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标最强县|张家港市:千桥纵横见证港城蝶变

桥,不仅连接着交通、商贸,还是城市发展变迁和生活时光的标记。

在张家港,大大小小坐落着810座桥。近千座桥纵横交错,见证着这座城市的历史发展、生态变化和经济腾飞。

“桥”见古今

若到江南不看桥,恰如江南未曾到。桥,江南最具特色的地域符号之一。它跨越古今,连接人心,一座古桥,便是一段故事。

在水网纵横的张家港,一座座桥已然成为城市的风景。如果提到杨舍镇的古桥,那不得不说被繁华商圈环绕的桥——青龙桥。

“那年我23岁,从后塍来到杨舍工作,曾有一段时间住在青龙桥边的集体宿舍。”说到青龙桥,文史工作者徐祖白就打开了话匣子,“犹记得当时的青龙桥,桥下停满了船,一边连接着杨舍城内,一边连接着城外,桥上行人、桥下行船,来来往往特别热闹。”

热闹、繁华,是徐祖白对青龙桥最初的印象。后来,他开始从事文史工作,对青龙桥的历史也有了更多的了解。2012年,张家港市实施小城河、谷渎港改造工程,青龙桥再次改建,变成了如今集传统与时尚相融合的三跨拱形人行桥。桥下的谷渎港也从曾经运输稻谷的航道“转身”成为城市新地标。“我现在还是住在青龙桥附近,经常会到那里走走,看看谷渎港两岸的风景,十分惬意。”徐祖白说,千年前,这座桥承担着重要的交通功能,是杨舍堡城的咽喉要冲。现在,青龙桥依旧横跨繁华的城市中心,虽交通功能慢慢“淡化”,却见证了这座城市的过去与现在、发展与变化。

离开繁华的城市中心,来到鹿苑老街享受宁静与惬意。一进入老街,便可以看到那座在鹿苑老街守了近400年的弘济桥。可以说,它是几代鹿苑人的共同回忆。

说起弘济桥,与高新区(塘桥镇)居民钱安还颇有渊源。“根据我们钱氏宗谱记载,这座桥建于明代天启五年,由里人钱汝贤及子枋植与里人秦时震、谭永瑞等,应弘济和尚之请捐银建造。券石南侧镌有明代尚书钱谦益所写的‘弘济桥’三字。”钱安告诉记者,弘济桥是全市现存的唯一三孔石拱桥。

“我家就住在桥边,小时候,它就是我们玩乐和‘寻宝’的地方,我们常常站在桥头看南来北往的船只与挑夫。那时,这儿可是鹿苑最繁华的中心地段。”钱安边指边告诉记者。

2016年,高新区(塘桥镇)启动鹿苑老街综合改造工程,综合改造区域以弘济桥为中心,老街的修缮基本还原原住民的生活场景,保持古朴风貌。“你看弘济桥西北侧一方房子虽然翻新了,但还是保留了明清建筑的风格,沿街的商铺也修缮一新,相信随着进一步的改造,我们鹿苑老街也会恢复往日的繁荣。”钱安说。

桥,是历史的印记,也是乡情的见证。北新桥、太平桥、富民桥……在全市境内现存古桥共10余座,随着城市格局的变化,有些桥在时光中静默如初,有些桥被时代推着快速向前。“桥”接古今智慧,流淌着传承与发展的活水,见证一方水土的恢弘巨变,守护着那份绵长的乡愁。

“桥”见青绿

连通,是桥最初的意义,在张家港,水系之上的座座桥梁,有着四季更替风景如画的波光涟漪。闲暇之余,漫步湖边,领略美不胜收光影港城。

在张家港城市内行走,往北,有沙洲湖大桥;往南,则有暨阳湖大桥。

2000年,在建设沿江高速公路张家港段需要大量土方的背景之下,张家港决定采用集中取土的办法来满足建设需求。而取土后形成的土坑要如何处理,又成了一个新的问题。“当时大家都提出了很多意见建议,最后决定利用这个契机,开挖一个人工湖泊来改善我们城市的人居环境和景观形象。”市暨阳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彬介绍,“历经5年时间,暨阳湖在当年的国庆节开门迎客。”

如今,0.7平方公里的暨阳湖湖面,暨阳湖大桥上来往车辆与行人的剪影又为之增添了几分灵动。“园内还设置了其他7座桥,使游客能够方便地穿越湖面。同时,它们能够集中游客的视线,成为局部环境的标识点。‌”黄彬说,正是这些桥,见证了张家港市生态湿地的开发形成,串联起张家港生态环境的变迁。

