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标最强县 | 江阴市:改革风劲奋楫先 山水之城谱新篇
深秋的江阴市云亭街道,天高云淡、景色宜人。光阴的果实,已挂满枝头,沉甸甸的经济社会发展成果,静待采撷。
镇域经济各项指标快速增长,和美乡村环境面貌显著改善,社会民生保障事业协调发展,人民幸福指数持续攀升……这一路,经济发展的脉搏加速跳动,推动发展的足迹清晰有力。今天的云亭街道正抢抓功能区建设的新机遇,以赓续前行、奋楫争先的赶考姿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过硬作风,投身“南征北战、东西互搏”主战场,推动“两区一城”美丽新云亭建设的美好画卷再启新篇。
改革为动力 领航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吹响了新起点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而改革,正是云亭街道今年各项工作的主旋律。
8月28日,江阴高新区(功能区)建设动员大会召开,《关于优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加快推动高新区(功能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正式出台。功能区规划范围为包含云亭街道在内的“一镇四街”,将打造更大更开放的新质生产力发展前沿阵地。“云亭街道将坚决贯彻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定信心、积极作为,紧抓快干、全面融入,在新征程上树起‘高质量发展’的鲜明旗帜,提振‘加速跑’的精神气魄,努力交出不负市委信任、不负人民期待的时代答卷。”云亭街道党工委书记陈奕表示。
建设高新区(功能区),既是江阴发展的优势与潜力所在,更是云亭街道发展的最大机遇和有利条件。“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统分结合、管理高效”“便民利企、服务到位”……作为江阴高新区(功能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云亭街道在市委、市政府一系列原则指导下率先示范,按照既定组织框架、工作机制,加强与高新区各部门衔接对接,理顺权责关系,完善组织体制,优化机构运行,更好实现功能叠加和资源配置,加快实现与高新区紧密融合发展。一方面,云亭街道依托高新区政策、资源、人才优势,进一步统筹绮山湖科创谷、城市副中心、敔山湾新城、集镇改造等重点工作,在规划上细化方案、优化布局,以“一锤接着一锤敲”的韧劲,让功能区面貌不断焕新;另一方面,稳步推进区域工改腾退,坚持以亩均论英雄,有效开展工业绩效评价,持续优化工改流程,综合施策引导企业自改,积极筹建大经数字供应链科创园和云亭“智谷”科创产业园,推动土地集约、园区集聚、产业集群发展。今年上半年,云亭街道已累计盘活低效用地255.83亩,进一步为发展拓空间、调结构、增效益。
一家人、一条心、一起干。站在新的起点上,云亭街道将乘着战略机遇叠加的浩荡东风,以更加豪迈的姿态、更加稳健的步伐,劈波斩浪、奋勇争先,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奏响奋进的昂扬乐章,为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阴新实践贡献更多力量。
产业为支柱 培育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之“新”,在于科技创新。
日前,绮山湖科创谷一期项目现场传来喜讯——科创载体第一根试桩开打,标志着科创载体工程正式启动建设。作为“霞客湾科学城的先导区、高铁新城的核心区、产城融合的引领区”,绮山湖科创谷项目自2022年启动建设以来,在建设现代化新城的同时,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一体修复山水林田湖,合理增加水系空间,以打造特色鲜明的山水城市空间,并在保证生态先行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科创产业,以产业发展反哺治理投入,大大增强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
“科技共山水一色”,绿水青山、金山银山所产生的共振效应,为科技创新按下“加速键”,引来越来越多的“金凤凰”。今年3月,“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合作项目、江阴云亭“智谷”合作共建项目、整县光伏建设云亭街道项目等一批聚焦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顺利签约,为推动云亭街道工业园区升级改造、“腾笼换鸟”,助力街道做大产业规模、做强产业能级注入强劲动能,实现在科技研究、产业孵化、生产智造、人才和资本支撑能力等方面的蝶变跃升。
在云亭街道的发展蓝图里,“腾笼换鸟”很重要,“老树发新枝”同样不容忽视。近年来,云亭街道不断加强企业点对点服务,强化鼓励创新的政策导向,提升资金、人才等要素保障水平,综合运用财政、金融等政策工具,支持头部企业在云亭街道建设总部及创新研发基地,带动更多企业加快技术改造、设备更新,通过一系列用心“培土”、精准“施肥”、科学“补水”的措施,为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持久动能。
一组数据印证着云亭街道强劲的发展势头:今年上半年,云亭街道规上工业产值108.55亿元,同比增长5.7%;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8.23亿元,其中工业投资7.82亿元,同比增长24.4%,共有在库重大项目9个,总投资54.18亿元;新申报高新技术企业20家,申报省独角兽企业、省瞪羚企业各1家,新引进科技型企业88家;完成全社会研发投入1.32亿元,技术合同交易额2.7亿元,新增创新创业人才项目5个。
中流击水,奋楫者进。云亭街道交出的答卷,绝不限于此,也绝不止于此。乘大势而上,资源在汇聚、项目在集中、发展在跨越,在强劲产业发展的支撑下,云亭街道依然大有可为,未来可期。
民生为基石 打造幸福生活圈
走进华东师范大学江阴实验学校,教室里书声琅琅,操场上欢声笑语,处处洋溢着青春蓬勃的朝气。
今年9月正式投用的华东师范大学江阴实验学校坐落在云亭街道迎瑞路北、敔山路南,占地面积6.5万平方米,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办学规模为10轨90班,校内建有教学楼、图书馆、标准化操场、体育馆、食堂、教师宿舍、立体接送系统等。秉持着“未来无限可能”的办学理念,华东师范大学江阴实验学校开设有学生领导力、学习素养、科艺融合等课程,鼓励孩子们大胆创新,勇敢追寻美好未来。“我们将坚持科学教育和国际视野,努力把学校建设成江阴老百姓‘家门口’最满意的学校。”华东师范大学江阴实验学校校长王涣文表示。
民生事业的发展变化,既有“高处落墨成大块”,也有“一枝一叶总关情”。读后感换咖啡甜品活动、“云上领航”阅读推广活动、家风家教系列活动、非遗传承系列活动……自云亭街道第一批文化共享空间——云上书屋运营以来,每天都有居民前来加入阅读和志愿服务的“大家庭”,书屋日均接待量近500人次。这一方小小的天地,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精神家园。基础设施“硬件”和文化生活“软件”双提升,为云亭街道居民打造了一个更加和谐、宜居的生活圈。
一直以来,云亭街道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最高位置,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积极办好各类民生实事,推进公共服务补短、固优、提质,全力守住安全红线、筑牢安全底板,创造平安稳定的社会环境,让幸福生活可触可感。今年上半年,云亭街道聚焦强化民生福祉,在保障就业方面,完善稳岗帮扶和促进就业举措,统筹做好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工作,新增用工岗位1500个,城保扩面880人,扶持自主创业335人;在“一老一小”方面,80周岁以上老人居家养老服务保障率达到100%,救助困境儿童43人,可提供托位数达468个;在文化惠民方面,组织和美乡村篮球赛,开展“戏曲大家乐”、百姓书场等文化活动118场,服务群众25万人次……每一个数字,都是云亭街道把群众的“心上事”当成“上心事”,以“民声”定“民生”,让“实事”真“实施”的生动实践,推动云亭街道广大群众的幸福指数不断攀升。(来源:江阴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