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标最强县 | 常熟市:推进数字化赋能养老服务向纵深发展
日前,《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正式发布,明确要求:加快养老科技和信息化发展应用,深化全国智慧健康养老应用示范。数字化赋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利用数字技术来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和效率,能让城市的养老环境更加智能化和人性化。
多年来,常熟以扩大服务供给为途径,不断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养老事业快速健康发展,形成了引领老龄化社会养老服务的新模式,是研究数字化赋能养老服务的重要典型。在推进数字化赋能养老服务方面,常熟已经开展了多项实践。一是加快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城市基础设施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为数字化养老提供坚实的基础。二是强化政策引导。推出《常熟市优化“一老一小”保障工作行动方案(2023—2026)》,突出增强养老服务供给,满足养老需求,坚持养老服务公益属性。开展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等级评定工作,等级设施占比达61.34%。三是推广智能化家居和智慧健康产品。支持企业数字化改造,为智慧养老提供了更多的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推动智能化产品在养老领域的应用和普及;高效推进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工作,累计完成超1.2万户;大力开展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专项普及培训,帮助老年人理解智能设备的基本功能,掌握使用方法。四是构建数字化养老服务平台。整合社会各类服务资源,构建社区养老服务O2O网络平台;开发网格365养老服务功能,以社区为单位建立养老服务智能化系统,为辖区老年人和服务机构建立准确、翔实的基础信息数据库和老人服务档案;开发集政策咨询、预约申请、服务查询等功能于一体的“常熟·愉养老”养老顾问微信小程序,构筑全市畅享的“互联网+养老”服务环境,实现机构、居家、社会、社区养老服务的有效衔接。
但同时,常熟在这项工作中也面临智慧平台间缺乏统一标准、数据共享艰难,跨部门协同合作存在梗阻,高质量、复合型人才紧缺,市场资源效能亟待更大激发,数据安全风险仍需严密防范等方面的考验和挑战。在今年常熟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 2025年要“健全养老服务网络。大力发展养老事业,实施智慧养老机构建设工程,开展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借此,笔者建议如下:
优化智慧养老平台建设。统筹现有平台,优化数字养老政务、服务运营及综合为老应用三大平台,推动政府、企业、社区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共享、服务流程整合和身份认证,进一步激发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活力,提升养老资源使用效能,保障数据安全。深入调研各方需求,统一数据录入标准,定期更新升级平台,简化操作界面,提升易用性。设置技术支持与客服团队,及时解答问题,优化用户体验。畅通反馈渠道,建立问题解决机制,确保平台稳定、安全运行。
健全数字化养老服务体系。基于综合性数字化养老服务平台,汇聚线上线下资源,构建一站式服务平台,强化多方数据和服务互联互通,高效转化。推动数字化养老服务创新,推广新型服务模式,如远程医疗、虚拟养老院等,加强技术研发与应用,引入智能化设备,拓展AI数据分析平台功能,为老年人提供全面、精准服务;依托统一管理平台,形成统一标准和流程,推进养老产业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
加强数字化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广“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前瞻性培养复合型人才,将数智化技术应用纳入长期照护人才专业课程体系,建立“线上+线下”混合式培训体系。政府和企业要加大培养和引进急需人才的力度,开展有针对性的在职培训与继续教育,提升现有从业人员的智慧养老服务理念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建立激励机制,设立奖励基金,实行薪酬待遇激励,营造良好的“引、育、留”人才氛围。
完善政策支持与设施建设。制定数字化养老服务发展规划,明确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更精准配套相关政策支持,确立养老服务智能化系统技术规范,加大监管和执法力度,明确各方责任和义务。坚持综合与专业并行、事业与产业并重、政府与社会协同,整合优质资源,加强与周边城市区域合作,共享养老资源,鼓励民间资本参与,进一步提升智慧养老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加快推进数据汇集、系统集成等工作,聚力数字技术赋能健康养老全产业链,夯实产业支撑,丰富适老化产品与服务供给,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来源:常熟日报 | 记者:夏烨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