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少年·校园文学 | 长沙县中小学生8月征文活动优秀作品展示(初中组)⑧
一针一线悟传承:我的苗绣初体验
长沙市雅礼洋湖会展中学 刘梦琪
指导老师:曹明亮
“十指春风绣芳华,纤纤巧手舞霓裳。”炎炎八月,我们翻山越岭来到了世外桃源般贵州的千户苗寨,去领略一场苗寨之景,去奔赴一场非遗之约。
初入苗寨,映入眼帘的是一片青山绿水,似一幅天然水墨画,那的建筑多为吊脚楼,古朴典雅,错落有致。走在石板路上,一家苗绣店吸引了我的目光,我走了进去,那满墙嫁衣垂落,那悬着的虎头童鞋,每一针一线都是苗女指尖泻落的星河,透露着心魄的温度。一种前所未有的冲动涌上心头:我要亲手触碰这份传承千年的指尖魔法。
望着那枚细若麦芒的银针,我指尖微微发颤,穿针,引线,一切都很顺利,可当我真正想用针绣出成型的图案时,却十分棘手。要么戳歪了枫叶的脉络,要么让锦鸡的尾羽缠作乱麻。汗水浸湿了我的鬓角。我满心烦躁,想要放弃。阿婆走过来稳住我的手,耐心地说:“莫急,刺绣就像做人,急不得,每一针都要稳,每一线都要实。来,针从底下穿过来,再斜着扎下去,这样就不会打结了”我屏息凝神,指尖感受着针线在我手上来回跳动。阿婆的话让我明白,真正的工匠是在细节中追求完美,在重复中寻找突破。
晨光透过雕花窗棂,阿婆手持银针,动作轻柔笃定,那根针在她手上上下翻腾,在素白的绸缎上勾勒出一幅幅精美的山水画卷。望着阿婆陶醉的模样,我不禁问:“您为何那么喜欢苗绣?”阿婆笑着说道:“作为苗族女孩,我从小耳濡目染,苗绣是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刺绣,蕴含着先人们留下的智慧与结晶。我的一针一线不仅仅是绣出纹样,而是为了绣出祖国的传统非遗,我爱的也不仅仅是刺绣,而是爱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技艺”。窗外的阳光依旧温柔,我望着手中渐渐成型的绣品,忽然懂得,这小小的苗绣承载的不仅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一种永不褪色的工匠精神。
“非遗不是历史的标本,而是未来的种子”。阿婆用心血灌溉的这颗苗绣种子已经深深扎根在我的心田:新时代青年当以青春为线,以热爱为针,去续写中华文明锦绣长卷中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新纹样。
与喵星人的夏天
长郡双语星沙学校 朱依可儿
指导老师:唐思雨
无休无止的蝉鸣声贯穿了一整个夏天,带着热意的风拂过街巷,张扬和燥热似乎成了夏天的代名词,但于我而言,夏天的代名词许是绒绒。
暑假期间,妈妈从朋友那儿带回来一只猫咪借养几天,说是要给我体验“铲屎官”这一新身份。被委以照顾一只喵星人的重任,我顿时有了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跟猫咪短暂地相处了几天之后,猫咪便又被主人接回家去抚养,原本平添了几分生气的小屋又只剩下我一个人。
我惆怅着收拾着家里还没用完的猫粮,打算下楼的时候一起扔掉,繁茂的树丛中细细簌簌的声音打断了我的步伐。我探头探脑着地看去,只能在树隙中隐隐看到一团毛绒绒——是一只猫!
