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标最强县 | 张家港市:筑路架桥 周行八方
万里长江入海前,在张家港拐了最后一道超过90度的弯,留下了一个天然良港,深水贴岸,不冻不淤。在长达千年的农业社会里,张家港依托得天独厚的水运优势,输送着物资旅人,繁华着人间烟火。公元753年,唐代高僧鉴真第六次东渡在此成功起航,抵达扶桑,传播盛唐文化。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循着铁轨和汽笛声,铁路逐渐取代了航运的首要交通地位。在加速奔向现代工业文明的道路上,“地无寸铁”的张家港始终在等待一个特别契机的到来。
2009年,沪苏通铁路过江通道的选址不够理想,有意向调整。张家港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积极争取沪苏通铁路从张家港过江,再加上此前张家港市一直积极争取公路过江通道,并在建设锡通高速公路时预留了过江条件,那些发黄的会议纪要中,弥漫着迫切而激动的心情。
2010年,沪苏通铁路过江通道——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正式落户张家港。在千呼万唤中,期盼已久的“高铁梦”,第一次有了极其真实的触感。
2014年,大桥正式开工建设。日月交替,至今已有十年。
钢铁“巨龙”
在荒滩中启航
将时间的指针倒转回大桥开工前夕。彼时的项目现场,尚是一片荒芜江滩,世界首座跨度超千米的公铁两用斜拉桥在这里启航。
“桩要打直,位置必须精准!”2014年5月21日,猎猎江风中,一根长53米、直径3.5米,重150吨的定位桩稳稳地扎进长江,为大桥主跨部分的实质性施工按下了“启动键”。
钢铁为骨,江水为田,2000多个日日夜夜里,大桥持续“拔节生长”,“钢铁巨龙”向远绵延。
2017年9月2日,沪苏通铁路张家港段开始铺轨。
2019年9月20日,大桥实现全桥合龙;2019年11月2日,沪苏通铁路成功架设首条接触网导线。
2020年4月2日,蓝底白字醒目的“张家港站”站牌被高高挂起;2020年5月30日,沪苏通铁路首趟试运行列车飞驰经过张家港站。
2020年7月1日,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与沪苏通铁路同步开通运营,一路向东,张家港到上海的时间缩短至1小时,往北跨过长江天堑,20分钟就可抵达南通。
“圆梦了!圆梦了!”通车当天,首批1000多名游客在张家港站踏上高铁之旅。“这是一趟期盼已久的旅行,我邀请了姑妈、表哥、表嫂一起去南通夜游濠河。”市民沈香兰高兴地说,以前出门旅游通常要去上海、无锡等地坐高铁,这次在“家门口”坐高铁,感觉既亲切又自豪。
从沪苏通铁路出发,诗和远方就在脚下。张家港迈出了深度融入上海“1小时都市圈”“长三角朋友圈”的重要一步,这是港城交通格局新纪元的开始,触手可及的“同城时代”“双城生活”,是港城市民初次拥抱时速200公里高铁时代的“小确幸”。
一桥落成
“三铁交会”格局显现
如今,沪苏通铁路跨越大江南北,雄伟壮阔的双层斜拉桥横跨长江两岸,高速动车如白色闪电般飞驰而过,在江面上划出一道美丽的“弧形”。
高铁圆梦或许有些迟到,但只要开始,梦想就不会停歇。
2010年,由于大桥选址的落户,沪苏通铁路和通苏嘉甬铁路过江线位就此确定,再加上此前规划的沪宁沿江高铁,张家港境内一下子迎来了3条铁路。
姗姗来迟却后来居上。在张家港的交通版图上,沪苏通铁路、通苏嘉甬高铁为南北方向,沪宁沿江高铁则从张家港西面进入, “三铁交会”格局显现。
沪宁沿江高铁是长三角城际轨道交通网的骨干线路,以及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沿江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途经张家港60多条现状及规划河道、航道、道路,早在铁路规划选址阶段,张家港市便提前介入,先后调整线位避开大型公墓、周家桥110KV变电站及上市企业,节省了铁路建设投资和土地资源。同时加大了桥梁孔跨和高度,预留了快速环路建设和河道拓宽空间,“没有图纸,我们就自己画,没有数据我们就自己测,有时候和设计单位对接,没有成果就不吃饭,因为机会往往转瞬即逝,错过了就不会再来。”市铁路建设服务中心主任柳振华介绍,如今,沪宁沿江高铁在张家港境内设置的一跨过河、一跨过路的连续梁,约占全线的五分之一,为城市预留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2023年9月28日,沪宁沿江高铁开通运营。自此,张家港迈入时速350公里的高铁2.0时代,进一步缩小了张家港与上海、南京等长三角主要城市的时空距离,深度融入“沪宁1小时高铁圈”。
眼下,“三铁交会”的真正形成,只待通苏嘉甬高铁。
通苏嘉甬高铁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沿海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于2022年11月30日开工建设。其在张家港市境内共31.7公里,新建线路约28.3公里,分为南段、北段、站区段三段实施。目前,南段桩基工程已完成三分之一;北段正加快推进桥面系工程施工;站区段已完成建设。
据悉,通苏嘉甬高铁预计2027年年底具备通车运营条件,未来,市民可坐高铁直达苏州,向南将加入杭州“1小时经济圈”。
提质提效
“枢纽”之城集聚动能
站在张家港站站台上向东眺望,只见一片宽阔、平坦、杂草丛生的土地。不久之后,一座规模20000平方米,以江南民居飞檐层台为设计灵感的张家港站东站房将在此拔地而起。
“张家港枢纽”进入下半场赛程的步伐何以如此之快?
