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周刊记者 欧亚琦
“在中国建立两个合资企业是入华30多年来最正确的决定。”这是在大众内部广泛流传的一个说法。而最近,关于“奥迪寻求上汽大众作为其在华第二合作伙伴,组建50:50合资销售公司”的传言也在坊间四起。对此事,一汽大众总经办、一汽大众奥迪销售事业部、上汽大众企业公关部,相关各方面对媒体询问是,均对此事表示“不知情”。
业内人士称,对于合资建厂等此类重大资本运作,相关方没有明确否认,至少说明此事并非空穴来风,或者股东层面至少有过接洽。而国内媒体亦援引可靠消息人士称,此事已属板上钉钉,并在消息传来时官方并未予以否认。
寻求利益扩大 奥迪寻找新“对象”
一家外资车企在华拥有两家合作伙伴在国内已有诸多前例,如广汽本田和东风本田、广汽丰田与一汽丰田、长安马自达 与一汽马自达,往往都是同一个平台在华推出两款车型。尽管今年10月8日国务院会议曾出台“原则上不再核准新建传统燃油汽车生产企业”的规定,但奥迪若要建立第二家合资公司,可以和国内其他车企合作,利用该车企代工,而双方只需成立合资销售公司,就可以避开政策限制。而据了解,此次双方的合作形式类似于斯柯达与上汽大众的合作模式一样,产品以代工方式由上汽大众生产,而不是新建合资生产企业。
而无论对于上汽大众还是奥迪来说,所谓“在商言商”,最终的“利益诉求”是本次合资的前提所在。
就奥迪本身而言,目前奥迪在华合资形式较为特殊,当中一汽、大众、奥迪在一汽大众中的股比结构为6:3:1。所以奥迪尽管贡献了合资公司绝大部分利润,但获得分配却最少,显然这对于奥迪而言,可能需要进一步扩大利润。
回味“初恋” 上汽大众填补高端短板
细观奥迪入华历史不难发现,上汽大众其实是奥迪的“初恋”。在奥迪刚刚进入中国时上汽大众几乎要与奥迪“联姻”成功。但最后,因为复杂原因,“初恋”的结果很让上汽伤心。
27年过去,奥迪与上汽也走出了自己的路,今年九月轿车企业销量排行榜上,上汽大众前三季度销量为1204944辆居于国内汽车桥车企业销量次席,月度同比增速26.7%。
但上汽大众不只是在销量上需要进一步提升,更需要进一步打造自身品牌形象,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就是拓展豪华车品牌。前段时间,上汽大众刚刚上市辉昂即是其豪华车领域的又一次探索。但车还未上市,业内业外就普遍认为此车作为上汽大众豪华布局仍显得力度不足。与此同时,上汽大众特别希望成型的保时捷国产项目搁浅后,更需要类似奥迪这样国内扎根、声誉广泛的品牌来辅助自己谋求更高的利润空间。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