在正中间开放的堂屋,设置成了茶馆,装修得有一些复古,也有一些典雅,要是有时间,经常在这里坐坐,点上一壶开慧特有的好茶,定能怡情养性,增福增寿。

穿过集镇,一大片广袤的田野被群山环抱着,呈现在游人面前,老远就看到“我在开慧有丘田”几个粉红的大字嵌在一个草垛上,草垛有一栋民房那么大,旁边还立了一个数米高的稻草人,既温馨浪漫,又充满了原生态的元素。秋收已经结束,田地刚被新耕起成了垄,看样子是准备栽种油菜。田头地边,笔直的U型渠里,清冽的水正撒着欢往前跑,浇灌着这一片沃土。

我很好奇,“我在开慧有丘田”是个什么意思。同行的副镇长告诉我,这个是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来的“要打造一支沉得下、留得住、能管用的乡村人才队伍”号召下,开慧村“党建聚合力”书记创新项目——乡村CEO运营的一种模式,湖南的知名企业好相惠连锁便利超市有限公司创始人易丹到开慧村担任乡村CEO,开慧村与好相惠共建乡村振兴基地,实现了乡村产业和人才引进的双向奔赴,开慧村的农副产吕可以借力好相惠的平台,打能销售渠道,激活全村庭院经济发展,带动村民增收。

见我不解,她继续介绍说,这个项目其实是利用现有良田,向全社会认领开慧农田的活动,可以是企业,也可以是个人,价格为每亩8000元,认领的企业和个人则可以获得官方授牌、企业团建、免费宣传、农特产品礼包等等一系列权益,这个模式非常的有趣且人,已经成功复制到了全镇,到今年十月,已经有106家单位和个人认领了325亩,据统计,仅此一项,村民增收就达260万。

哇,田还能这么种!能想出这么好的点子!我是农村长大的,在我的老旧的思想里,一亩田,最勤快的种“稻稻油”,一年四季地不空,能有2000元的收入,已经是烧高香了,想不到观念一转变,几乎就是点石成金啊!这真是刷新了我的认知。

副镇长侃侃而谈,说得自豪而轻松,我知道,这些美丽的风景,这些喜人的成绩,我们一眼瞅过,而在这后面,是有无数的人在为建设开慧殚精竭虑,是勤劳的开慧人民一以贯之的为家乡的富庶在拼搏。

心动之处,我也想到开慧种丘田。


阳光下的村庄

◎彭湘

一座小镇,有了虎园,还有茶叶,那便是一种惬意。我想的是动如虎,静如茶。“In me the tiger sniffs the rose”,这是英国诗人西格里夫·萨松代表作《于我,过去,现在以及未来》的经典诗句,诗人余光中将这句话翻译为:心有猛虎,细嗅蔷薇。猛虎、蔷薇也可浑然一体,在苍莽深山中的那百兽之王,依然会驻足看柔弱而美丽的花朵启颜开放,再怎样的心坚如石,胸中依然有一份恬静蕴藏其中。此刻,在金井古镇,冬日暖阳下,我们似乎又找到一份安然。

自然界的精灵老虎,在金井这座小镇栖居十四年了,隔着玻璃墙,看到老虎的那一瞬间,我一下忘却它们生命中的天性。这便是让人惧怕的老虎?它们在冬日暖阳拂过的院子里散步,徐徐而行,目光如炬,黑色的瞳孔无比深邃。

“猛虎潜深山,长啸自生风。”这种情景在古老的森林自然境地才有的吧,但在金井镇湘丰村万籁俱寂时,可听到这种自然声。十四年前,八只老虎跋山涉水来到金井三珍虎园这片福地,栖息于此,艳阳高照的日子,老虎们雄踞在湘丰村(当时为脱甲村)山头,依山傍水,眺望远方,虽然是异乡,却如久违的故乡。虎园董事长朱豫刚是一位传奇人物,他16岁参军,18岁奔赴前线参加保卫南疆的战斗,所在的连队是军内闻名的“猛虎连”,这也是他最初与“虎”结缘的由来。在后来经历的一次战斗中,朱豫刚冒着生命危险,扛着战友遗体冲出炮火,硝烟滚滚的战场前线,他如猛虎一般。可在战斗中他身负重伤,只能从战场上撤了下来,但虎的血脉已经在他心里流淌。退伍回乡后,他当教师、做生意、办企业。曾经,从甘肃到长沙拖土豆,一整车土豆30吨,他一人从早上到中午全部卸完。凭着坚毅的信念和虎虎生威的热情,他打造出这个湖南最大的虎类饲养繁殖基地——三珍虎园。