我又惊又喜,忽然想起手中原本打算扔掉的猫粮,赶忙俯下身将猫粮倒出一些。我没由来的生出一丝希望:它,会靠近我吗?我后退几步将距离拉远,满心期待着。
也不知过了多久,小猫试探性地从树丛中探出头看了眼猫粮,似乎是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之后,它终于选择再往前一步,再往前一步……狼吞虎咽地吃完了猫粮,小猫轻轻地走到我的脚边,用毛绒绒的脑袋蹭了蹭我的腿。
我愣住了,然后,便猝不及防的对上了它的眼睛,玻璃球似的眼眸中是无垠的烟波蓝,正有一条洇泳的小鲸在害羞的游着。我惊喜地知晓,它眼中有一个绒绒的夏天。它眼中的烟波蓝似乎还蕴含着复染的情绪——有着和宠物猫一样对人类的傲娇与柔软,还有不胜的感激和令人心疼的乖巧。它的眼睛告诉我,它是一只被弃养的猫。
我嗫嚅着,竟一时无言。是啊!当今社会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弃养现象,很多猫狗因此沦落街头流浪。除了食物来源的不稳定,还有冻死、病死的风险。如果大家提高对生命的重视度,增强责任感,那么“弃养”现象就会逐步减少,就会有越来越多的流浪猫狗结束流浪,有了自己的归宿。
我看着小猫眼里的那抹烟波蓝,里面正盛着一个绒绒的夏天,我的心也早已在某个属于夏天的瞬间,变得融融。我想,我为夏天找到了最好的代名词——绒绒。
暑夏砖瓦记:老屋里长出的担当
长沙市特立中学 李佳婷
指导老师:凌炜璇
暑假归乡,全家都为改造老房子忙碌着。夏日骄阳似火,暑气如浪涛般将世界包裹,我多想躲进空调房的清凉里,忘却这恼人的酷热。
可当目光触及父母的身影,心猛地一揪。父亲如坚毅的山,扛起沉重的木材,每一步都似踩在我的心头,步伐因负重而蹒跚,汗水像断了线的珠子,顺着他黝黑的脸颊滚落,浸湿了后背的衣衫。母亲则像不知疲倦的蜜蜂,专注地刷着墙皮,细密的灰尘在她周围飞舞,悄悄染白了鬓角的发丝。
愧疚如藤蔓般在心底疯长。我望着他们被汗水浸透的衣衫,看着母亲额角新增的皱纹,父亲手背凸起的青筋,喉咙像被什么堵住。父母为这个家操劳半生,我却在舒适区里贪图安逸,这样的自私与怯懦,让我无颜面对他们的付出。
深吸一口气,我毅然加入改造的队伍。起初,几块砖的重量就让我双腿发软,退缩的念头如野草般疯长。但瞥见父母疲惫却坚定的背影,那身影似灯塔照亮我心中的灰暗。我握紧拳头给自己鼓劲:父母能在烈日下坚持,我怎可轻言放弃?
之后的日子里,每次想放弃时,父母的身影总会浮现。一次不小心被工具划伤手,虽不深却疼得我倒吸凉气,委屈的泪水在眼眶打转。可抬头望见父母布满老茧的双手,那些新旧交错的伤口,比我的更深更触目。他们也会疼会累,却从未停歇。我咬咬牙,简单包扎后继续埋头干活。
时光流转,老房子渐渐换了新颜。破旧的墙壁变得洁白,腐朽的门窗换成崭新样式。看着这一切,成就感在心底蔓延,每一片砖瓦都见证着我们的汗水。
工程接近尾声,站在焕然一新的老屋前,我感慨万千。这个暑夏,我不仅见证了老屋的蜕变,更懂得成长从不是瞬间顿悟。当在烈日下接过父母手中的工具时,那份沉甸甸的责任与担当,已悄悄在心底生根发芽。
于诗影之间,重拾历史
长沙市百熙实验中学 屈驰超
指导老师:谌思君
烈日高照,蝉鸣聒噪,暑假随之而来。在此期间,我感受到了《艾青诗选》中文字的震撼;《南京照相馆》中银幕的感触。前者像是一盏明灯,照亮我对历史的认知,后者则像一面明镜,将对文字的感想照成更鲜活的模样
翻开《艾青诗选》,最先撞进心中的,是诗人笔下那片“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那条“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那阵“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激昂澎湃,为吐出诗人对土地如此爱的执着,随着情感的愈发激烈,也来到诗人最后的抒情“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滴泪水不仅仅是对土地深沉的爱,更是对山河破碎的痛,对民族命运的忧,对国家未来的希望。
