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标最强县|张家港市:以“税”赋能 激活产业向“新”力
新能源汽车产业是张家港市发展“4+4”产业链的重要一环。张家港市税务部门紧跟发展需求,从汽车零部件配套产业到整车出口贸易,以精准落实税费优惠政策的权益性服务和多渠道互动响应的便利化措施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延链补链。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的爆发式增长,动力电池、充电基础设施、绿电、零配件等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也突飞猛进。春节假期过后,位于高新区(塘桥镇)的张家港泰源汽车冲压技术有限公司便进入到紧张忙碌的生产中。生产车间内,大型车床设备同时运行,各类机械臂上下翻飞,工作人员全力以赴赶订单;另一边是正在建设中的泰源新能源汽车轻量化零部件基地,运输车辆来往穿梭,全新的生产基地呼之欲出,处处呈现出繁忙景象。作为苏州市重点项目,泰源新能源汽车轻量化零部件基地项目总投资15亿元,主要打造以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和电池包为主要产品的全产线自动化和智能化“灯塔工厂”。
“一期项目投产前,市税务部门就时常对我们进行业务指导,在不同的项目进展阶段关注具体的涉税事项,帮助我们财务工作尽快走上了正轨。”张家港泰源汽车冲压技术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陈丽娅告诉记者,市税务部门的工作人员会定期上门进行宣讲,对政策进行解读,帮助企业及时足额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红利。
“2024年,税务部门为我们及时办理增值税留抵退税1000多万元,单单这一项税收优惠的落实,就在流动资金方面极大地缓解了我们的周转压力。”陈丽娅坦言,充沛的资金给予了企业在生产、销售方面的支持,使得订单量逐渐攀升。2025年,企业销售额预计能够达到5亿元。
为了助力企业在新能源产业发展之路上走稳走好,张家港市税务部门设立了对口辅导团队,以精准响应企业税费服务诉求为目标,选取素质过硬的业务骨干担任“特派员”,充分发挥基层网格作用,深化诉求源头采集,强化问题就地化解,畅通诉求解决“最后一米”。通过联席会议畅通各部门信息交换,推行“诉求采集—分析识别—任务推送—直办联办—验证反馈—监督考评”闭环运行机制,保障企业难题实时对接、处理流程高效运转,助推新能源汽车产业从“零跑”到“领跑”。
随着全球汽车市场呈现出多元化和复杂化的发展趋势,新质生产力已成为中国汽车品牌在全球市场重要的竞争力。为助力企业创新研发、精准满足不同地区客户的需求,张家港市税务部门常态化开展“税企面对面”活动,“肩并肩”学习税收政策,“手把手”辅导享受优惠,帮助企业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以税费红利助力绿色能源企业研发升级,持续释放创新效能,更好服务经济发展。
来到位于经开区(杨舍镇)的中鑫汽配(张家港)有限公司新能源汽车轻量化产品控制臂项目的生产车间,只见机械臂来回摆动、生产线高速运转,数字化、智能化生产景象迎面而来。据悉,这里可年产5500万件底盘悬架、转向系统等新能源汽车轻量化底盘关键部件,达产后预计年销售额可达10亿元。而这背后,正是企业大力投入研发,加强零部件项目开发,推动零部件项目的持续创新和发展,从而赢得市场及客户的认可。“2023年,我们在研发上投入了600多万元,按政策规定可以享受研发费用100%加计扣除的税收优惠政策,即实际可以在税前扣除1200多万元的研发费用。”中鑫汽配(张家港)有限公司财务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2024年,公司在研发上进一步加大投入,和前一年同期相比增长了50%。与此同时,企业可享受增值税出口退税税收政策,2024年,公司出口退税350多万元。
“好政策+好服务”,让企业能够放心大胆地投入创新研发中。接下来,中鑫汽配将依托国内成熟的供应链,在服务国内客户的同时积极开拓欧洲客户,并将锻铝轻量化产品作为重点,构建独立自主的设计、产品试制和实验能力,打造面向中国及欧洲市场的轻量化产品制造基地。
全链向“新”,乘势而上。未来,张家港市税务部门还将在团队化管理、办税提醒、风险提示等方面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相关企业提供多项专属服务,精准对接企业发展需要,全力护航企业项目推进,持续优化税收环境,让新能源企业安心落户、放心发展,也助力企业在绿色发展的新赛道上向“绿”而行。(来源:张家港日报|记者:张静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