从此,金井镇于产茶区之外又多了“三珍虎园”这张靓丽名片。岁月深处走过的路,被一层层欣悦所充溢。十年前,一个宁静而又不寻常的夜晚,在虎园工作人员精心培育下,第一只虎崽终于出生。刚出生的虎崽只比猫略大一点儿,分布有金色的细条纹,萌呆呆的眼神环顾周遭。小生命的诞生,在虎园,在村落,都是天降喜讯。十多年积累,繁殖到现在,虎园有两百多只老虎了,东北虎、白虎,世界上的珍稀动物,在这里安家落户。幸运之神一直眷顾着,虎园保持着近90%以上的幼虎成活率,近几年,还罕见地连续出生成活的四胞胎东北虎幼崽。谁不说俺家乡好,许多在外的年轻人,纷纷“回流”、回到家乡创业。朱豫刚说:“我来金井养虎、搞项目,就是想让这一方百姓富起来,如今,我的愿望实现了!”

冬日的虎园天空似乎特别蓝,阳光如烟,银杏叶在空中形成一抹耀眼的黄,还在地面铺下了一层金色。这里有清脆的草木虫鸣,近两百亩的虎园,山头绵延起伏,苍翠如洗,木叶声声,民宿林立。万物皆可入文,动静皆可成诗。漫步虎园丛林,有不同季节的许多果蔬,梨树、黄桃、杨梅、柚子、橘子、枇杷,各种植物俯仰生姿。身边是一群群迎面而来的老虎,让人似乎是现实之外的虚构世界和梦境。有兴致还可以抱一抱虎崽,感受一份小惊悚和喜悦,温顺的小虎崽不怕生,可以亲近。

金井,这个飘着茶香的小镇,是大地上人与万物和谐共居的家园样板,因为有老虎生命的跃动而蓬勃生姿。山头的老虎,群居或者独行,它们也许在看山包上的茶园,看那一片点缀在崇山峻岭间的碧绿生机盎然。“湘丰茶”闻名遐迩,湘丰茶业庄园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可以体验源远流长的茶文化,千年茶画手作,茶旅融合,漫步千年古茶园,遒劲的枝干,诉说这个村落的古朴绵长。在竹笠下,是挎着茶篓的采茶姑娘,指尖轻拨,一颦一笑,尽显茶乡人的烂漫和风姿。

“金井茶乡”之美誉由来已久,隋唐名将尉迟恭喜茶,于金井督造古寺,金井遂与唐茶结缘。金井河和金脱河的交汇处,屹立一座古茶运码头,“一座老街随日月,二河流水写春秋”,那时码头的繁忙似乎依稀可见。茶园围村而生,一片绿意,在百兽之王眼里延绵开来。老虎在漫步,在奔跑,它们的慢生活,与金井山水融合在一起,一起感受千年古井、九溪古寺。


诗意九木村

◎李海燕

即使是初冬,湛蓝的天空干净而纯粹,阳光洒下,微风不燥,有一种小阳春的暖,缓缓地爬上心头。

透过车窗,远处的山轻轻地伸出一片葱绿,伸展在天地之间,没有一丝矫情,安静地沐浴着阳光。近处的田间,没有了金黄的稻子,田里齐刷刷地冒出一行一行稻茬,略高出泥土,有的是枯黄,和土地连成一片,有的带着点深沉的黑色,在初冬的微风里静默着,静默着。

不过最显眼的还是远处白色的蔬菜大棚!