再往后翻,鲜活的人物形象便跃然纸上。《吹号者》中,将一位奋斗向前的吹号者写得淋漓尽致,他带领着民众前进,鼓舞着民众奋斗,而那号声正在唤醒着民族从沉睡中醒来。每一首诗,都在写着对土地的坚守,对人民的热爱,对苦难的歌颂。这深深让我认识到,在那个年代中,有一团中国人民心中不肯熄灭的烈火,在熊熊燃烧。
直到我走进电影院看完《南京照相馆》,那团烈火便照出了具体的模样。电影中,在摄像师的镜头下照出日本军官对南京的暴行,这不正是艾青笔下“土地”所承受的苦难吗;当邮差冒着生命危险传递种种罪证时,这不正是《吹号者》中英勇顽强的勇士吗;在戏曲演员从怯弱到举起相机反抗时,这不正是诗中所希望的民族奋战吗。
至此,我好像明白了为何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是“土地”和“太阳”,“土地”象征着多灾多难的祖国,“太阳”则象征着绝境中对光明的执着,是民族骨子里不屈的精神。电影里的每一处细节,都像是为诗集做出解释。艾青所写的痛苦,在电影中通过视觉的冲击来震撼人心;艾青所写的不屈,在电影中通过人物的行动来讲述故事;艾青所写的深沉,在电影中通过落幕后的思考来引人深思。
《艾青诗选》让我触摸到了历史的灵魂,而《南京照相馆》则让这灵魂有了血肉。艾青的诗之所以动人,是因为他在苦难中写出了民族的奋斗,写出了中国人民的坚守。这份新体验,让我再次理解到那句“纵有千难万险,这土地上的人们,永远向着光明前行”。
杨柳青青忆左公
长沙县福临中学 黄智鑫
指导老师:樊雅灵
“清王朝最后一块硬骨头”“抬棺西征收复新疆”“湘上农人”……书本里反复阅读偶像左宗棠的故事,今日终得走进左公故居,心潮澎湃!
初入大门,一张“克家不私”的牌匾映入眼帘,讲解员轻柔的声音让我仿佛看到:小小少年郎坐在书桌前,青灯黄卷,粗描他少年之心;朝堂之上,百官肃立,面对重臣李鸿章的强烈反对,左公毫不退让,力陈收复贫瘠的新疆的重要性。鬓角微白的左公神采奕奕,直言“即使要自筹资金,我也必须收复新疆。”;赤地如剥,秃山千里,黄沙飞扬,左公一马当先,马蹄发出沉重的隆隆巨响,以不可阻挡之势奔涌而来,扬起的尘土滚滚涌动,犹如海潮般袭来,而棺木正在铁马之后……或许左公也不知道他自己会不会成功,能不能看到黎明的曙光,但他想尽我所能,让后人替他沐浴在晨光之中。
“大漠孤烟左柳雄,将军浩气贯长虹。”杨柳青翠依旧,左公柳亭亭如盖。我闭上眼,轻抚百年大树的身躯,眼前浮现的左公目光坚定执着。他种下的岂止是柳树,这分明是用血与肉筑成的万里屏障:祖国山河,寸土不让;中华儿女,誓死卫国。汗水滑落,我猛地睁开眼,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左公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中华儿女保家卫国的道路;左公就像一团烈火,点燃我们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芒;左公就像一泓清泉,滋润着中华少年的心灵,激励少年“请党放心,强国有我”。
前方,维吾尔姑娘载歌载舞,维吾尔少年策马扬鞭,蓝得耀眼的赛里木湖闪闪发光,河水伴着炊烟缓缓流淌。这次体验让我走出历史书,更直观地感受左公的伟大,也让我深刻体会到先辈殚精竭虑,无私奉献,为我们守住大好山河,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地大物博,才有了我们今天的畅游山水。人的一生,总会遇到一些挫折,我们应以左公为榜样,更加坚定意志,战胜挫折,踏平坎坷,去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一日之游,收获满满。左公故居带我领略历史的厚重,感受先驱的崇高与伟大。未来之路,我将化崇敬为力量,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不负星光,砥砺前行!
