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标最强县 | 江阴市:以水为媒激活城市生命律动 “一江一河”城市T台完成空间拼图

 作为锡澄运河公园临江的起始点,锡澄运河公园五期项目近期建成投用,至此,横向的滨江公园系统与纵向的锡澄运河风光带全面“合体”,8公里沿江、10公里运河组成的“一江一河”城市T台正式完成空间拼图。

从高空俯瞰,运河公园五期项目绿意葱茏,与已建成的一至四期浑然一体。据悉,该项目北起临江路桥、南至黄田港桥,占地面积9.2公顷,总投资约4200万元。“项目分为东西两岸,西岸主要打造自然生态景观,保留原有风貌,整体以休闲草坪为主,设有停车场、篮球场、休闲驿站等配套设施;东岸重点构建活力多彩休闲区,设有观山亲水园、射线游乐园等特色空间。”市住建局建管中心副主任朱为民介绍,整体规划上坚持差异化理念、两岸分区建设,既保护了运河生态本底,又满足了市民多元化需求。

其间还有诸多亮点:开阔草坪采用绿地点植高大乔木结合小组团花境的手法营造疏林草地,便于后期打造风筝营地、帐篷营地;透水铺装、植草浅沟等能收集、净化雨水,实现水系良性循环,让公园会“呼吸”。更让人欣喜的是,南北贯通的绿道不仅串联起运河公园一至五期,还与滨江公园实现无缝对接,形成总长约10.7公里的运河段慢行系统。“推窗见绿、出门亲水,晚饭后散步线路能一直延伸到长江边。”市民王富荣的朴素心声,正是江阴市“还江于民、还水于民、还岸于民、还绿于民”理念的最佳注脚。

江阴,以江为名,因江而兴,拥有35公里的长江深水岸线、13条入江河道。但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长江岸线大部分被工厂、企业、港口等生产场所占据,土地超强度开发、岸线过度使用等问题日益显现,市民临江、亲江不易。为此,江阴以打造长江生态安全示范区为引领,主动腾退主城区生产岸线,把长江江阴段规划生产岸线从23.4公里压缩到16.8公里,打造“一江一河”城市T台,主城区寸土寸金的生产岸线全部转变为生态岸线、亲水岸线。

漫步长江沿岸,可以清晰感受到这种深刻转变。蜿蜒的滨江公园带自东向西铺展,船厂公园、鲥鱼港公园、韭菜港公园、黄田港公园如明珠般串联,培育出市民与长江对话的新生活方式。纵向的锡澄运河公园带则似绿色缎带贯穿城区,七座造型各异的桥梁飞架两岸,构建起城市南北向的活力走廊。随着江阴国乐岛的建成投用,运河沿岸正孕育出新的活力,这座12.5万平方米的文化综合体四面环水,集艺术展览、科普教育、休闲娱乐于一体,已成为市民文化生活的新地标。

空间格局的变化无疑为江阴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而对于普通市民而言,这种变化最直接的感受是生活方式的改变。周末的运河公园里,随处可见搭帐篷的家庭、骑行锻炼的年轻人、写生的艺术爱好者。商业嗅觉敏锐的创业者们也纷纷在公园周边开设咖啡馆、书店等休闲场所,形成了新的消费业态。这座因水而兴的城市,正通过生态重塑,书写水系与城市共生共荣的新篇章——不是简单地将水景作为城市装饰,而是让流动的水系真正成为激活城市生命力的金色纽带。

【作者:郑钊 於佳鹏】 【编辑:蒋亦子】
星沙时报,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举报
关键词:
时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星沙时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