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标最强县 | 江阴市:临港开发区锚定目标争创“国开”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为未来五年发展擘画蓝图、指明方向。面向“十五五”,临港开发区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扎实推动产业创新、科技创新深度融合,全力以赴深化改革开放,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用心用情保障和改善民生,奋力打造竞争力一流的国际化开放园区。
从南理工江阴校区往南不远,一眼就能望见建设中的创新港三期项目。现场,施工人员正紧锣密鼓推进收尾工作,各道工序规范有序、高效衔接。“项目占地面积79亩,预计年内可投入使用。项目将依托高校创新资源,重点引进相关未来产业创新创业企业,聚力打造长三角区域的数字经济与智能制造产业高地。”江阴临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韬透露,即将入驻的长三角智能导航研究院由院士团队领衔研发,聚焦智能导航系统领域“卡脖子”难题攻关,未来有望将生产车间等实体环节落户江阴,成为区域创新发展的“最强大脑”。
自2022年实施“科创载体建设高质量发展”行动以来,临港开发区已累计建成投运各类科创载体约67万平方米。创新港三期的加速推进,正是深化科产融合、激活发展动能的生动缩影。“十四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临港开发区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地区生产总值实现千亿级突破,连续五年跻身全省“年度经济总量十强经开区”。数据显示,其地区生产总值、规上工业产值、进出口总额较2020年分别增长25.6%、38.6%、86.7%,已形成以新能源、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支撑,以固态电池、具身机器人等未来产业为方向的发展布局,科创载体建设成效显著,创新生态持续优化。
“展望‘十五五’,我们将紧扣江阴‘五大中心’建设,锚定争先进位、争创‘国开’总目标,接续奋斗、砥砺前行,为中国式现代化江阴新实践贡献更多临港力量。”副市长、临港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魏锋表示,临港开发区将全力激活产业发展新动能,聚焦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方向,加快数字科技、高效节能装备智造等“13+2”特色园区建设,有序推动机械制造、钢铁石化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能源、高端装备等战新产业壮大规模,固态电池、具身机器人等未来产业前瞻布局,打造更具竞争力的临港“123”产业集群。全力探索创新融合新路径,扎实推进“科创临港”建设,深入实施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深化与南理工“八个一”合作,加快长三角智能导航研究院等高能级平台落地,支持校企聚焦核心技术攻关、创新成果转化、高端人才培养等构建长效合作机制,全面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全力塑造开放发展新优势,深化江阴港、综保区“区港联动”,紧盯安姆科等外资项目以商引商,引导企业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推动跨境电商、海外仓等业态创新发展;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加快东融江阴主城、西接常州新北步伐,错位发展、协作共赢。全力绘就民生改善新图景,用好北大乡村振兴实践调研基地,推广璜土“村村富”成功经验,加快薄弱村“摘帽”,持续拓宽富民增收渠道;高效推进民生实事项目,不断丰富教育、医疗等优质资源供给。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坚决守牢各领域风险底线,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临港百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