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标最强县 | 昆山市:向上攀登 向新而行

“十四五”收官在即,眼下正是满目金黄的丰收季节。特别是今年以来,昆山承压前行,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高于苏州、高于全省,经济运行保持向好态势。
过去五年,昆山蝉联全国百强县市首位,地区生产总值连续3年突破5000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进出口总额连续4年分别突破万亿元人民币和千亿美元……昆山人用刻进骨子里的那股劲,把“昆山之路”拓向崭新的境界。
没有一份成绩的取得是容易的。五年间,昆山拉高发展标杆、跳出县域思维,主动和经济体量相当的城市去攀高比强,努力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勇当探索者、引领者。
量质齐升
产业强市向新而行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今年9月21日,《2025年中国中小城市发展报告》正式发布,昆山再次登顶全国百强县之首。
登顶,遇见更好的自己!数据显示,昆山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于2014年、2019年跨越3000亿元、4000亿元台阶。从3000亿元到4000亿元,昆山用时5年,而从4000亿元到5000亿元仅仅用了3年时间。
实力的背后,是勇挑大梁的担当和产业强市的信心。
总投资50亿元,维信诺全球新型显示产业创新中心落地,聚力打造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典范;中科可控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化项目开工,提升企业新一代AI服务器设计、制造和交付能力;协鑫光电GW级钙钛矿产业基地实现加速产业化,解锁绿色低碳未来……大抓项目、抓大项目,昆山牢牢把握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这个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高端食品、时尚创意、消费医疗等特色产业加速崛起。仅今年前三季度,昆山新投产亿元以上产业项目88个,新开工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49个,新签约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91个,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增量在这里聚势而强。
把握时与势,昆山做强“创新雁阵”。日前,第七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示名单发布,昆山40家企业上榜。至此,全市已有126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位居全国县级市第一。这些创新的种子跟随昆山高质量发展浪潮,向新而行。
锚定创新,每每都有新收获。“十四五”期间,昆山被评为全国首批创新型县(市),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从“十三五”末的3.5%升至3.88%,高新技术企业突破3300家。尤其近年来,建成国家超算昆山分中心与智算中心两大算力基座,阳澄湖未来实验室、上海交大昆山未来产业创新院等创新载体加快建设,持续激发城市创新活力、发展潜力。
内外兼修
开放能级不断跃升
立于潮头者,风光早得之,风浪亦先历。
常人眼中的昆山,以制造业见长。殊不知,既不是咖啡产地,也不是传统消费市场的昆山,“凭空”架起了一条咖啡产业链,建成国内最大的咖啡豆烘焙生产基地,吸引40多家咖啡行业龙头企业在昆布局。昆山,“国际咖啡产业之都”享誉世界。是开放打开了一扇门,一扇让昆山链接世界的门。在全球高端价值链中抢占一席之地,星巴克、瑞幸咖啡、中科可控、群启科技等旗舰项目吸引行业关注,立讯精密、友达光电、三一重机等行业龙头深耕发展,清陶能源在固态锂电池领域独树一帜……昆山踩准未来发展,裂变出更大的增长极。
在昆山,来自宝岛台湾的项目众多。如今,昆山已成为大陆台商投资最活跃、台资企业最密集、两岸经贸文化交流最活跃的地区之一。昆山累计批准台资项目超6000个,投资总额超700亿美元,10万名台商台胞、3000多对两岸婚姻家庭在昆山安居乐业,近4000名台商台胞子女在昆就学。
开放型经济是昆山立足之本。过去五年,昆山积极开拓新市场、制定新政策、培养新产业、打造新模式,成为全球投资热土,已集聚全球8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万个外资项目,投资总额超1200亿美元。同时,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对沿线国家和地区贸易额占全市进出口总额43.7%。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苏州地铁11号线通车,昆山轨交直连苏州与上海;昆山—杨浦直升机航线通航,仅需20分钟即可实现昆山与上海市中心“空中直达”;锦溪、淀山湖、周庄三镇被正式纳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协调区……“十四五”时期,昆山积极对接国家战略,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昆山以“一盘棋”的布局思维,奏响区域发展协奏曲。
民生暖色
民生愿景变幸福实景
一座城市是否吸引人,不仅要看经济发展的“量”,还要拼民生福祉的“质”。今年7月,昆山高新区香榭水岸小区9号楼电梯交付。不到1年,2196台“老龄”电梯焕然一新,不仅创下了从拆除安装到交付仅13天的最快纪录,更为全国老旧电梯更新改造提供了可复制的“昆山经验”。
民生是经济发展的映射。“十四五”以来,昆山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统筹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塑造既有颜值又有温度的城市特质,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城市能级持续提升。出门就是地铁、商场,就医有三甲医院,“15分钟品质生活圈”覆盖完善,“产城人”融合的现代化城市加速显现。生态环境日益美好。庙泾河中央水廊清水环绕、绿意盎然;“昆小薇”处处见缝插“绿”,市民推窗见绿、出门入园;海绵城市吸水蓄水会“呼吸”,让自然生态融入城市肌理。民生服务供给丰富。过去五年,城镇新增就业超35万人,新增各类学校39所、新增学位7.5万个,东、西部医疗中心建成投用,与上海市、浙江省的医疗机构、高校建立对外合作,让居民在“家门口”看长三角名医。
因为一座城“有爱”,所以每一个人都“被爱着”。今年以来,昆山持续擦亮“温暖+1℃”民生服务品牌,办好“悦龄食堂”“童伴成长”“安居助困”等实事工程,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大力实施“强体润心”学生健康成长工程,聚焦“一老一小”“一病一残”“一困一弱”等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昆山的每一步探索,都落进市民推窗可见的风景里、融入出门可达的便利中,激活一个寻梦、筑梦、圆梦的新时代。
回望“十四五”,以山而名的昆山,亦以攀登者之姿立于县域群峰之巅。经济发展与民生福祉同频共振,逐梦、筑梦、圆梦的拼图相连,绘就一幅中国式现代化的动人图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