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腊肉香

◎钟芳

柴火烧得哔啵作响,云雾般的熏烟腾腾地上窜,一条条腊肉悬在房梁上滋滋泛油,暖烘烘中年味渐渐浓郁起来。在我的家乡,每年只要腊月一到,几乎家家户户都开始忙着制作腊肉,腊肉可是过年时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美味佳肴。这时,农家小院从早到晚弥漫着松枝柴火熏腊肉的烟火味儿,这就是年的味道,让人心中漾起一股暖融融的情愫。

儿时乡村的年味就是香喷喷的腊味。熏制腊肉香肠、做猪血丸子、磨豆腐、蒸甜酒、打糯米粑粑,是辛勤劳作的乡亲们备年货的重点。腊月里,农家院落里便接连不断地响起猪的嚎叫声,开始热热闹闹地杀年猪了,这些猪都是自家饲养吃着红薯和青草长大的土猪。杀猪这天,母亲总是天还没亮就起床生火烧一大锅开水,父亲把杀猪凳、猪血盆等要用的物什准备好,然后再去请左邻右舍来帮忙拉猪。等到杀完猪后,父亲通常会摆桌请隔壁邻居、亲朋好友一起吃刨汤肉,分享这一年来的收获,剩下的肉便用来熏腊肉。

母亲腌制腊肉比较简单,并没有什么繁杂的程序。记得母亲要腌制腊肉时,总先要把屋角的大水缸洗干净,用毛巾擦干缸内的水分,在缸底铺上一层食盐,然后把配以一定比例的花椒、大茴、八角、桂皮、丁香等香料均匀地抹在新鲜的猪肉上。这时放盐是门学问,盐量不宜过多,过多肉太咸不能入口,少了又会造成肉质损坏,香味不够。母亲对盐的把握量总是恰到好处,不淡不咸刚刚好,吃着相当味美。最后,将处理好的肉装进大缸中,盖上盖子,腌渍七至十五天后取出,在肉厚的一端切个挂口,用棕叶绳索穿好,一块块挂在通风的地方晾干。

晾晒好的腊肉挂到火炕上方的横梁上。全家人围坐火炕,炭火烧得旺旺的,一边畅谈着今年的收成,一边用橘子皮、甘蔗渣、花生壳加上松柏等具有浓香的生树枝添加到炭火上熏腊肉。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熏制腊肉也一样,慢工细活却充满韵味。随着烟火弥漫缭绕慢慢熏制,那股柴火香味在肉里日积月累,且越来越浓郁。待猪肉流出了油,熏上了色,便具有了腊肉的真正品质,皮色黄亮,肉色红润如鲜,散发出诱人的香味。腊肉的品种也很多,不光是腊肉,还有腊猪头、腊猪脚、腊猪耳、腊排骨,以及腊鸡、腊鸭、腊鱼、腊鹅等,每一样都散发着浓浓的喜气,成了家乡腊月里一道别样的风景。看到黄灿灿、亮晶晶的腊肉,闻着沁人的香气,乡亲们便有了收获般的满足,孩子们便知道离过年不远了。

我们家乡的风俗是,过年杀猪做成的腊肉要从年头吃到年尾,一年中间,无须额外买肉。母亲做的腊肉质地鲜美,放得越久,色味越正。从头年腊月,经春暖花开,盛夏酷暑,秋高气爽,寒冬凛冽,可以一直保存。每当有客人来时,母亲总会从梁上取下一块腊肉,洗干净切成薄薄的肉片,或蒸或煮或炒。一盘盘的佳肴端上桌,但见膘白肉红,吃上一口,油而不腻,软而不绵,膘油浸入菜里,连配菜也咸香幽幽,开胃下饭。腊肉和梅干菜蒸制成烧白,入口即化,那种香,那种鲜,沁人心脾,全身的毛孔,淋漓痛快,没有一处不舒坦,让人难以忘怀。

腊肉的味道,是年的味道,是母爱的味道。又到年关了,那种对母亲腊肉的思念之情也愈来愈强烈,虽然平日里时常大鱼大肉,但啥也比不上母亲做的腊肉好吃。年饭桌上只有吃到了母亲做的腊肉,才觉得是真正的过年了。现在的我已拿定主意,春节期间,一定带上家人回故乡走走,围桌喝着母亲酿造的年酒,品着母亲那香喷喷的腊肉,盼望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作者:钟芳】 【编辑:蒋亦子】
星沙时报,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举报
关键词:
时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星沙时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