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标最强县|张家港市:发力“人工智能+” 赋能千行百业“御风而上”
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更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昨天上午,张家港市举办了一场“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大会,助力“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加快推动全市产业转型、城市转型。
乘数智东风,“人工智能+”正加出张家港发展新速度。近年来,张家港依托产业基础好、应用场景多、创新能力强、营商环境优等多重优势,推动“人工智能+”全面赋能经济社会发展,集聚新点软件、多维科技、智库智能等涉人工智能领域优质企业超100家,培育典型应用场景案例58个,建设垂类大模型16个,涵盖了人工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科研、人工智能+交通、人工智能+文旅、人工智能+金融、人工智能+政务服务等六个领域,实现了从基础层、技术层到应用层的全覆盖,算力总规模将达苏州领先水平。
产业向新,创新的路径也在向新。结合张家港深耕厚植的产业基础,张家港以“人工智能+制造业”为主攻方向,出台《张家港市加快推进“人工智能+”制造业工作方案》,培育了一大批工信部5G工厂和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示范车间,“全国县域独具特色的人工智能发展高地”即将呼之欲出。
今年开年,人工智能带给人们无数惊喜,样样工作走在前的张家港,今后的“人工智能+”如何布局?大会发布了《张家港市“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行动方案》及产业促进政策,聚焦数据、算力、算网、模型、项目、人才等“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要素,对人工智能做加法,为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按下“快进键”,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走进千家万户。
张家港用“人工智能之解”,答好“新型工业化之问”。现场发布的“人工智能+”大模型,既涵盖制造、科研、交通、金融、政务服务等领域,也有应用于钢铁领域的数据集;58个人工智能典型场景案例,正以润物无声的方式,让人工智能与生产生活深度交融,勾勒出未来生活的智慧图景。
推动“人工智能+”与产业深度融合,既要科技创新的硬实力,也要智能领域前沿力量的软支撑。大会现场,多位行业权威专家受聘为 “人工智能+”战略发展顾问与“人工智能+”协同创新港城合伙人,为张家港提供从技术路线规划到产业生态构建的全链条智力支持。
当天,百川智能联合创始人、百川智能—人民大学大模型实验室副主任谢剑被聘任为张家港市“人工智能+”协同创新港城合伙人。他表示,张家港在数据和算力方面具备一定优势,未来可以在建设集约式的算力底座、与高校建设联合实验室、引进专业人才等方面发力,期待今后企业能和张家港开展更深层次的合作。
“人工智能+”并非简单相加,而是通过新技术催生新质生产力。大会现场,一批“人工智能+”系列产品发布引发关注,其中国泰新点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了8个人工智能场景产品,涵盖智能客服、智能评标、智能助手等多个场景领域。
国泰新点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李强告诉记者,新点软件致力于以数字化服务推动社会高质量发展,持续推动“AI+行业”的深度融合,深入探索政务、交易和建设等领域的大模型技术开发和应用场景创新,让AI更落地、更“懂行”。未来企业将以张家港为创新高地,持续加强研发,用AI为张家港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以实实在在的项目投入,为加快打造“全国县域独具特色的人工智能发展高地”打牢根基。会上,张家港市人工智能赋能创新中心项目、人工智能产教融合项目和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项目等4大类、12个项目完成签约,构建起从技术研发到产业应用,再到成果转化的创新生态链。
算力平台是人工智能产业链中上游基础层的关键一环,其支撑着智能模型的训练与推理,直接影响算法的效率和精度。近年来,港城云联(苏州)数据系统有限公司积极抢抓算力时代新机遇,投资约90亿元在乐余镇规划建设了港城智能智造大数据产业园项目。
在当天的大会上,港城智能智造大数据产业园投产投用,将加速推动算力资源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拓展数据、算力应用场景,让AI成为港城产业升级的加速器。港城云联(苏州)数据系统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范玥表示,“优越的地理位置、经济实力、电力储备都是我们选择张家港作为算力基础设施底座的主要因素,未来我们会在全国布局,但张家港永远是我们的根基所在。”
人工智能的魅力在于创造无限可能。当下,人工智能浪潮奔涌,未来,张家港将全力拥抱 “人工智能+”的万千气象,不断加速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全市千行百业“御风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