据统计,沪苏通铁路开通伊始,西站房进出站客流日均7000人左右,节假日高峰期达到13000人左右。而西站房设计最高聚集人数1500人次,仅一条铁路开通,西站房内就出现了多次拥挤状态,枢纽优势初步显现。
2020年,在通苏嘉甬高铁的设计论证阶段,张家港再次看到了发展机遇。“我们全力争取将东站房纳入通苏嘉甬铁路同步建设,从而进一步提升张家港站枢纽能级。”柳振华回忆起争取过程,每幅场景都历历在目。“张家港站东站房原本不在本次通苏嘉甬高铁研究范围,若能纳入同步建设,张家港就开创了全国铁路站房刚刚开通就研究扩建的先例,若要争取到项目资金,更是难上加难。”柳振华表示,既然要争取,就没有退路,只能拼尽全力。从通苏嘉甬高铁可研会,到可研鉴修会,到专题会议,他们利用会议间隙,一个个部门去汇报,一层层领导去请示,奔波,等待,忐忑,沮丧,兴奋……各种情绪煎熬交织,柳振华用一个“难”字概括了当时的复杂情感。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2021年年初,东站房终于尘埃落定,不仅纳入了通苏嘉甬高铁同步建设,而且给予了6000平方米的建设规模,节省了地方财政资金上亿元。未来,张家港站内候车空间将更舒适,乘车流线将更简洁,旅客出行将更高效。
此外,为同步开行更多方向始发车,进一步发挥枢纽效能,抢抓机遇,在沪苏通铁路开通前建成一条存车线;在沪宁沿江高铁开通前利用综合维修工区增建两条存车线,相当于高铁动车的“停车场”,可同时满足2辆长编组列车停靠。截至目前,张家港站共计开行10列始发列车,是全国县(市)级车站中通达城市最多、始发辐射范围最广的站点之一。自2020年7月开站以来,张家港站共发送旅客约1052万人次,到达旅客约1047万人次。
张家港何以枢纽?不仅在于折叠空间距离,也在于构筑“港铁联动”的全新发展格局。
近日,位于南丰镇民乐村的张家港北站传来好消息,该站货场补强改造已完成,每条装卸线可满足半列货车装卸要求,现已基本具备开通运营条件,计划春节后正式开通运营,开展铁路货运市场培育。作为张家港市首个铁路货运站点,该站设正线2条,到发线3条,装卸线2条,投用后,将为众多企业的货物运输带来极大便利。
不妨以张家港站为原点瞭望,如今借助高铁,港城人民可以北上京、津,西进汉、渝,南下深、厦,直达全国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23个地级市。
再往未来展望,“三铁交会”的张家港将一跃成为国家“八纵八横”铁路网中沿海和沿江通道的重要交会点,成为承启南北、贯通东西的节点型枢纽城市。届时,“人气”“财气”“商气”的聚集,将助力张家港加速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等国家发展战略。
凯歌而行,不以山海为远;乘势而上,不以日月为限。下一个十年,轨道上的张家港,无限可期。(来源:张家港日报 | 记者:李语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