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标最强县|张家港市:创新元素频亮相 活力旋风扑面来

7月10日上午,2025高校技术转移转化大会暨第二届苏州国际科创大会、第十七届国际精英创业周系列活动重磅开幕。这场大会以“汇聚全球智慧 打造创业天堂”为主题,超1700名海内外嘉宾共襄盛会。

作为苏州科技创新版图上的重要一员,张家港创新元素在会场内外频频亮相,向外界充分展现了其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及人才招引等方面的综合实力,一股强劲的“港城创新旋风”扑面而来。

科创引领 共铸产业实力

沙钢集团的超薄硅钢片,天兵科技的“天龙二号”“天龙三号”火箭模型……在大会展区内,张家港企业的创新产品依靠技术优势强势吸睛。这两家实力企业,正是会上发布的“苏州市十大产业科技提名成果”获得者。

其中,沙钢集团的“新能源汽车驱动用无取向硅钢”,突破了高合金冶炼与轧制工艺,实现0.2毫米极薄规格产品的规模化生产,填补国内空白。天兵科技的“天龙三号大型液体运载火箭”则对标SpaceX猎鹰9号,单体火箭全国运力最大,长细比世界最大,且火箭可回收及重复使用,性价比实现全国最高。一项扎根于材料科学的精进,一项致力于航空领域的突破,共同勾勒出张家港在高端制造与未来产业上的硬核实力。

同时,在全国高校先进材料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江苏展区,长三角先进材料研究院与张家港企业合作、落地苏州的首个产业化项目亮相。该项目总投资约15亿元,将以苏州金恒奥达科技有限公司为主体,共建不锈钢、特种合金锻件和高端装备制造基地,服务于国家航空航天、深地深海、先进核能等重大需求,提供成套装备及核心材料解决方案,预计明年年底投产后年销售额可达20亿元,成为张家港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汇聚英才 共建创业高地

科技创新背后,人才是核心动力。作为国内IDM磁传感器领域的领军企业,多维科技在大会上获评“苏州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计划重大创新团队”,其在全球领先的8寸磁传感器晶圆生产线,以及超200款磁传感器芯片及模组,是企业人才引领创新实践的最佳证明。

同样令人瞩目的是,大会为“2024年全国最具成长潜力的留学人员创业企业”揭牌,张家港市的苏州晶歌半导体有限公司和江苏至昕新材料有限公司双双入选。苏州晶歌半导体有限公司创始人黄勇,凭借其在III-V族化合物半导体外延片领域的技术积累,带领团队实现了特定产品的国内首次量产突破,将产品良率提升至 95%以上并大幅降低成本。江苏至昕新材料有限公司则在陈维的带领下,于高端有机硅材料领域快速崛起,其IGBT封装材料、离型剂等产品已批量供应市场,并在半导体光刻胶材料等前沿方向取得突破,展现出强大的创新转化能力。

优质人才企业的落户成长,离不开张家港精心构筑人才高地、打造最优创新创业生态。精准的政策扶持、完善的平台载体、活跃的创投资本,正吸引着一批批海内外高层次人才纷至沓来,在张家港这片热土上播撒梦想、开花结果,形成“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技术转化与人才招引相融合”的生动局面。

开放协同 共促成果转化

为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转化,张家港始终以开放协同的创新生态开拓合作,布局未来。

大会上,苏州正式发布一批校企联合攻关项目、重大科技招商项目等落地项目。作为重大科技招商项目,冶金园(锦丰镇)的清源体态康复机器人项目已签署项目投资协议,将建设集研发、生产、服务为一体的运营中心。项目初步达产后预计年产康复理疗设备系列产品1000套,全面达产后预计可实现销售额超2亿元。

在深化产学研合作方面,沙钢集团和中南大学联手打造的“超薄带无取向硅钢高效生产的工艺研究”项目也在会上正式发布。通过整合高校科研力量和企业产业资源,张家港正加速成果转化,为产业升级提供持续动力。

此外,在“揭榜挂帅”环节,苏州东方雨虹建筑材料有限公司提出“重大工程用生物基高耐水防水涂料的关键技术研发”课题,江苏天鹏电源有限公司抛出“高功率全极耳圆柱电芯体系开发”技术攻关需求。两个“英雄帖”,以需求牵引创新,以开放集聚智慧。

一场大会,我们看到张家港广大企业的匠心突破、壮志凌云,以及这座城市对科技创新矢志不渝的追求和对人才价值的高度尊重。创新浪潮势如虹,万里征程风正劲,张家港将继续以创新为引擎、以人才为支撑、以开放合作为桥梁,全力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和产业创新高地,多方携手共创美好未来。

【作者:吴思晔】 【编辑:王倩】
星沙时报,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举报
关键词:
时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星沙时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