一个个的大棚犹如一个个卷起的画卷整齐地排列着,一垄一垄的白色整齐地安睡在黄的地、绿的山和黛青的屋瓦之间,阳光洒下,有点晃你的眼,你得眯着眼睛,看着阳光在白色大棚上不停地调皮地跳跃着,从卷着的棚顶跳到棚底又瞬间跳跃到远处,分秒之间就打破了乡村的静谧。

这是春华镇九木村的辣椒大棚基地,农业示范基地。九木村,位于长沙县北部,一个林地多耕地少的小山村。整洁干净的水泥路面从田间延伸到远处人家的屋后又拐进山间,把田地画成一个个的格子。稀稀疏疏的农户家或坐落在田地间,或半隐在山林间,黛青的屋瓦,白色的院墙,还有突然而来的狗吠声,流淌着无尽的诗意,你会想到“水绕陂田竹绕篱”的惬意,还会有“悠然见南山”的慵懒,会让你褪去浮华,回归内心的平静。

打破乡村静谧的还有从大棚内溢出的笑声!

大棚内,一行行翠色笔直铺满,一垄垄植株郁郁葱葱,一树树的辣椒青翠鲜亮,一朵朵白色小花星星点点。棚外是初冬,棚内却是盛夏,带着辣椒的清香,带着火辣辣的希望。采摘的有附近的农户,人手不够,也有隔壁村请过来的。他们一手握住长长软软的辣椒,从辣椒树上轻轻掰下来,放进身旁的箩筐里,不一会,一筐筐的辣椒带着葱茏绿色的希望放置在车上,送进车间完成分拣包装,棚内奏响增收的“椒响曲”,农户们毫无忌惮的笑声,没心没肺的快乐从大棚内溢出,感染了初冬宁静的小乡村。

湖南自古辣椒乡,餐餐必上场。不过此辣椒可不一般!这是“辣椒院士”邹学校院士亲自育种筛选,为辣椒炒肉专门研发的辣椒品种----软椒,外形上弯又软,细又长,晶莹如碧妆,味道上皮薄无渣,软糯清香,微辣而不燥。如果和猪肉大蒜叶交融在一起,那浸润着铁锅高温烹饪出的油香、又带着蒜叶分解油腻的鲜香软椒触碰着你的舌尖,滑过你的味蕾,唇齿间余味无穷!大棚外写着很多高端餐饮业的名字,原来每一个大棚的辣椒都是定点销售,三餐四季,一碗湖南人最爱的软椒炒肉成了最有烟火气,最抚凡人心的所在。

带我们参观的是村支书曾灿强,一个连续在支书岗位上工作十年之久的地地道道的农民,黑红的脸庞透着朴实,笑眯眯的双眼透着敦厚,挥手侃侃而谈,目光坚定,语气充沛,有着对农村产业振兴的超前意识。他引进人才,开发生态农业山庄,留住青山绿水;引进公司,流转闲置土地,留住人流乡愁。这不,他看准了软椒的前景,有稳定的销售渠道,有超高的土地流转价值,更主要的是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留得住人,带得动人。曾书记告诉我们,软椒的种植从一开始的10多户,到现在的已经有100多农户,面积越来越大,人员越来越多,发展越来越快,当地农民日子越过越好。

不止于软椒,这里是毛泽东主席亲手提名新中国第61号革命烈士杨锡纯烈士的出生地,这里有柳塘山庄的青山绿水,这里有萤火虫露营基地的闲暇时光,这里还将会有民俗文化馆底蕴和传承,这里是一个引得来人、留得住人、旺得起人的诗意般栖居地。

碧水多涟漪,青山多锦绣!走在九木村的路上,平坦的道路干净整洁,清澈的河水照进冬阳,暖暖的村庄青山叠翠,你可以看得见蓝天,听得到鸟语,闻得见“椒”香,品得出作为新农村人的自豪和幸福!

好风景真的不在远方,就在你的身旁!


