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青年下乡记·日记⑬|有为“星”青年 筑梦“新”开慧

编者按:日前,长沙县“星梦想,向未来”2024年“城市合伙人”超级实习生见面会暨岗前培训活动举行。来自国防科技大学、中南大学、同济大学等47所高校、79个不同专业的119名实习生,正式开启在长沙县为期1个月的暑期社会实践生活。星沙时报推出“‘星’青年下乡记·日记”专栏,用文字和镜头记录“星”青年的收获和感悟。

有为“星”青年,筑梦“新”开慧

湖南科技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22级本科生 彭雯雯

2024年7月26日

开慧,滋养我成长的地方。但这次回到故乡,我有了不一样的身份。有幸能担任镇团委兼职副书记,在开慧镇政府党政办公室展开为期一个月的实践之旅,让我有了不一样的视角认识家乡。转眼间,实习过半,从最初的青涩无措到现在的沉稳从容,我已经能熟练掌握这里的工作,以更加成熟的眼光审视这片熟悉的土地。

仍记得第一天,初来开慧镇政府,心里既期待又慌张。实习生们在见面会上做了自我介绍,交流对工作的想法,明确各自的工作岗位。大家都是那么亲近随和,紧张的心终于放松了。

我被分配到党政办公室,镇团委副书记谭铮向我介绍了岗位的工作职责后,交给我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收集开慧镇各村的团员信息,了解团员的基本情况,摸清底数,建强团组织体系。开慧镇近八百名团员的调研,任务艰巨。

我们花了将近一周的时间收集汇总,一个个地打电话调查,从最开始卡壳不熟练到后来可以流畅变通地与人交流,我和小伙伴收集到很多问题与建议。调研过程中虽然艰辛,也遇到了不少困难,但我们实实在在地倾听了很多团员青年内心的真实想法,换来了团员青年的信任与支持,让他们深切感受到团组织的关怀与温暖。

开慧社工站李站长讲述社工站历程。彭雯雯供图

除了日常的工作之外,印象最深刻的便是谭书记带着我们五位实习生去参观开慧镇社工站,李站长的深情讲述,让我们了解到社工站的不凡历程以及每一件手工艺品背后的故事。“映山红”手捧花代表着开慧烈士的鲜血;各式的水果形象代表着开慧镇的别名——“小水果之乡”;还有象征幸运与美满婚姻的“板仓新韵”花篮……每一件作品都承载着独特意义,彰显开慧镇的文化底蕴与精神风貌。

在与李站长的交流中,我们得知手艺人们大多为单亲、特困、残疾等弱势群体,通过学习针织,越来越多女性朋友走向创新创业之路。手艺人们还会主动将收入的3%—10%捐赠出去,用于帮扶高龄困境老人,将爱传递。开慧镇社工站始终坚持“四自精神”,真正实现了“有一份光,发一份热”。虽然我也做过很多志愿活动,直到在社工站看到一位残疾妇女完成作品之后发出的由衷喜悦,那一刻我才具象化地感受到“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

作为一名基层实习生,我深知只有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了解基层。在这半个月的实习生活中,我认真对待各项工作,仔细观察与学习,已经能够高效处理多项任务,沟通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也得到了很大提升。同时内心更加坚定了未来投身基层、服务家乡的决心。即使个人的力量微不足道,但通过基层的磨砺,我将更加自信地运用所学,回馈这片养育我的土地,为家乡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为祖国的繁荣昌盛添砖加瓦。

【作者:彭雯雯】 【编辑:王嫔】
星沙时报,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举报
关键词:
时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星沙时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