西安记:从舌尖到俑坑的历史叩问
长沙市特立中学 缪玉琳
指导老师:凌炜璇
“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王维笔下的盛唐气象还在书页间蒸腾,我已踩着暑假的热浪踏上西去的路。西安这座古老的城市曾是古代十三个朝代的都城,犹如一部历史巨典,每一页都写满了岁月的沧桑与辉煌。
西安的烟火气,最先在回民街炸开。夜幕还未完全降临,这里已人头攒动。肉夹馍的酥脆外皮裹着鲜嫩肉馅,一口咬下满是幸福感;羊肉泡馍的浓郁汤汁与软糯馍块在舌尖共舞;凉皮酸辣爽口,甑糕甜而不腻,胡辣汤香气扑鼻…… 我左手提着肉夹馍,怀里抱着一堆小吃,在人群中穿梭,每一口都是独属于西安的风味,仿佛连空气里都飘着千年积淀的生活气息。
但西安的灵魂,藏在那些沉默的历史遗存里。那举世闻名的秦兵马俑却最能激起我灵魂深处的共鸣。刚踏入俑坑,眼前的景象便让我屏住了呼吸 —— 数万陶俑整齐排列,如蓄势待发的雄狮。它们神态各异,有的蹙眉凝视,有的嘴角微扬,连脸上的肌肤纹路都清晰可见。工匠们竟能让泥土拥有如此鲜活的灵魂,这精巧工艺让我站在原地,久久说不出话。我微微仰头,试图看清全貌,双手不自觉交叠在胸前,仿佛能触摸到历史的脉搏。闭上眼,秦始皇征战沙场的场景在脑海中铺展开来:战鼓声、呐喊声、战马嘶鸣声交织在一起,震得人热血沸腾。
当我拿起相机,用着镜头打量着这些静默的陶像,他们的沉默伫立却又像诉说,诉说着千年前的金戈铁马。它们身上的每一道裂痕、每一寸斑驳,都是时光刻下的印记。而当夕阳洒下那片片余晖,光影之中的他们彷佛有了新的生命。原来所谓历史,从不是泛黄的书简,而是无数这样温热的痕迹,在时光里静静等一个偶然的重逢。
当最后一缕阳光掠过钟楼的尖顶,我握紧了手中的相机。镜头里,是千年未变的月光正爬上明城墙的砖缝,而舌尖残留的滋味,恰似历史写给今天的温柔注脚。这座城用烟火气包裹着厚重,用沉默的遗存唤醒着记忆,它让我明白:所谓文明,从来都是这般 —— 在柴米油盐中扎根,在岁月长河里不朽。
书香怀袖,奋斗依旧
长沙市百熙实验中学 郑芷樱
指导老师:吴静仪
暑假像一把双刃剑,既给了我们放松的契机,也容易让人迷失前进的方向、消磨向上的动力。回到小镇的日子,我总有些茫然无措,思绪如浪涛般在心头翻涌,直到指尖触碰到那一页书,才寻得片刻安宁。
静坐窗前,望天上云卷云舒,微风携着暖意溜进窗台。我翻开《红星照耀中国》,泛黄的书页在手中翻动,仿佛卷起历史的波澜,作者斯诺用文字为我推开一扇门,引我走进那个曾鲜为人知的革命世界。
那个洒满阳光的午后,我倚着身旁那只大大的娃娃,不知不觉便沉浸在书中的情节里。透过文字,红军长征二万里的一幕幕如电影帧画在眼前铺展:战士们背着沉重的枪支弹药,身着单薄的衣裤,在烈日下艰难前行。敌人的炮火还在不断轰鸣,生死存亡的关头,战士们何曾有过退缩?他们反而加快了脚步,眼神坚定如磐石。他们要做坚定的无产阶级战士,要打倒军阀、一致抗日,在革命的道路上拼尽全力去奋斗。
雨丝晶莹,带着“润物细无声”的温柔,悄悄温暖了岁月,惊艳了时光。红军战士们,正是在这样的“雨”中——在艰难与磨砺中——始终奋斗不止,才最终迎来了革命的胜利。书中的红小鬼说:“我们革命的少年不能想事情苦不苦,只能想当前的任务。”这些字句,像警钟,也像火炬,深深叩击着暑假里迷茫又疏懒的我:无奋斗,不青春。
“总有奋不顾身的相信,总要坚韧恒久的勇气。”
“一些坚守在打破中愈发牢固,在无奈与心酸中浴火重生。”
前辈们用奋斗换来的璀璨曙光,是我们后辈生活与学习的明镜。后浪推着前浪在水域中翻滚,而翻滚着的水也在努力前进,试问“何时葡萄先成熟?当请奋斗奋斗再奋斗”。
