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故事 | 彭晃:爷爷的勤与廉
◎彭晃
“治家严,家乃和;居乡恕,乡乃睦。”这是清人王豫在《蕉窗日记》里所记载其对家风态度的话。
家风是一个家族的精神支柱,是一个家庭的主旋律,就像源源不绝的河流势必需要约束己身的堤岸。难以想象没有优良的家风,一个家族如何能够在历史的风雨中团结和奋进。我虽然无法追溯历代祖先究竟给我们家留下多少训示,但“勤”与“廉”早已春风化雨般融入我的成长经历。
我的爷爷是一名木匠,他始终保持着艰苦朴素的品质、勤劳廉洁的品格。他年轻时候做木工,时常争着抢着干活,对于别人的请求也尽全力帮忙。
“你自己那么忙还帮别人修桌子,不累吗?”年幼的我还没有完全理解何谓“奉献”与“勤劳”,曾不解地问道。
“乡里乡亲,无非就是你帮我,我帮你,自己的活,勤快点不就干完了嘛。”仿佛这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事情。说完这话,爷爷的脸上泛起了一层亮色的红晕,每当他感到自豪的时候,便会是这样。于是我渐渐明白,他不仅把勤劳当成家风,更把勤劳当做面对人生的态度。
爷爷对子孙的教诲向来都注重言传身教。“知足常乐,不贪不争”,他的一辈子,可以用这八个字来概括。帮别人干活后,不少乡邻送他一些鸡蛋或者糕点,他总是再三拒绝。即便实在盛情难却,他也只会拿一点,绝不贪多。
后来,他被街上的宾馆聘请做门卫,许多客人都会将物品托放在他那里保管。一次,我看到门卫室的角落堆了几包花生,于是想也不想就拆了一包解馋。爷爷看到后,一向稍显木讷的他竟涨红了脸,狠狠训斥了我一顿。原来那是别人托放在门卫的物品。
不就一包花生而已,有什么大不了的。年少的我被爷爷训斥,并不服气,尽管没有顶嘴,但心中却对此不以为然。
爷爷默默地从抽屉拿出一个储钱罐,倒出两块硬币,塞到我手上让我赔偿给主人,“就算再不值钱,别人的东西也不能随便拿,你要记住贪小失大。”他的语气慈祥又严肃。别人虽没有接受我的赔偿,而那一句“贪小失大”,深深地铭刻在了我的心底,时时给予我鞭策和警醒。
“勤”与“廉”,我在爷爷的身上看到了源头,这就是我们家族的家风,是家族里每个人的血液中流淌的最相近的东西。
我的父亲,我的叔伯兄弟,他们虽从事着不同的职业,但始终紧紧维系着血缘中至亲的一面,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姓氏相同,更因为他们沐浴着同样的家风,聆听着爷爷“不懒就是勤,不贪就是廉”的深刻教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