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总编辑:宁霞 时报热线 :86885555 注册   登录
星沙时报 版面导航 日 星期 出版
返回版面

聚天下客商到星沙 共同成就高质量发展

长沙经开区党工委书记、长沙县委书记沈裕谋做客长沙晚报融媒体中央厨房,畅谈切实推进“产业项目建设年”和“营商环境优化年”工作

  •   5月29日,长沙经开区党工委书记、长沙县委书记沈裕谋(左二)做客长沙晚报融媒体中央厨房新闻会客室,畅谈切实推进“产业项目建设年”和“营商环境优化年”工作,并与索恩格汽车部件(中国)有限公司总裁孙国忠(右二)、湖南浔龙河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柳中辉(右一)进行交流。  邹麟 摄   5月29日,长沙经开区党工委书记、长沙县委书记沈裕谋(左二)做客长沙晚报融媒体中央厨房新闻会客室,畅谈切实推进“产业项目建设年”和“营商环境优化年”工作,并与索恩格汽车部件(中国)有限公司总裁孙国忠(右二)、湖南浔龙河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柳中辉(右一)进行交流。 邹麟 摄

      ◎长沙晚报记者 姜国

      星沙时报记者 蒋志斌

      6个重大产业项目总投资达31.8亿元,涵盖智能装备、汽车制造及零部件、军民融合、创新创业等多个领域……5月28日,一批“规模大、聚集强、前景好”的新项目在长沙经开区、长沙县集中开工,为区域优质营商环境实力背书。是什么魅力,吸引凤凰来栖?5月29日,长沙经开区党工委书记、长沙县委书记沈裕谋做客长沙晚报融媒体中央厨房新闻会客室,畅谈切实推进“产业项目建设年”和“营商环境优化年”工作体会,并与索恩格汽车部件(中国)有限公司总裁孙国忠、湖南浔龙河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柳中辉进行交流,诚挚回答了网友提问。

      精彩语录

      1.如果把一座城市比作一口池塘,产业项目如同池塘的鱼,营商环境如同池塘的水。塘大水不好,鱼肯定养不好;塘小水好,鱼肯定养不大;只有塘大水好,才能养出大鱼多鱼。

      2.长沙县正处在由县域经济时代迈向大都市区经济时代的过渡期,要以领跑三湘的团队、领先中部的作为、领军全国的勇气、领向世界的胸怀来推动工作。

      3.以实体经济为主体,坚持“四换”:腾笼换鸟、机器换人、电商换市、空间换地,加速实现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

      4.一个人的一生中有两副面孔不能忘记,一是母亲的面孔,一是城市的面孔。城市的面孔就是对工作和生活的地方的印象。一个人选择了一座城市,就等于把自己交给了这座城市。城市党委政府有责任让他工作和生活得更有尊严、更加体面。

      一把手如是说

      产业和环境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必须统筹一起抓

      长沙晚报:作为长沙经开区、长沙县的一把手,您将如何推动产业项目建设、优化营商环境工作?

      沈裕谋:毫无疑问,“两个年”的工作要抓得好、抓得实,就必须由“一把手”亲自抓、抓“一把手”,把责任一级级压下去,层层分解、层层压实,落到实处。产业和环境,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产业要发展好,必须要营商环境好;营商环境好,产业才能发展好。所以,这两项工作必须统筹一起抓。

      关于“产业项目建设年”,我们坚持项目为王,突出重大项目引进、产业项目发展、市场主体增加等三个标尺,继续深入实施县区领导联系帮促项目制度,明确由32位县级领导牵头联系44个重大产业项目,我牵头联点浔龙河生态艺术小镇和黄花综保区两个省重大产业项目。同时,实施“一月一调度、一月一通报、一季一讲评”,对项目真帮真扶,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难题。

      对长沙经开区来说,这是转型升级、另谋新路的关键之年。我们从三个方面发力:一是技术创新供给,二是结构改善供给,三是制度优化供给。突出智能制造、智慧园区、工业互联网“三位一体”协同推进,确保圆满完成年度工作任务,为全市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关于“营商环境优化年”:牢固树立“环境优化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理念,研究出台了优化营商环境“1+4+4”工作方案。在具体工作中,将致力于软环境的优化和硬环境的改造,重点是抓好“四个坚持”:一是坚持正向优化,对标体系抓落实,让各项制度和措施有序落地见效,让企业和商事主体更有获得感;二是坚持负向优化,聚焦问题抓整改,通过县纪委监委加大对破坏营商环境典型案例的查办力度,“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三是坚持开放优化,学习先进抓改进,对标上海杭州;四是坚持创新优化,结合实际抓出新,发挥创新作为第一动力的作用。

      优化营商环境,优化是手段,营商环境是目的,所以我们着重解决好市场主体全寿命周期、服务效率、投资吸引力三个维度的优化问题,全面提升营商环境优化水平,实现“聚天下客商到星沙,共同成就高质量发展”这个目标。

      二次创业振翅欲飞

      黄花综保区今年进出口总额瞄准50亿美元

      长沙晚报:这些年来,在一个又一个大项目的推动下,长沙县一直高位进位,2018年更是跻身全国百强县第五位。接下来,长沙县如何在产业项目建设上加速“二次创业”,助推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沈裕谋:经过一代又一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拼搏,长沙县已然成为了中西部县域经济发展的排头兵。长沙县拥有领跑三湘的团队,领先中部的作为,领军全国的勇气,领向世界的胸怀。但是发展到今天,有如登山到高处,攀爬愈发不易。长沙县怎么在前人成绩的基础上,干在实处、超越自我、走在前列?怎么由县域经济时代迈向大都市区经济时代?思考和谋划这些问题,我们不能只看到长沙县自己1756平方公里,要把它放在长沙、放在长株潭、放在湖南、放在中部、放在全国,乃至更大的格局范围内去思考自己的历史方位和发展战略。今年以来,长沙县的经济工作坚持“项目为王、县区一体、融合发展”工作理念,深入贯彻省市“产业项目建设年”工作部署,共铺排了125个重大项目,总投资96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83亿元。

      按照“产业项目优先、问题导向优先”的原则,挑选了一大批重大产业项目。由我牵头,所有县级领导分别联系1—2个项目进行帮扶,大家一起深入项目一线办公,真正做到身入项目、深入项目、心入项目,跟项目同频共振,真正摸准项目实际困难,替他们一一进行解决。同时,坚持推行“一单四制”的项目调度机制,切实加强要素保障,给所有重大项目提供“一站式”“保姆式”贴心服务,让投资者在长沙县这片热土投资有回报、合作有信心。

      下转02版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