青绿之间,“桥”见自然。截至2022年年底,张家港市国道、省道、县道以及农村公路共有桥梁810座。一座座桥横卧在张家港的河流、湖泊之上,成为了港城生态变化的最佳见证者,亲眼见证了港城林木覆盖率逐年提升至20.36%,连续7年实现水质“三个百分百”,空气质量优良率达82.4%……

趁着国庆假期,张家港市本土摄影师、野生动物保护志愿者邓郁来到了凤凰镇,走在偃月桥上,邓郁不时拿起相机拍摄。“走在桥上,就能拍到不少珍稀动物。”邓郁告诉记者,近些年来,他在港城先后拍到了白尾海雕、黄嘴白鹭、青头潜鸭等珍稀动物。而根据最新的张家港生物多样性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全市累计发现1216种物种,涉及9个类群,其中不乏乌鸫、黄腹山雀等中国特有鸟类,以及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等一大批稀有物种。

在香山景区采香桥,赏红叶如火;在大新新南湖桥,看亭台楼阁;在一干河大桥,眺望波光粼粼;在谷渎港青龙桥,感受樱花烂漫;在大南水街青黛桥,方寸间淋漓尽显江南美……在潺潺流水之上,“桥”见青绿。未来,张家港将以绿色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统筹推进水、气、土综合治理,不断擦亮“美丽张家港”生态底色。

“桥”见未来

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奔腾不息的长江江面上,一座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历经6年,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在2020年7月1日正式通车,完成了从0米到11072米的跨越,这也是世界首座跨度超千米的公铁两用斜拉桥。这座桥梁南起张家港,北接南通市通州区,是通锡高速公路、沪苏通铁路、通苏嘉甬高速铁路共同的过江通道,大幅缩短了张家港与上海等长三角核心城市的时空距离,成为长三角区域互联互通的桥梁纽带。

接住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带来的“红利”,张家港与多地在交通和产业上积极“握手”,大桥不仅带动物流提速,也带来了人流、资金流汇聚。

总投资51亿元的长城宝马光束汽车生产基地、总投资11亿美元的LCD偏光片项目、总投资108亿元的数据湖产业园等重大项目……一大批“硬核”项目在张家港布局落子,这背后既是对当地营商环境的充分认可,更是瞄准了张家港长三角枢纽城市的长远布局。

“之所以选择张家港作为我们的华东区域总部基地,是因为华东是全国经济发展的中心,我们的客户群体在整个华东也是最密集的,张家港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可以让我们更贴近我们的客户和市场。”大族激光切管产品中心(张家港)生产经理陈日平表示,大族激光实业制造60%~70%的产能都在张家港基地投产,依托于张家港的交通优势,大族激光张家港基地已经集聚了一批上下游高端装备制造企业,一条完备的高端装备产业链正在加速形成。“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极大地缩短了张家港与北方及长三角其他地区之间的物理距离,我们将借助此地理优势成为辐射华东乃至北方地区的激光智能装备产业基地,进一步扩大市场覆盖范围。”未来,更多像大族激光这样的优质项目和企业将经由这座大桥落户张家港,并向全国甚至全球铺陈开来。

桥与城,从来相伴相生,在张家港,数座大桥正在蓄势崛起,不断增设张家港发展的新通途。

“张靖皋长江大桥正在抓紧建设,它将连接起张家港市、靖江市和如皋市这三座江苏省中南部的重要城市。”市交通工程建设服务中心副主任陆伟介绍道,张靖皋长江大桥预计2028年建成通车,这座世界最大跨度的悬索桥将成为创下6项“世界之最”、拥有6项“世界首创”设计记录的中国新地标。通车后,它将加密过长江的路网密度,均衡整个长江江苏流域跨江通道的分布。与此同时,苏通第二过江通道工程张家港段也在加速推进,进一步完善过江通道布局,未来,张家港将更加紧密地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大局,成为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和增长极。

跨越,是一座桥的壮美身姿,更是一座城发展进取的强劲姿态。一座座桥梁正如同一根根“金梁”,拔节生长,撑起张家港高质量发展的“硬脊梁”。(来源:张家港日报 | 记者:沈小恒

【作者:沈小恒】 【编辑:朱波】
星沙时报,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举报
关键词:
时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星沙时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