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标最强县|江阴市:智造升级与绿色转型双轮驱动高质量发展

盛夏的江阴,项目建设如火如荼。江阴市惠尔信精密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的智能化恒温车间内,6台来自瑞士的海格特五轴联动卧式加工中心正在进行最后的安装调试。“重复定位精度达0.1丝,相当于头发丝的七十分之一。”企业营销副总陈晨不无骄傲地说,这批单台造价高达2400万元的“新家当”,堪称国内该领域的“顶级”配置。

作为总投资5亿元的惠尔信风电齿轮箱工改项目的核心设备,它们将与车铣复合加工中心、龙门式加工中心等另外46台套高端装备共同构建起智能化程度更高的数字化生产线。项目预计9月底全面投产,届时每年可新增5兆瓦以上风电齿轮箱5000台套的生产能力,新增销售收入约12亿元。值得期待的是,通过工艺革新,产品加工精度和效率得到进一步提升,将为“江阴智造”在国际新能源赛道上赢得更大竞争优势。

以创新性布局赋能智造升级,以战略性投入推动绿色转型。距离惠尔信不到30公里处,江阴利港电厂2×100万千瓦超超临界发电机组项目建设迎来重要节点。随着188米高的10号冷却塔顺利封顶,项目正式进入设备安装攻坚阶段。这座采用“三脚支撑架翻模+小火车浇筑”创新工艺的庞然大物,仅用时10个月就完成了从混凝土浇筑到封顶的全过程。该项目总投资约87.28亿元,预计于今年年底实现“双投”,每年可向社会提供电力约88亿千瓦时,支撑800亿元的GDP增加值。在创造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绿色基因深深嵌入项目血脉。相较于传统机组,新建机组每发10亿千瓦时电可减少约14.4万吨二氧化碳的排放,单位供电碳排放强度将下降18.4%,生动诠释出高质量发展与低碳转型的协同共进。

长江黄金水道同样传来捷报,总投资13.4亿元的港口集团智慧物流项目已竣工投用。项目通过对现有五号、六号码头智能化改造,在不新增岸线资源的情况下,打造绿色低碳的智慧物流体系,码头年总设计通过能力由2400万吨提升至7260万吨,提升约203%,百米岸线设计通过能力提升217%,单位吞吐量综合能耗下降36.6%。基于此,物流周转时间将缩短5至7天,进一步释放深水岸线的“黄金效益”,为区域外向型经济发展提供更强支撑。

一组组跃动的数字勾勒出江阴发展的强劲脉搏:截至6月底,全市8个省重大产业项目计划完成率达56.3%,3个省民间投资重点产业项目计划完成率达69.9%,108个无锡市重大产业项目和218个江阴市重大产业项目任务完成率分别达53.2%和53.8%,各项指标均超时序进度且同比提升。更令人振奋的是,今年江阴列入省重大产业项目数和年度计划投资额双双刷新历史纪录,充分彰显了这座制造业名城在培育新质生产力道路上的战略定力。

站在年中节点回望,江阴正以“一切围着项目转、一切盯着项目干”的实干姿态,在智造升级与绿色转型的双轮驱动下,用重大项目建设的“加速度”铺就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随着新一轮建设热潮的持续推进,这座滨江城市必将书写更多“当表率、做示范、走在前”的精彩篇章。

【作者:郑钊 於佳鹏】 【编辑:蒋亦子】
星沙时报,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举报
关键词:
时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星沙时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