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标最强县|张家港市:技术驱动“智造”千亿集群
在全球产业变革的浪潮中,智能高端装备产业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经过70余年深耕,张家港构建起一条集聚效应显著的智能高端装备产业链,以智能化、绿色化、集成化的新姿态迈向高端化。
领军——
技术创新突破 锻造行业标杆
在张家港富瑞特种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新能源车间,一批批LNG车用供气瓶正在通过自动化产线有序生产,工人们通过操作设备,就能完成产品的压铸、焊接等全部工序。在这里,一个个看似普通的钢瓶,其实凝结着国内领先的低温绝热储运技术。“我们的产品实现了等于甚至小于1.4%的蒸发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同时,自主研发的压力智能调节系统,可以让压力始终保持在设定范围。特别是1000L以上大容积气瓶的率先突破,解决了重卡长续航的行业难题。”张家港富瑞特种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于清清介绍。
从2003年制造压力容器起步,富瑞特装不断锤炼技术、谋求发展。如今,企业产品广泛应用于LNG重卡、公交客车和矿用车等特种车辆,市场占有率达到25%,稳居全国前三,国内LNG车用瓶市场保有率第一。“张家港完善的产业集群为我们提供了强大支撑,依靠本地优质原材料供应和相关产业供应链高效协同,让企业能够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大幅降低生产成本。”于清清表示,这种产业生态优势,正成为张家港智能高端装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富瑞特装在市场的崛起不是个例,如今在张家港,海陆重工在工业余热锅炉领域、国富氢能在加氢站及车载供氢系统领域、中集圣达因在低温液体贮罐领域的市场占有率都是全国第一……张家港瞄准高端能源装备、智能数控等核心领域,推动工业脊梁向“高”而攀,由此培育出了一批大国重器制造者和细分市场领军者。
智变——
智能转型赋能 效率革命提速
技术创新,使高端装备实现性能突破,而“智改数转网联”则是推动产业升级、重塑竞争格局的又一核心驱动力。
在江苏新美星包装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精密车间里,机器精准掌控每一个生产步骤。
数字化与智能化浪潮让传统制造业踏上了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新车道”。车间里的五轴加工中心,就是“智能和高效”的代名词。“用传统的机器加工方式生产一个多面体零件,要通过多次装夹才能够完成,用了五轴加工中心,实现一次装夹,就能把零件加工完成。”江苏新美星包装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智能制造中心负责人修小伟拿起一个多面体零件向记者介绍道。
得益于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加持,环顾车间内50多米长的柔性生产线,作业中的机械臂上下翻飞,灵活自如,驮着物料的立体库来回穿梭,精准投递。“智能化不是单点突破,而是全链条重构。”江苏新美星包装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董海龙介绍,企业创新的“智能化生产线+仓储物流系统+信息化管理平台”智能工厂解决方案,使智能制造车间生产效率提升30%,不良率降低10%,运营成本下降25%。目前,新美星3000多条产线已服务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智造“走出去”的典范。
乘着“智造”东风,张家港涌现出新美星、贝尔机械、维达机械等一批智能装备标杆企业,在高端液体包装机械、中大型挤出、吹塑机械等领域均处于全国前列,它们共同推动着区域产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转型。
聚合——
链式发展聚能 打造产业高地
龙头企业在细分领域实现突破性发展,张家港智能高端装备产业也已形成显著的磁吸效应。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格局逐步完善,区域集聚优势日益彰显。
走进张家港保税区现代装备制造业石化产业基地,中集圣达因、江苏利柏特等企业毗邻而居,一条从原材料供应、核心设备制造到终端应用的完整产业链清晰可见。
在该产业基地,中集圣达因已经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低温贮运装备生产企业,也是产业核心“链主”企业。它不仅研发出国内首台40英尺液氦罐式集装箱,还成功生产出国内首台民用液氢罐车。“中集圣达因已和张家港本地上游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根据产品性能要求,上游协同企业会快速调整生产工艺。以LNG加气站建设为例,从前期场地规划、设备安装,到后期运营维护,我们能够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张家港中集圣达因低温装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文俊介绍。
与此同时,中集圣达因积极参与本地行业协会和产业联盟,通过创新平台与制氢、加氢站运营、终端应用等企业和高校加强交流合作,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加入产业链,共同打造更具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作为一座新兴的现代化港口工业城市,张家港位于沿江及沿海两大经济带交汇处,正加速对接长三角、融入上海经济圈,发展智能高端装备产业优势显著。如今,张家港智能高端装备产业链已集聚企业近530家,2024年实现产值超千亿元,占全市总规上产值的18%。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张家港正谋划更宏大的发展蓝图。“未来,我市将聚焦‘智能化、绿色化、系统集成化’方向,强化技术攻关,推动产业由‘制造能力型’向‘技术驱动型’转变;助力企业抢抓增量市场,积极拓展国内‘设备更新’‘双碳战略’政策周期性市场增量,加速对接东南亚、中东等地区‘设备升级’需求;加速具身智能、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装备布局,形成‘传统优势装备、未来产业装备’共进的智能高端装备产业发展新格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张金岱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