归阳往事
湖南师大附中星沙实验学校 段雨菲
指导老师:朱雪
我的故乡是祖国万千广袤中不起眼的一座小镇,甚至连县都称不上,我就出生在这么一个犄角旮旯的镇子里,虽然这个镇子小而破,但他却有着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归阳”
镇子的破败程度出乎意料,街道上尘土飞扬,机器轰鸣不断。然而,它曾经可是一个鲜活的少女。清晨,叫卖声远远传来热气腾腾的早餐店里,七里八乡的家乡话交织在一起,勾勒出小镇最普通、最平凡却又独一无二的景象。
可是,小镇的河水依然在流淌,可自己却好像垂暮了,也许一座镇子的兴衰荣辱只是一瞬之间,就在务工,读书的我们转身的那一刻,小镇就不再是从前模样,满街追晚霞的孩子,路边下棋的青年最终也只是记忆里的泡沫,轻轻一吹,就再也不见。
小镇在漫长的岁月里逐渐安静下来,慢慢的长出了皱纹。没有了阿嫲的八卦,没有街巷的童音,只剩下满街的棋牌室,麻将馆和一地的槟榔渣,香烟头。偶有几个孩子,也只是在“漫天云雾”中发呆游戏。
我唏嘘,我怀疑,我无奈。小镇再不是我记忆里的模样了,也许那个古韵悠长,袅袅云烟的小镇早已淹没在了记忆的泥石流 ,不见踪影……
可当枯枝长出新芽,枝叶郁郁葱葱,蝉鸣声声悠长,我再次回到这里,一切都在欣欣向荣。脱贫攻坚,振兴乡村的号角已经吹响,乡村的振兴迫在眉睫,一批又一批年轻有为的干部在偏远的小镇驻扎生根,用青春浇灌出一朵又一朵鲜花,用汗水织就了新时代的新画卷。
当墙上写满号召的标语,当街边不再有污言秽语,当脚旁不再有随手一扔的垃圾时,小镇啊,她转过头来,朝我微微一笑,我就知道那个记忆里的镇子终于回来了 。
我站在新成立的社区旁,看着人来人往,看着墙上招贴的五颜六色的各种活动,一股新鲜的滚烫的血液正在缓慢的赋予这个镇子新生。
和志愿者对话,话家长里短,为老年人免费测量血压,举办各种社区志愿活动,慢慢的,慢慢的,日子就有了新盼头。
骑着单车走街串巷,到处慰问,调解矛盾,带领大家走向致富的新道路。现在的镇子不单单变成了从前的少年模样,更有了七分志向,三分豪气。
街头巷尾的酒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乘着新时代的澎湃浪潮蓬勃发展。阿婆们围坐街旁,谈笑风生,闲话家长里短。阿婆们围坐在街旁,谈笑风生,闲聊着家长里短,菜市场里人声鼎沸,摩肩接踵,热闹非凡,河畔杨柳轻柔拂动,微风轻抚面颊。转瞬间,晚霞就烧透了半边天际。
喝一杯东家茶,尝一口西家瓜,路边抓蜻蜓,抬头数繁星。走在状元桥,遥想将来定要中个状元郎。那短短一刻时间都像是停住了脚步,生怕将这美好惊扰。
其实,小镇就像是我的影子,我们密不可分,本来就是一体。我生在小镇的初春,长在小镇的盛夏。陪他当过少年,也一起成为青年。
地图上确确实实有这么一座小镇,她四季常有暖阳,深冬偶得风雪,四周有山,有林百顷,长风一吹,涛声万里。
当夕阳西落,一整座镇子都醉在光里,所以他有了这么一个名字——归阳
它不愿衰败,渴求着新的机遇,想要重新繁华,想让游子归来,想要成为曾经一样的沃土。
当返乡的孩子们踏上这片土地,使这片衰败之地重新焕发生机。祖国的春风拂过这里,让这片旷野生机勃勃,傲然绽放。绚烂的花朵昭示着,原来,祖国从未放弃过任何一寸土地。它满怀期待,渴望让每一寸土地都盛开着振兴与富足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