晨读松雅湖

◎长郡双语星沙学校2403班 柳鸿铭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是苏轼笔下的西湖。但我觉得,松雅湖的晨景也丝毫不逊色于杭州的西湖。

周末早上,天气很好,我带好水,检查好自行车,便骑往松雅湖。来湖边求学已三个多月,这一次我终于可以骑行松雅湖了。

第一站我登山了瞭望塔,期待着松雅湖的日出。不一会儿,太阳从东方不疾不徐地升起,那红红的轮廓煞是可爱,先是像一个淘气的小孩,悄悄地从地平线上探出个头顶,然后像一个羞涩的少女然,娓娓地露出半边脸,之后是一改先前的缓慢,一鼓作气地冲破浓厚的云层,喷薄而出,一时间,万丈金光射向大地,驱除着冬日的严寒。

温暖的阳光照着大地上的万物,柔和的湖风吹拂着我的脸,清鲜的空气让人神清气爽。全程有11千米,可是我想挑战一下自己能不能骑完全程。很快,我便来到了松雅湖最美的一段路,这一段路紧挨着湖边。远远的,就听见了一阵水鸭叫声,骑近一看,原来绿头鸭都聚集在岸边,他们时而嬉戏打闹,时而钻入水中觅食。候鸟白骨顶也如约而至,颇具特色的一抹白色浮游在水面,成为冬日松雅湖一道靓丽的风景。远处的景色就更美了:湖面上漂浮着一层薄薄的雾,朦朦胧胧,若隐若现,远处岛上的楼群则只有上面能看见,下面完全隐身在雾里,不由得让人心生幻觉——这究竟是真正的“空中楼阁”?还是神话传说中的“天庭天宫”?总之,都可真称得上是一个人间仙境啊!

我继续向前骑,终于骑到了沙滩,完成了一半的路程,这时,我有点累了,于是便停下车来,喝了几口水,欣赏起眼前这如诗如画的风景来。沙滩旁边没有楼房,是大片大片的草地。早晨的草地翠绿得可爱动人。草地间,有着大大小小的高低起伏的一座座小丘,而草地上也浮着一层雾,只有小丘的头露出来,看上去仿佛像汪洋大海里的几座孤岛。

就在我如此如醉地欣赏着美景时,有一群晨跑的人请我帮他们拍一张合影,我帮他们拍完后,便继续骑自行车,又骑了一会儿,我渐渐有点体力不支。旁边一个晨跑的姐姐给我加油鼓劲,我终于坚持骑到了终点。

几年前,松雅湖还没有完善,而到了今天,松雅湖的设施已十分齐全,景色也变得更加美丽,我相信松雅湖未来会更好。这次骑行松雅湖,让我觉得我们应该多接触大自然,享受大自然给我们带来的乐趣。


松雅湖那片红杉林 

◎王友林

天边那一片红杉林

松雅湖畔一道亮丽风景

那平静的湖水

倒映着你的倩影

阳光穿过树林

湖面落下斑斓的星星

那红杉树下的影子

在描绘岁月的宁静

还是那一片红杉林

守望着岁月流逝的回声

松雅湖的故事

在林中轻轻飘移

那昔日的荒凉

早已成为过往的回忆

看今天的红杉树林

已是别样多彩风情

我站在红杉树下

凝望天边飘过的彩云

站在湖岸动情聆听

松雅湖澎湃的涛声


蝶恋花 初冬与诸友游柳塘山庄

常正祥

细雨寒塘风妥妥,映眼冬荷,映眼闲情可。柳影清波诗意裹,洞中岁月身之左。

薯片糍粑农院火,几度欢歌,几度欢心锁。莫道红尘无处躲,千觞万盏逍遥我。


蝶恋花 参观阳雀湖春华软椒基地

常正祥

蔬菜大棚风景媚,列列行行,漫有鲜香醉。绿叶繁枝多秀慧,天生丽质骄娇味。

恣意青红颜色美,细软宜人,更把游人魅。摘去烹成终莫悔,辣心最见千刀碎。


蝶恋花 初冬与诸友游大山冲

常正祥

漠漠轻寒花事少。枝上青黄,到处韶华老。空谷长廊杉树绕,人间乐趣林荫道。

掬把时光留美照。微雨殷勤,总是情难了。莫怨泉流枯落早,来年再约青青草。


参观“我在开慧有丘田”基地有吟

常正祥

野迥天云远,河邻土色鲜。

风萦千里梦,我有一丘田。

甘苦身何得,盈亏意惬然。

但知城事了,依此可忘年。

【作者:】 【编辑:蒋亦子】
星沙时报,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举报
关键词:
时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星沙时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