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标最强县|昆山市:让交通管理更“聪明”

当有超限记录的货车驶入昆山时,智能感知系统便立即启动追踪,10分钟内精准锁定违法车辆;当船舶吃水线超过安全阈值,AI监测设备适时预警……这些充满科技张力的场景,正是昆山深化“人工智能+交通”融合发展的缩影。

近年来,昆山交通运输部门以“智慧天网”覆盖陆域、“电子哨兵”守护水域,构建起全域智慧交通新范式,为市民提供更安全、便利的出行环境。

走进市交通运输应急指挥中心,巨大的电子屏上跳动着密集的车流轨迹。一个个闪烁的光点正是“畅行昆山”车辆监管平台实时监测的每一辆进出昆山的车辆。屏幕上显示,114个环昆卡口与3764个市内感知设备的坐标交织成一张精密“天网”,自动识别危化品车、渣土车等12类重点车辆,并对营运证过期等20余种异常状态实时预警。

依托“数字昆山公共智慧底座”,昆山搭建起“畅行昆山”智慧交通服务平台,汇聚超1亿条数据,形成“监测预警—轨迹追踪—智能布控—联合执法”全链条机制。平台整合全国货运车辆信息、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跨省实时电子运单、交警全要素平台数据、渣土车审批及消纳场数据等,通过跨部门数据共享与算法叠加,实现车辆全量归集与精准识别。

针对超限货车治理,昆山布设23套动态称重设备,建立违法车辆“数据池”。当车辆再次入昆时,“数据池”10秒内触发预警并推送执法人员,交通、公安部门依托平台轨迹查询功能协同查控。同时,创新“流动治超”“区块链+公证”等模式,有效破解车辆逃避检测等难题,全市可监测超限率同比下降近66%。平台还对安徽、浙江、上海等地1.2万辆渣土车实施轨迹全监管,并通过11个高速口、48个公路口的智能识别,对未备案车辆精准捕捉,识别率达90%以上。

在陆路运输管理日益完善的同时,去年,“畅行昆山”平台接入了16套水上“智慧卡口”,实现对船舶违法倾倒渣土、危化品船舶违反禁航规定等违法行为的监控和管理,有效提升水域管理水平。

昆山航道密布、水运发达,水上运输繁忙,日均进出昆船舶约1200艘,日常在昆船舶约500艘,以外地普通货船为主。为有效化解监控覆盖不全、船舶底数不清、违法违规行为取证难等水上执法难题,市交通运输局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选择性能更好的技术方案进行推广,建成16套水上“智慧卡口”,全天候全时段监测船舶通航状态,全量掌握当日进出昆船舶和实时在昆船舶数量、类型。

“智慧卡口”由昼间检测相机、夜间检测相机、船舶抓拍相机、图像处理服务器等硬件组成,具备热成像和自主感知功能,能克服逆光、水花浪涌等干扰,结合后台信息多元比对及AI算法训练,目前对船舶违法违规行为的准确识别率达95%以上。

这一系统上线重点船舶(渣土船)预警、危化品船禁航时段航行预警、超载运输预警、未经备案工程船预警、未按规定悬挂国旗预警等5大类智慧应用场景,构建“高风险船必查、中风险船抽查、低风险船无事不扰”精准检查机制,推动水上执法从“大海捞针”向“精准制导”转变。(来源:昆山日报|记者:段晓芳)

【作者:段晓芳】 【编辑:王倩】
星沙时报,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举报
关键词:
时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星沙时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